网络电子期刊的长期存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刊论文,电子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电子期刊引进图书馆,能够永久使用这些资源是读者的期望,满足读者的这一需要是图书馆的光荣使命。由于图书馆很大程度上只是购买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再加上电子期刊的虚拟性和异地性,图书馆不能依靠传统的方法来典藏,从而使得电子期刊的长期存取成为一件棘手事。有关电子期刊长期存取的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初最受瞩目的电子馆藏发展议题之一[1]。虽然已在保存技术上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尚未有一套公认的“永久使用权”策略。还有许多现实问题有待解决,如法律问题(知识产权与复制权)、经济问题(经常性的转移或更新动作,相当费力、费钱)[2]、责任归属不明(由谁负责?谁可以做?有能力做?)[3-5]等等。目前在电子期刊长期存取的实践中,存在多种模式,但统一的、被广泛认同的模式及正式的机制还没有出现。这已成为图书馆引进电子期刊的最大障碍,一些已大量订购电子期刊的图书馆,也因此不愿贸然停订纸本刊,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图书馆经费短缺的矛盾,并减缓了用电子刊取代纸本刊的步伐。
一 电子期刊长期存取的涵义
广义地讲,电子期刊的长期存取涉及对曾购买资源的永久使用权和资源的永久保存与维护。
1 图书馆的永久使用权
主要是指当电子期刊部份掌控于信息提供者一方时,图书馆如何保障自己的用户能永久使用曾经购买的资源。例如图书馆在订购了若干年的某电子期刊后撤消订购,是否继续拥有对曾订购期刊的使用权?这里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包括:
(1)图书馆是否拥有永久使用权。
使用权购买包括:
●永久性购买,图书馆获得和拥有资源或其永久使用权;
●使用期购买,只有使用权,若不续订,则无法继续使用。
(2)永久使用的形式。
●永久使用权的范围,是否包括数据库和相应检索、显示、传递软件;
●永久使用的费用问题,例如只承担下载成本或联机通信费用,或必须交纳附加费用;
●技术兼容问题,例如在技术变化后能否在原有技术平台上永久使用,或必须购买新的软硬件;
●资源提供者变化问题,例如在数据库商或出版社被兼并、转产或破产后如何保障资源的继续供给,图书馆又有何种后续服务上的选择与保障;
●出版商各种处理资料的政策是否会有所更改,一旦更改图书馆有何种应对方式来确保图书馆对过刊的使用权,图书馆有多少决策权或主动权;
●期刊的电子版与印刷版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重要内容是否被出版商随意改变或移动。
2 电子期刊的永久保存与维护
众所周知,传统图书馆对馆藏采取诸如防晒、防虫、防潮等各种保存维护措施。而电子馆藏的永久保存与维护则与之截然不同,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包括:尽量延长信息的寿命;通过持续的选择过程保存信息;维护信息的质量;维持信息的原貌;维持信息的可用性。因此,电子馆藏的保存与维护面临更多的新问题。
二 电子期刊目前长期存取的模式
由于网络电子期刊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以及维护和升级成本、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其未来发展的疑虑未消,谁应当进行保存并随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升级维护,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尚未发展出一种成熟的模式。目前,电子期刊长期存取模式有以下几种:
1 信息提供商模式
(1)一些出版商/代理商承诺提供永久使用。
①OCLC的承诺。
OCLC声明[6],将对其代理的联机电子收藏(Electronic Collection Online,ECO)的期刊提供永久存档。OCLC与出版商签定了永久保存的合约。客户除了向出版商支付订阅费外,还要支付通过ECO存取期刊的费用。如果ECO客户图书馆取消了订阅,只要继续支付每年的存取费,就可以继续存取其所订阅年份内的期刊。OCLC还承诺将电子期刊内容迁移到新的格式或维持旧的格式。
②Elsevier承诺提供永久存档。
1999年10月19日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宣称将永久保存Science Direct提供的期刊[7],当永久保存、积累与获取、利用数字档案的生产技术发生变化时,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将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并通过提供迁移路径确保数据库在新环境中的长期可迁移性及可用性。它声称:“我们深切意识到这是我们的职责——即让订户可以无限地利用及存取期刊”。它还承诺,当无法保存档案时,它会将档案移交给双方都认同的一个或多个图书馆。如果Elsevier Science不再是某些期刊的出版者,或失去电子化权利时,将会争取使用者能够通过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的服务去利用档案。
