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论文_桑强

浅析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论文_桑强

摘要:通过土木工程结构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是必要的途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的特点,提出了实现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的系统方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网络

引言

土木工程包括建筑、水利、公路、铁路、桥梁、矿山、机场及港口码头等建设行业和领域,直接从业人数上亿,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建设中最大的产业队伍。我国该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一直比较低,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21 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已成为世界共识。信息时代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类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的信息世界,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以互联网为生产工具,知识与信息成为生产力要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应用逐步深入并融和的过程。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研究上主要表现为土木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在对产业的支撑上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尤其是我国,土木工程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处于粗放型的工作模式,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建设更是任重道远。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和新兴产业,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的研究在我国有着重要意义。

1.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的内涵

“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简单地说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实现对土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监控和实施。在这个涉及领域众多、架构极为庞大的虚拟管理系统中,利用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在全国各行业、各部门内实现工程建设管理与技术信息的交互共享,土木工程的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部门、企业可在网络上实现招投标、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审图、质量监督等工作;工程从业人员个人则可以以在线查询、在线交流等形式随时、随地、互动、能动地通过网络获取数据信息、技术支持和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使他们能够像专家一样得心应手地解决工程问题。可以说,“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系统”既是一个建设管理系统,又是一个“专家系统”。这种双面性使参建各部门和具体的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了信息管理的时效性、科学性、透明度,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使整个土木工程行业的工作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并最终形成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这一新产业。

2.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良好的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基础。如国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建设系统主要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也基本完成,积累了进一步运营发展的经验,另外国内一批高科技公司为建设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软件;同时我国土木工程产业规模大,需求强劲,有信息化建设的强大牵引力。鉴于此,笔者以为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的实施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2.1 转变观念,构建土木信息化框架

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管理者首先要构建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框架,打破传统观念,只有观念改变了,思想转变了,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改变。我们应该认识到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一次有利的发展机遇,既要识到土木信息化发展的迫切性,又要认识到这是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土木工结构信息化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国内土木工程企业不能满足于自身所取得的进步,而要和国外先进水平去比,甚至要敢于超越国外的先进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建立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的三大系统

2.2.1 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

2.2.2 建立土木工程各项管理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2.2.3 建立土木工程商务贸易信息系统。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2.3 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产业化发展

首先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产业,尤其目前土木工程还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从科研、人才、体制、教育培训等方面全面推动土木信息化,而学科建设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其次通过学科建设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在土木信息化领域系统地提出并解决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其次,要整合社会力量,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在政策和体制上推动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这一新产业的形成。需要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土木工程各专业委员会、土木工程企业等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采取“产、学、研、政”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在政策和体制上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健全的推动机制。

结束语

建设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是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实际的现实需求,也是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借鉴全球信息产业推进的经验,学习各行各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成果,从产业、企业和工程实际出发,研究开发一般解决方案和个别解决方案。遵照“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稳步推进”的方针,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特别是相关学会、协会要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使自己伴随着土木工程结构的信息化建设走进新时代,充分发挥跨行业、跨部门专家荟萃的优势,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宗光主编.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2]姚兵主编.建筑行业及企业发展战略概论.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钟义信主编.信息科学原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编.中国土木工程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论文作者:桑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浅析土木工程结构信息化论文_桑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