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横古今中外,雕塑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都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每一座城市都会有许多的环境雕塑坐落在城市的各个方位,它们有的象征着城市,有的代表着某些景点。这些雕塑的形成其实都是由古希腊古罗马等雕塑发展中不断的演变,创新,发展而来...
关键词:雕塑;历史;衍生
引言:
雕塑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到城市中的环境雕塑,更多的是表现出当地的景点或者比较有特色的东西,在我看来雕塑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在当代雕塑中也存在着许多的抽象雕塑它们更多的是包含着一定的寓意在里面,雕塑往往与社会,宗教,生产活动,文化等都紧密相连。其实它在某些意义上更能体现出艺术的美感,因为它是立体的更是拥有我们肉眼可见的空间感。
一、关于环境雕塑
每一座城市都会有许许多多的雕塑,就拿我的老家丹东来说,从小到大在丹东也是看到过许多雕塑,比如火车站前矗立的毛主席像以及鸭绿江边上的逐浪雕像,还有鸭绿江公园的大象的春天,这些对丹东来说应该都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雕塑了,就拿逐浪来说,在丹东市金山街与金海路交汇处的金色广场,有一个标志性的雕塑“ By the Wave”。其场面是众人在大浪里放木筏;展现的是丹东人的英勇精神,他们团结奋进,敢于战斗,不怕危险,奔波,勤奋发展,与时俱进。对于雕塑可能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认为雕塑是表现人的美而雕刻的,也是更多的是对人体以及人物的刻画。可能是由于我们在上学期间接触的往往都是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等著名大师的雕塑,比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确实如此,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更多的是用雕塑来诠释出人体的美由写实化转为理想化。为什么说毕加索的画作我们不容易看懂,那是因为毕加索的画作大多数借鉴了非洲的雕塑,仔细观察非洲雕塑我们会发现他们生动的头像面部表情看上去很像某个人的肖像,但在眼睛和鼻子的处理上更多的偏向了抽象。
每年的五一,十一都会有许多的游客前来丹东旅游,都说丹东是中国最美的边境城市,其实我觉得这些名词正是因为这些标志性的建筑,风景,雕塑和美食等才会吸引许多人前来游玩。雕塑我觉得并非只有人工制作的才算是雕塑,有些因为认为原因以及自然原因所导致某些建筑被破坏,被变形这种也可以被称为雕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我们所不能模仿的,这些建筑不是被自然所改造就是拥有着某些纪念意义而被成功改造成了雕塑。鸭绿江断桥就可以说是一种别样的雕塑,提起鸭绿江断桥我们应该都会有所了解它的由来。我曾经上过一次桥,上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被炸弹所炸过凹陷的痕迹是我们人为所无法模仿的。
二、雕塑从古希腊时期到如今的演变
我在艺术史书上看到过中西方不同的雕塑。中西方雕塑家注重线条的表现力,注重线条造型的共同媒介,而西方线条只服务于造型。黑格尔认为,优秀的草图或草稿代表了艺术家的才华和特征,而安吉尔认为线条和形状更简洁,更具吸引力。可以看出,线条在艺术家的造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雕塑,尤其是圆形雕塑,线条的因素是不可追溯的。雕塑家刻意追求音量,关注三维空间的立体效果。草图中的线仅用于表示此效果定义的轮廓。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一个好的雕塑,即使它是从山上滚下来的,也不应该磨损。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来自原始的实用艺术。从彩陶时代开始,绘画与塑料相得益彰,紧密结合。中国雕塑不仅吸收了绘画线条的颜色特征,还用于在雕塑上画线。在中国古代,长期绘画并没有被分割开来,绘画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绘画使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不同,追求体积,线条在雕塑中起着重要作用。雕塑家“像钢笔一样运动”,通过灵活多变的线条或飞行表现,如汉代的“四灵”,龙门莲花洞中飞翔的天空;或表现不同质感;或表现不同体型;或表现不同个性……。总之,这种“净化线”不仅体现了自己的风格,还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水流,追风,刚性和柔软的结合,以及抒情感充分体现了中国雕塑线条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此外,中国古代雕塑也喜欢在雕塑上画画。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战国时期的丧葬匾,汉代的肖像砖,以及唐宋时期的“影子墙”都是产品的结合。晋唐以来的佛像具有绘画风格。唐代莫高窟的彩绘菩萨色彩丰富,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唐代贵族女性的优雅。它体现了中国雕塑家的创作才能和民族特色。这与西方雕塑很少着色的事实非常不同。在这方面,西方雕塑与其他艺术类别有着严格的界限和独立的表达。从古希腊时代到20世纪,西方雕塑中的着色作品很少。在18世纪中期的法国“洛可可”风格中,有一系列建筑装饰雕像与皇室的审美品味相匹配。享受的感觉。但那种清洁是优雅的。大理石雕刻,强调光影,长期占主导地位。西方雕塑家大多从色彩的优势出发,试图排除绘画的辅助选择方法。法国雕塑家法尔科恩说:“如果雕塑可以保持在自己的范围内,它将不会失去任何优势;但如果它使用所有的绘画手段,它将失败。这两种艺术威胁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颜色不是雕刻的手段。”
时至今日雕塑的衍生已经不知局限与人物雕塑和环境雕塑,雕塑的衍生品也有许多,在如今二次元行业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对动漫以及游戏人物感兴趣也因此出现了许多手办的产生,手办可以说是雕塑的衍生,更加的让雕塑简单化,大众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人们越来越追求信息技术的视听享受。而人们对于这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在雕塑上造型艺术在多媒体上的运用能够极大的提高人们对于视觉上的追求,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雕塑的发展,不再只局限与前人的创作而创作,而是随着时代发展,科技发展而改变自身,这种改变不是要摒弃所有,而是继承与发展,继承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发展这些技巧与知识使得它们能够更加的适应这个社会更加的适应着大众审美是我们这代人应该做的,让它从刻板的代名词中走出来,利用当今的科学技术更好的完善,我觉得这就艺术与科技的相结合也是雕塑艺术在当今社会中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不可厚非手办这一产业的利润相当巨大,这也表明了大家对雕塑这一产业的认可。雕塑不同于画作是在于它对三维空间的表现力上,它不像油画那样运用颜色来表现出来,而是让艺术作品立体化。就拿手办来说,更多人会接受手办同样是放在家里手办在于它的小巧更多的是去还原人物,且审美符合大众审美。
三、结论
雕塑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雕塑”而存在,它是拥有艺术家赋予的生命力在里的艺术作品,它也并不简单,你需要掌握好它的空间和体积感才会将它做的更好,从写实雕塑到理想雕塑到抽象雕塑再到我们现在多样并存的时代雕塑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创新与改变之中,艺术想要发展,那么创新就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当今社会的观察,中老年人钟爱的木雕,手中把玩的物件,以及年轻人所喜爱的手办,模型无疑离不开雕塑,从而也能看出艺术家们也在不断的寻求着对于雕塑艺术的出路,传统雕塑我们更加不能忘,艺术的种类多种多样,雕塑作为历史的艺术形式经历了上千年依然在寻找着创新以及变化并且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占有着一席之地可以更好的说明了“雕塑”它魅力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雕塑艺术》吴少湘
作者简介:孟治良(1994.5-),男,辽宁丹东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综合艺术媒介材料与实验研究。
论文作者:孟治良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雕塑论文; 艺术论文; 丹东论文; 的是论文; 线条论文; 古希腊论文; 鸭绿江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