③英国IOPP出版的37种电子期刊都是由出版者将其放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提供访问服务,并长期保存和存储。
④OVID承诺提供永久存档[8]。
OVID与几乎所有期刊出版商的合约都规定,当一个机构通过Journals@Ovid订阅电子期刊时,该机构有权永久使用。OVID采取两种永久使用方式,第一种是OVID在线使用(OVID Online Access),即订阅者联机存取期刊,这些存档的卷期100%是可以检索的,并具有全文链接。第二种是本地光盘存取(Local CD-ROM Access),OVID一旦接到订阅者的停订声明后,订阅者就会收到相应的存档光盘。另外OVID定期审核存档技术,确保数据库的长期可移植性及适用性。
⑤Catchword信息提供商同意保存10年期刊[9]。
他们相信在10年内由全世界国家图书馆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典藏先导计划开始奏效,从而为该问题提供高水平及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2)存在问题。
多数出版商/代理商不愿断然许下永久保存与提供永久检索服务的承诺,因为过刊的保存和维护,以及持续让订户检索,对他们而言并不见得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另外,对电子期刊的保存也涉及到保存什么及保存多久,是选择性地保存还是全面保存的争论。Nisonger[10]认为传统图书馆的绝大多数功能仍适用于电子期刊,因此也需要对存档的期刊进行选择。
1998年Elsevier行政官John Tagler提出:“在线典藏适合保存多长时间的电子期刊?对于科学资料而言,10年的期限将是一个合理的粗略简便的方法”[7]。The Institute of Physics显然赞同这一估算,因为他们的rolling files只收录了近十年内的期刊,超出该时间段的则剔出数据库。但这一标准很难扩展到其他领域,因为学科的发展速度截然不同,有的学科(如生命科学或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信息生命周期很短,信息很快过时,但另一些学科(如数学),文献的生命周期较长,研究人员检索10年以上的文献并不少见。Tenopia和King[11]的研究就显示科学家阅读的论文中,5%的是15年前发表的。对于小型图书馆来说,利用其他信息提供商来满足这5%的需求是合理的。但是当纯电子出版的时刻来临时,如果出版商仅仅保存10年的过刊,并且没有其他的信息源保障时,科学家将无法利用其所需的15年或30年以前的文献,从而影响了学术交流。
另一方面,尽管与出版商/代理商保持长期伙伴关系,图书馆员也很难相信其提供永久使用的诺言。因为国外出版机构实行的是登记制度,出版机构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一旦它们转产、破产、被其他机构兼并或出现领导层的变更,又该由谁担负起存档责任?它曾经出版过的电子期刊还能否继续在线阅览就成了问题,致使这一诺言失去意义。况且信息提供商只愿意保存那些利用率高的电子期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期刊又由谁进行保存?因此,目前多数信息提供商在图书馆停订后,以免费或较低的价格提供光盘媒体(CD-ROM)或相应纸本期刊作为图书馆典藏的方案,这两种方案各有利弊。对于用户来说,提供纸本期刊的方式是最原始及最可靠的方法,但它也具有缺陷——失去电子版固有的功能及特性;将纯电子期刊打印出来保存既不可靠,也会导致信息的丢失。提供光盘的方案也存在问题,光盘用何种系统支持?是否不同年代的回溯资料,都可用一种系统来支持?面对各种不同媒介的回溯资料,未来的整合更是一大问题。
2 个体图书馆模式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虽然可以期望出版商在短期内提供过刊存取,但图书馆才是提供永久使用的合适机构。但电子期刊的长期存取,不仅涉及到介质的自然损耗,还涉及到技术上经常性的更新和淘汰。数据经常性的更新和迁移,及仿真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绝大多数图书馆难以独自承担。大型图书馆虽有技术与资金保证,但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抉择。图书馆不仅要从多个信息提供商处获得许可,也需要足够的存储系统与设备,还需要掌握建立链接和利用期刊内容的方法。同时还需要进行复杂的分析,以评估采用本地控制和存档对馆员工作和资金使用是否最为合理。根据1997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对20个研究图书馆的调查报告显示,就图书馆而言,由于需要庞大的硬件容量,没有任何个体图书馆对电子期刊采取保存的行动,且他们认为未来也不太可能去执行[12]。