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难点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只有深化改革,强化制度规范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并举;只有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弄清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内在的一致性,以启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内在驱力;只有立足改革、更新观念,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科学管理系统,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市场经济;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对策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保证。但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走出困境,适应新形势,重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本文就其难点与对策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难点之一:社会新旧体制的转换,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显得力不从心。
对策:法规制度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力支柱,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深化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同时并举。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全面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以双轨制、动态性、利益集团和社会结构激剧分化、重组为重要特征,社会运转体系新旧交替,旧的体系已经或正在被打破,新的体系正处在重新建构之中。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对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社会的长治久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里只列举阻碍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几个主要的社会问题:
⒈腐败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腐化堕落以及失职、渎职等等,其中生活腐化现象最为突出,而且越来越严重。在全国查处的党内违纪案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类案件占居各类案件之首。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有所加大,但腐败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干部腐败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干扰了经济秩序,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⒉社会分配不公。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研究报告》指出:“近几年,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成员间的收入水平悬殊,差距迅速拉大。非法收入迅速澎胀,部分国有资源被少数人侵吞,是近几年出现高收入者阶层的主要原因之一。”悬殊的收入、腐败致富、违法致富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心理震荡和情绪激愤。
⒊失业增加。目前,企业改革虽然取得成效,但部分国有企业亏损状况仍未得到较大改观,大批工人下岗。失业、潜在失业的人员因生活需要,流向社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⒋社会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一些国民对现实存在的心理反映失衡、紊乱,甚至出现病态。如缺乏理性,浮躁焦虑,情绪恶化;缺乏信仰,精神空虚,物欲强烈;自私,冷漠,无责任感;粗俗,虚无,玩世不恭等。国民普通失衡的心态,不仅容易导致社会行为失范、无序,而且腐蚀人们的精神,消退意志,淡化改革进取的信念。
上述社会问题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难以避免的。这些社会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都是极其有害的,并成为制约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颈”,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研究对策,认真加以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其作用在于为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它通过作用于人的思想、心理、意识,发挥调节、疏导、激励、引导、补充作用,不具备法规制度的“硬性”强制效应。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和消除腐败现象、分配不公、社会无序等,必须依靠法规制度的规范约束,单靠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够的,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法规制度的精神支柱,法规制度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力支柱,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并举。改革中的问题必须靠改革去解决,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经济发展靠改革,社会运转体系的建构和完善也要靠改革。改革要抓住难点,集中突破,这样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政治上,要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进程,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人,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真正让人民行使调查权、质询权、听证权、监督权和弹劾权,从而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变政府工作人员只对“上”面领导负责,而为只对“下”面人民负责,否则就会受到人民代表大会的弹劾和罢免,做到腐败必究,杜绝“公仆”变“主人”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对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教育、政治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成为先进分子,行动上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勤恳工作,乐于奉献。这样才能形成清正廉洁的政风,从而规范、纯洁社会民风。经济上,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按市场规律管理经营企业,使国有企业尽快走出目前的困境,增加就业机会,以缓解下岗失业、待业带来的社会压力。同时,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要紧紧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有力武器,发挥政治优势,团结和凝聚职工,群策群力,共同探索振兴企业的改革之路;二是法规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并举。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旨在维护社会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弥补制度缺陷,完善社会行为规范机制,使每个公民都受到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从而防止社会行为失范、无序状态的发生。比如,解决贫富收入悬殊,要靠落实《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个人所得税法》,加快有关个人收入分配的立法工作,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同时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对全体公民进行社会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学法、懂法、守法,并且学会运用法律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依法行事的气候和氛围。这样就会遏制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知法犯法的现象发生,使社会进入法律规范下的有序运转状态。
一旦社会进入了良性循环,就会出现机遇均等、利益分配合理、竞争公平的社会环境,那么,失衡的社会心理就能得到矫正,国民心态就会恢复正常,其行为就会受到主体健康的心理机制的有效控制,再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难点之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种种认识误区,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主体能动意识和内在驱力。
