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创新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先进性建设论文,意义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478(2006)02-0004-04
一般来说,理论创新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对既有体系局限性的突破;第二,使原有的理论体系得以丰富、发展或形成新的理论框架和体系;第三,具有巨大的前瞻性,能够对未来的实践发挥持续性的指导功能。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充分体现了这些创新性特征,因而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时代内涵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内外一系列重大变化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产物,是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党的自身建设改革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理论创新迫在眉睫。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证明,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不能停留在对既有体系的个别观点和理论本身的改装和修补上,而必须实现对理论局限性的突破。就一定意义而言,任何理论在内容方面都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间上;二是空间上;三是条件上。对理论局限性的突破过程,也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党的建设理论创新首先必须体现为对既有体系的时间、空间、条件局限性的突破,其本质要求是对党的建设时代内涵的重新诠释和解读。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其一,准确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条件;其二,科学回应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必须看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党的先进性问题,与时代密切相关。一个跟不上时代步伐、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政党,就不可能说是具有先锋队性质和保持先进性的党。列宁说过,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1] (P142-143)国内外政党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能不能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发展大势,切实搞好自身建设,是关系到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
由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与实践植根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洞察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因而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而且能够与时俱进,坚定地站在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其理论的正确性与实践的彻底性,充分体现了这种先进性。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时代内涵发生了根本性转换。具体体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实力的决定因素,也成为衡量各个国家执政党或政治统治集团的执政和统治能力的决定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面临巨大的挑战。要成功地应对挑战,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迅速实现政治思维的转换,必须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宏观政治策略的重大调整: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与此同时,党的自身建设也在改革中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提出,集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身建设改革方面的与时俱进。过去,我们主要是从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问题,很显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方式已经不具有历史合理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先进性直接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联系,并且定位为党的先进性的首要内容;第一次将党的先进性直接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联系,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上述两个方面的理论创新,把我们党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由阶级基础层面深入到社会发展最终动力层面,从党的工作任务推进到党自身的性质,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时代条件的准确把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时代要求的科学回应。与此同时,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各方面建设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强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很显然,新时期以来的党的建设,始终是围绕着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展开的。党的先进性建设命题以及以此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理论观点的相继提出,不仅是对新时期以来党的建设改革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有了清醒的把握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完成了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一系列调整和转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史上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对新时期以来的党的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获得了全面提升。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十分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近年来,他多次论及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比如,他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在中央召开的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以及在贵州和山东等省考察工作时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不仅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命题,而且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题,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地位、主要内容、根本目的、衡量标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在理论上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诸多学科领域,在政策上涵盖了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2]
——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命题。
重视党的先进性及其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中具有一以贯之的地位,但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命题,不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史上,都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崭新论断。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命题,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科学判断;对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掌好政权的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对目前党的建设的总体状况,特别是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清醒把握;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总体要求和更加深刻的回答;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根本性问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问题认识的深化。
——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
首先,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离开了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就丧失了存在的根本条件和价值,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具有先进性。其次,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但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保持先进性问题。必须看到,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根本性任务。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我们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进先进性建设,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再次,从党的历史来看,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一个具有根本性的重大课题。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总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要把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全面加以推进。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引导全体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着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团结的领导集体,切实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始终坚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从制度上落实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要求。
——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衡量标准。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让群众检验先进性建设的成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促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各项工作。要坚持群众观念,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举措。
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党员队伍是适应这些要求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是我们党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正确把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指导原则。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二是要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三是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四是要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五是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六是要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引领党的先进性建设未来趋势
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是内在于实践关于实践可能性的探索。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一个面向未来、面向实践,敞开无限可能性发展空间的开放的系统,因而具有巨大的指导功能,引领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未来趋势。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未来趋势的引领作用是与其理论指向的前瞻性特征相联系的。理论的前瞻性价值在于对事物发展的目标、方向、规律以及根本实践途径的准确把握和揭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前瞻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科学预见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种长期性是由于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根本性地位决定的。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要求其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否则就不能完成其历史使命。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能自发地实现,必须通过持续的自身建设实践过程才能达到。因此,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是权宜之计,不是阶段性的临时安排,而是长时期的战略部署。因此,必须有长期的思想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上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事情,牢固确立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的观念,清醒地看到党始终面临人心向背的问题。因此,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对客观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对各种矛盾可能引发的后果有充分的估计,从而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二,明确提出要把形成长效机制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措施。
所谓长效机制,要解决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途径、方式的制度化问题。“政治制度化问题是指在政治体系中,政治角色或政治机构的政治活动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3] (P60)现代政治发展的实践表明,制度化是政治系统发展的较高层次。必须看到,既然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永恒的课题,那么就必须把解决问题的着力点放到长效机制的形成方面,使党的先进性建设步入制度化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建设获得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保证和成效。为达此目的,就要把长期性的工作目标与间断性的工作要求统一起来,努力探索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严密、行之有效的党内工作机制。诸如党内教育培训机制、党员目标管理机制、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党内监督机制、党内激励惩戒机制等。
第三,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
党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结合党在一定时期的历史任务来进行。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要规律和基本经验之一。因此,党的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服从服务于党在一定时期的历史任务。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自身建设实践活动,有其特定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但是,这项工作绝不是闭门搞自我修行,而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特别是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毫无疑问,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服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提高治党治国治军的水平上来。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要坚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