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主要的及相关的先导计划具有特殊的意义。1999年10月[13],数字图书馆联盟DLF、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理事会CLIR及网络信息联合会CNI召集了一组出版商和图书馆员,讨论保存电子期刊内容的职责,考虑需要什么条件确保电子期刊使用100年。CLIR工作人员从OAIS参考模型中抽取了存档库最小必要条件,并向图书馆员们提交一篇有关电子期刊存档最小标准的文件。在整合了图书馆员提出的改进方案后,CLIR邀请Elsevier的Karen Hunter召集一组商业及非赢利出版商审核该文件。最后,耶鲁大学的Ann Okerson从图书馆界及出版界召集了一组许可协议专家来审核由出版商修订的文件,并提出相应的许可协议谈判术语。最终,这些小组就电子期刊存档库的最小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在一致意见的基础上,Andrew W.Mellon基金会从经过挑选的研究图书馆中征求研发符合这些标准的存档库计划设计提案。最后有7个图书馆获得了资助,包括:纽约公共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及耶鲁大学图书馆。耶鲁、哈佛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将与个体出版商就其电子期刊的存档进行合作;康奈尔大学及纽约公共图书馆将从事专门学科电子期刊的存档;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研究经常变动的“动态”电子期刊的保存;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则研发专门的存档软件工具。CLIR,DLF及CNI将继续以多种方式支持计划实施过程,并维护相关网站。耶鲁大学图书馆及Elsevier的联合声明显示,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出版商和图书馆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3 联盟模式
由于信息提供商和图书馆皆难以提出完善的方案,因此许多图书馆转而把希望寄托于联盟,由联盟成员馆共同投资建立一个电子期刊服务站点,以站点许可协议的方式向出版商订阅电子期刊,并负责存档。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投资,还能使读者阅读到更多的电子期刊。例如:
●在台湾方面,台湾交通大学与中央研究院自1997年起先后以镜像方式典藏数千种的电子期刊。
●我国大陆的CALIS在此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买断了Elsevier、Kluwer、IOPP的数据,以用于长期存取。
●CICNet E-Serials Archive (The Committee on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14]是由美国十几所大学组成的地区性合作典藏计划,将其联合收藏的电子期刊以集中式收藏摘要资料、分布式收藏全文资料的模式进行保存。该计划还将对免费发行的学术电子期刊进行编目及典藏。
4 国家图书馆模式
国家图书馆向来负有典藏一国出版物以流传后代子孙之责,再加上永久保存与维护是个体机构难以独立完成的,因此国家馆方案是一个适当的方法,由国家图书馆来进行网络学术资源保存维护成为一种新典范。
加拿大国家图书馆的电子出版物先导计划(EPPP)于1998年提出一份相当详细的“网络电子出版物政策与指南”,对于电子期刊的馆藏认定层次,以及采取的相应典藏政策都有明文规定[15]。
NEDLIB(Networked European Deposit Library)是欧洲国家图书馆的合作计划[16],主要研究数字版本呈缴机制和长期维护机制。此计划始于1998年1月,由荷兰国家图书馆执行,参加者包括:法国、挪威、芬兰、德国、葡萄牙、瑞士、意大利等国的国家图书馆,以及三个出版机构:Kluwer Academic、Elsevier Science、Springer-Verlag。此计划研发出三个模块:电子出版物采集及安装模块、存取模块、长期典藏模块。
5 基金会模式
以基金会进行的电子期刊保存工作以美国Andrew W.Mellon基金会赞助进行的JSTOR最负盛名[17]。JSTOR全名为Journal Storage,于1995年8月启动。该计划以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为重心,以建立完整的重要学术期刊文献档案、节省图书馆空间、人力、资金并弥补保存纸本期刊所无法做到的完整性为目标,专门收录及典藏学术期刊全文过刊。参加的出版商签署了许可协议,授予JSTOR对其期刊电子文件的“永久权利”。在JSTOR中,从创刊号开始对每种期刊的所有卷期都完整地进行数字化。为了消除出版商对订户可能因此而停订纸本刊的忧虑,JSTOR采用“活动墙”的模式,就是不将新近2至5年内发行的期刊开放给读者使用。