对策:认清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本质上的内在联系,突破认识误区,在主体社会实践活动中使二者达到统一。
当今,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是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整个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引起了人们思考,有些人甚至迷惘和困惑。
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这似乎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成了矛盾和对立,其表现:
⒈市场经济的求利、盈利原则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重理想、信念、道德、责任等价值取向之间的不相适应。
⒉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原则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集体主义原则之间的不相适应。市场经济活动主体既有独立的利益,又是法人实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强调个人服从组织、服从大局。
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强调上级决定、领导安排、计划调配之间的不相适应。
⒋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性原则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进步、共同富裕之间的不相适应。
其实,上述所谓矛盾和对立现象恰恰说明,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然而,实践表明,这些新课题却导致了人们陷入种种认识误区:(1)对立论。认为市场经济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要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妨碍市场经济的发展,二者不可兼容。(2)无用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要靠物质、金钱作杠杆,调动人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是空口说教,既不解渴,也不当饱,没用。(3)替代论。认为经济搞好了,思想政治工作也就做好了,经济工作压倒一切,替代一切。(4)悲观论。认为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人的思想、价值、道德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效果,谈何容易。
由于思想认识发生偏差,陷入误区,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丧失了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失去了发自内心、来自主观愿望的内在驱动力,于是在行动上,出现一“硬”一“软”的现象,甚至干脆放弃了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在有些地方、部门、单位或工厂企业,出现人心涣散、思想混乱、社会风气或行业风气败坏的现象,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
江泽民同志指出:“愈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愈要适应新的形势,全面加强和改进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的思想。因此,我们全党全社会要进一步认清市场经济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有利条件,认清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本质上的内在联系,突破认识上的误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把二者统一起来。
第一,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提供了机遇,而且会带来积极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导向、激励、调节、启发、教育功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新的机遇。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集团的分化、生活地位的改变,社会矛盾出现了多样化和复杂化,解决这些矛盾,除了建立和完善社会运行机制外,还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引导和教育民众,对改革充满信心,以民族大业、国家利益为重,提高自我调控能力,防止各类矛盾的扩大蔓延,甚至激化,维护社会稳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空间。
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观念,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冲击和荡涤了那些传统体制下产生的旧思想、旧观念,培养和吸收同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内在联系的新意识、新观念。如开放观念、竞争观念、时间效率观念、民主平等观念以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环境意识、能力成就本位意识等等,这些是推动经济发展、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溶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重要思想条件,而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的主要使命。
此外,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第二,要认清发展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交互作用的社会全面进步的运动过程,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党的十二大就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那种把二者对立起来的认识,或以牺牲精神文明来换取物质文明的认识,都是极端错误的。把二者割裂开来违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规定性,实践上也是极其有害的。邓小平同志曾尖锐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了,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变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内在一致性。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的不同,它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分配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自始至终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所有这一切,要贯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必须靠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另一方面,发展市场经济需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使市场起到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以充分发挥市场自身功能。宏观调控除了经济手法和行政手段外,也包括法律、思想、道德、精神等方式,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仅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还是构成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思想、意识、观念、文化、法律、道德、舆论、科技、人才、信息等基础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内在要求。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以人为本,人作为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从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其敬业精神,增强单位、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第三,澄清认识误区,在实践中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经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两个任务一起上,两付重担一起挑,两个成果一起要”,“两手都要硬”,防止“一手硬、一手软”。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步发展,要从制度上研究对策,以保证两者都作为考核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业绩的硬指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结合”、“两手抓”落到实处。
难点之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严重滞后,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对策:立足改革,积极探索,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科学管理系统。
