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陈容容,李海君,李颖菡,米菊英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陈容容,李海君,李颖菡,米菊英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口腔科 重庆潼南 40266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执行诊疗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对医患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会对医患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减少院感的发生。

1 不安全因素

1.1 生物因素

主要是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并且绝大多数在患者口腔内进行,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手常会被血液和唾液污染,除携带大量细菌以外,还可能携带含有血源性传播病原体及其它病毒因子,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国内外相关性研究显示,医务人员接触血源性病原体后,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外为52.0%~89.4%,国内为8.06%~93.30%[1]口腔科医务人员HBV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2]。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缺乏规范,持续的职业防护培训。未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造成。

1.2 物理因素

1.2.1锐器伤

在诊治过程中,被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的器械如镊子、探针、拔髓针、洗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不慎被刺伤发生率高达80%,。80.0%~90%的健康医务人员患血源性疾病是由针头刺伤所致[3]。

1.2.2 噪音

口腔科诊疗操作通常借助设备,器械来完成,其中高速运转的涡轮手机在使用时噪音常常大于90分贝,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可引起紧张,焦虑,耳鸣等不良反应。

1.3 化学因素

1.3.1 化学消毒剂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如有效氯和过氧乙酸等,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长期接触可引起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 银汞合金

调制银汞合金时,汞蒸气在室温下挥发,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后引起体内汞蓄积,可导致慢性汞中毒。

1.3.3 修复材料

口腔修复材料含铬化物,修复过程中使用喷砂机产生粉尘多为石英、滑石粉等,长期接触可发生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严重者可导致肺部病变。

1.3.4 气溶胶

诊疗过程中高速涡轮手机和超声洁牙器的应用,形成飞沫和气溶胶向外扩散,极易造成医务人员感染。

2 职业安全防护对策

2.1 生物危害因素防护

2.1.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以提高健康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4]。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防护设施,进行规范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2.1.2 标准预防

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诊疗操作时戴好帽子,口罩,面罩,护目镜,手套等,应视每一患者为潜在感染源。

2.2 物理危害因素预防

2.2.1 锐器伤的预防

规范操作 绝对避免针头回套。设立锐器收纳盒,锐器使用后一律放在锐器盒中,严禁锐器与普通垃圾混放,以减少和避免针刺伤。若发生针刺伤后,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并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如被HIV病毒,HBV病毒等感染的锐器损伤,则应在24小时内注射相应的高价免疫球蛋白及疫苗,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表,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存档备案,定期追踪随访,发现是否感染。

2.3 化学危害因素防护

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空气消毒器每日消毒2~3次。医疗器械,物表,地面根据污染程度不同使用相应浓度的含氯消毒液消毒并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减少对诊疗器械及环境污染。

2.4 加强监督管理

将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纳入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内容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门诊部派专人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徐辉.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2]刘彩霞,陈淑敏,王桃娥,等。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问题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5):448-450.

[3]徐建鸣,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J].上海护理,2004,2(4):58-59

[4]龙伟文。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防护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659-660

论文作者:陈容容,李海君,李颖菡,米菊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  ;  ;  ;  ;  ;  ;  ;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陈容容,李海君,李颖菡,米菊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