三 应对措施
1 微观应对措施(图书馆或图书馆联盟的应对措施)
(1)图书馆或联盟在规划电子期刊馆藏时应先行考虑并与信息提供商沟通。
图书情报机构有责任也有权力获得可持续保障的、可方便利用的永久使用权。首先,在电子期刊的选择评价过程中,信息提供商对长期存取的态度是图书馆员要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图书馆或联盟需要将长期存取纳入许可协议谈判之内,以保护图书馆及未来用户的权益。目前在许可协议谈判中,许多图书馆都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提供商的规定,没有去主动争取,所以图书馆应强调长期存取问题,以期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
(2)注意核心馆藏的确立和对信息生命周期的研究。
①核心馆藏的确立。
图书馆要区分出核心与非核心馆藏,进而有不同的规划、管理与替代方案,而非混合在一起处理,这样弹性空间较大。如果是核心期刊馆藏,即使图书馆面临着经费紧张而必须有所取舍时,这部份期刊也不会被列入删订目录内。另外,订购了电子期刊后,纸本刊是否停订,则须审慎抉择。
②研究信息生命周期,掌握规律,从而制定正确的决策。
不同学科在信息需求的时效性及回溯性上有差异,生命与理工学科方面比较偏重最新研究信息的取得,而人文等学科则比较倾向参阅整体性的文献,因而对于过刊的需求与重要性亦不相同,所以不同学科电子期刊的订购策略也应有所差异。
(3)制定相应的馆藏发展政策。
目前的馆藏发展政策很少提到电子资源的长期存取问题,即使有也多是原则性的。图书馆在制定馆藏发展政策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有没有电子馆藏长期存取的政策?即有没有采取措施确保未来的用户能够使用?
●图书馆长期存取计划的要点是什么?什么时候实施?
●在图书馆预算中考虑长期存取费用了吗?正确的方法是,不但对近期所需的资金作出预算,而且还在预算中考虑每年典藏备用金及可能的长期迁移资金。
2 宏观应对措施
(1)重新定义和建立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责任体系。
数字信息传播交流机制已经打破传统的信息保存与维护责任体系,再加上电子期刊馆藏的保存与维护是项繁重、耗钱、耗时的工作,使得电子期刊保存与维护必须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由多方协作解决,包括图书馆、档案馆、信息提供商等都应一起分担,分工合作、分配责任归属,从而形成规模,降低成本。因此急需重新定义和建立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责任体系。国外已经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例如,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提出建立分布式数字信息保存责任体系,其中提出[18]:①数字信息生产者或提供者首先承担各自数字信息产品的保存责任,作为保存的第一道防线;②数字信息生产者或提供者可以委托经过注册的分布式的数字档案库承担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保存责任,图书馆或档案机构可以通过合同形式成为生产者或提供者的代理来管理它们的数字档案库;③在数字信息生产者或提供者不愿或不能承担、也不转移自己数字信息保存责任时,经过鉴定和注册的数字档案库有责任并被赋予权力作为后备保证机制。
(2)电子出版物呈缴制度的深化。
呈缴本制度是保证信息长期存取的关键因素。呈缴本制度的资料范围如何呢?除了印刷型出版物、视听资料外,一般说来,实体的电子出版物,如CD-ROM、磁盘等,在因特网发展以前就受呈缴本制度的约束,被许多国家图书馆收藏,但网络电子出版物尚未制定相应的政策。由于网络电子出版物比其他出版物更易损坏,信息遗失的机率更大,它们理应受到呈缴本制度的保护。挪威和澳大利亚在此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讨。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邀集国内相关领域人士,一起探讨电子资源的呈缴制度,并利用自己的独特地位获取必要的法律支持。
(3)数字信息的生产者、拥有者和提供者必须以当前可供公共存取的标准系统来生产和维护数字信息,以尽可能地减少软硬件不断升级给数字信息长期存取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网络电子期刊的长期存取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全球问题,所以未来的长期存取除了应有本馆的政策外,也应有联盟的政策,甚至国家整体政策[19],进行国际合作,这样才能研发共同的标准,实现互操作性,进而达到电子资源的普遍可得。
标签:elsevier论文; 图书馆论文; 电子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