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固然跟社会政治、经济体制转换、制度上的不健全、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外来思潮的冲击以及操作上“一手硬,一手软”等有关,但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严重滞后,不能作出迅速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重要原因。概括地讲,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状况是观念陈旧,队伍素质不高,工作方法老化,没有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
⒈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没有摆脱“权位观念”,有人认为“做思想政治工作等于权力和地位”,“就是管教人”。手中有权,说了才算;手中无权,腰杆不硬,思想政治工作难有成效。还有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高于一切”,要挂帅领先,思想政治一通百通,尚未彻底摆脱“左”的思想意识。
⒉队伍素质不高。政工队伍存在“三多”:年老的人多,兼职的多,缺乏专业特长的多。不少政工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不高,缺乏人格影响力,群众不佩服。个别人品行不端,作风不正,甚至违法乱纪,严重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
⒊工作方法老化。习惯于学文件,读报纸,举办报告会,演讲会,写心得,谈体会,说教灌输,缺乏针对性、灵活性、生动性,容易让人产生逆反排斥心理。
为适应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快自身的改革,要结合中国国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尽快改变目前的现状。
第一,更新观念,树立“五种意识”。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要求、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要适应这些变化,首要任务是更新观念,树立以下“五种意识”:
⒈管理意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复杂的结构程序和运动规律,需要从科学管理入手,制定目标,划分层次,把握环节,采取措施,分析评估等,这样才能避免工作随意性、盲目性和零敲碎打,才能充分提高工作效率。
⒉超前意识。超前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工作目标、内容、方法要走在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的前面,这样才能发挥其说服、疏导、教育、激励的功能。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预见性,根据目前人们思想发展的趋势和事态可能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工作,而不只是做“马后炮”之类的“亡羊补牢”工作。比如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就涉及到超前性。我们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确立了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从现在起就要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和培养。
⒊民主平等意识。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平等民主是其本质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树立平等观、民主观,充分尊重人格、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摒弃那种以权势压人的霸道作风。
⒋利益效益意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润和效益,作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引入利益效益原则。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离不开利益和效益。政工人员和其工作对象都是人,且都是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人,利益要求是人最基本的权利,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解决人的思想、意识、精神方面的问题,还应给人带来利益收获。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作用于人,把精神、道德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利益效益原则最好的注脚。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毫无意义的空谈。
⒌科学意识。树立科学意识是现代化社会给人提出的要求之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具有科学意识,表现为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知识,借鉴科学方法。比如,要吸收和运用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等知识,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二,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各部门、单位都要建立一支以主要负责人为首的政工队伍,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用人标准,特别要从未来发展的战略眼光出发,挑选那些政治素质好、思想观念新、品德优良、作风正派、有专业知识和开拓能力的青年,充实到政工队伍,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出很多好的工作方法。诸如平等对话、情感交流;典型、目标激励;关心温暖、情理并施;典型引导、人格感化;把握环节、恩感并重;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结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制度规范与教育并重;宏观控制与微观指导等等。但是,针对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心理状况及变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坚持实事求是。这既是思想路线,又是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不瞒不骗,让人可信,心悦诚服。否则,假大空,或想当然的主观主义,或摆老资格、老生常谈的经验主义,或盛气凌人的官僚主义,或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或传声筒式的教条主义等,不仅不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反而会引起反感,适得其反。二是坚持民主平等。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给予他人理解、尊重和关心,这样才能缩小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对象的情感距离,才能进行交流与对话。否则,伤害他人人格与自尊,就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无法交流思想。三是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打铁自身须先硬。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像孔繁森那样,有理想、讲政治、顾大局、重操守、高风格、严律己、多奉献、奋不顾身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人格影响力该是何等巨大!
第四,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科学管理系统。
近年来,有些部门、单位,基本建立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职政工人员为骨干、群众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但是从实践效果来看,光是形成管理体系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引进科学的管理思想,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规范机制、奖惩机制、评估机制等等。我们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把它当作完整的结构系统来研究,不能像目前这样,条块分割、支离破碎、随机盲目操作,要按目标预测、结构层次、程序环节,进行动态管理,要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施动态过程的管理操作,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管理系统,使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
本文于1996年9月19日收到。
注释:
⒈《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⒉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⒊《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分析》,《中国市场经济报》1995年1月24日。
⒋张根明:《1996年我国劳动就业形势预测与分析》,《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
⒌包心鉴:《当代发展理论走向与我国社会文明新发展》,《探索》1995年第3期。
⒍《领导干部要用人格力量影响人》,《吉林日报》1996年5月7日。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