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小学的“外语活动”_英语论文

日本小学“外语活动”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日本论文,外语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外语教学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北京市教委在2013年10月公布的《2014-2016年中高考框架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中,对外语学科的分值及课程标准等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在小学外语改革方案中规定,小学三年级前不开设外语课程。此次方案的讨论激起了全社会对外语教学的新一轮议论热潮。2014年7月正式颁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又规定,2016年外语将正式退出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突出外语的实际应用,强调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今后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路在何方?外语教学的理念应如何转变?值此时期,研究世界教育先进国日本的外语教育,考察其改革目标及教学理念等,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8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经过长年的摸索探讨,公布了新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并于2011年4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首次将颇有争议的“外语活动”作为5、6年级的必修内容列入了小学的正式课程,结束了小学没有外语学习时间的历史。以基础教育高质量著称的日本,为何进入21世纪才开始在小学设置“外语活动”,且还不是“课”?“外语活动”在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教学计划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就日本小学增设“外语活动”的原因、过程进行了系列考察,以期从日本的经验中得到启示,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对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思考。

      一、日本小学“外语活动”设置的背景

      日本小学的“外语活动”原则上是指英语活动。[1]1986年4月,临时教育审议会①在审议报告中就曾经指出,由于初、高中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法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大学阶段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后,各阶段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应该更加明确,英语教学在哪个阶段开启也要尽快论证。[2]这是日本首次论及小学外语教学、讨论将外语纳入小学教学内容的正式文件。

      1992年,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部分被指定为实验学校的小学开始展开外语教学。1996年7月,在第15期中央教育审议会②第一次调研报告《21世纪我国教育状况展望》里,在关于小学外语教学问题中指出,小学外语教学不作为“教科”③实施,而是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组成部分,利用“综合学习时间”、“特别活动”等时间,因地而异、因校制宜,增加学生接触外语如英语会话等机会,熟悉外国的生活和文化。为此,1998年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并于2000年起实行。自此,日本全国的小学纷纷开始开展外语活动,提高小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社会上面向小学生的外语私塾也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延续至今。

      2002年7月,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培养“会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设想》,其中,特别提出了要对小学外语活动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的要求。之后,从2003年至2007年每年都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实施外语活动的小学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88%至2007年时已经达到97%。[3]但是,尽管实施率非常高,各学校外语活动的时间却较少。就连外语活动时间较多的6年级学生,平均每学期外语活动时间也只有13.7课时(45分钟/课时),[4]存在着实施力度明显不够的问题。

      鉴于外语活动有了一定的支持基础,中央审议会外国语专门部会在2006年发布的《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外语专门小组审议情况)》中指出,外语教学内容需要一定的规范,有必要考虑如每年35课时(每周1次),并探讨设定通用的教学内容。根据这个意见,中央教育审议会在2008年1月提交的调研报告[5]中指出,鉴于各校实行小学阶段的外语活动的力度不同,教育机会难以确保公平,难以保证与中学的顺利衔接,因此国家有必要为各学校制定出通用的指导内容。同时建议在高年级设定不同于“综合学习时间”④的外语教学的课时数(年35课时,每周1次,占全学年3.57%)。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正是吸收了上述意见进行了修订,在5年级和6年级开设了“外语活动”(见表1)。

      “外语活动”设置的跨度时间,基本上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时期,即“泡沫崩溃”“平成大萧条”“失去的20年”相吻合。日本自1989年至今的二十多年中,共换了16位总理大臣,国内政治不安的局面由此可窥一瞥。但是,期间的小渕惠三首相(1998.7.30-2000.4.5在位)的私人咨询机构“21世纪日本构想恳谈会”在2000年发布的“21世纪日本的构想”报告中提出的要将英语作为日本“第二公用语言”的设想[7]在列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直接影响到了小学“外语活动”的开设。该设想虽然褒贬不一,遭到了当时社会上有识之士的抨击,⑤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日本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企业对英语的要求日趋显著,英语成为企业员工、大学生求职生存竞争的衡量标准之一。著名企业如乐天、优衣库等甚至已经要求员工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8]从企业到大学、从大学到高中、再到中学,并波及小学,“21世纪日本的构想”中主张的“在公立小学、初中、高中,除国语以外用英语讲授的双语教育”,[9]最终还是以“外语活动”的形式直接反映到了2010年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里,并对21世纪的日本小学英语教学形式与内容产生了直接的深远影响。

      

      二、日本小学“外语活动”的定位、目标和内容

      小学“外语活动”如何定位?其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就此问题,文部科学省作了如下解说。[10]即:在教学定位上,小学“外语活动”不是仅仅以国际理解为目的的活动,而是向中学外语课过渡的活动。原则上以英语为主;作为5年级和6年级的必修内容,需要确保每年35课时的教学时间。

      日本小学“外语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意识,具体由以下三个支柱组成。即:通过外语,加强对语言和文化的体验理解;通过外语,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交流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外语,习惯和亲近外语的语音和基本表达方式。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为初中和高中的外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小学“外语活动”目标涵盖5、6年级两年的学习活动,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教学,无需按部就班制定每年的目标计划。

      根据“外语活动”的目标,《学习指导要领》设定了5年级和6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流”和“语言与文化”两个方面,除了用外语积极交流之外,还通过体验,加深对日本和外国的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其中包括熟悉和掌握外语的语音、基本表达方式。

      (一)能够用外语积极进行交流

      第一,体验用外语愉快交流。用外语交流的乐趣好比骑自行车。如果只知道自行车的结构和骑车方法,但是从来没有骑过,就无法理解骑车的乐趣。交流也是如此,只有使用外语,才能体验到用外语进行交流的乐趣。第二,积极主动地听外语、说外语。《学习指导要领》修订之前,外语是从中学开始教的,但是,类似打招呼、自我介绍等入门活动,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放在可塑性更强的小学阶段进行。第三,懂得用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多文化共存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日趋凸现。现代的儿童缺乏自我表达意识和接受他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小学阶段体会到用语言交流的难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过体验理解日本和外国的语言与文化

      通过习惯和亲近外语的语音或节奏,了解与日语的不同之处,感受到语言的乐趣和丰富。如日语的「ミルク(mi-ru-ku)」为3音节的词,而英语的milk则是1音节的词。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听歌曲的形式,感受英语特有的节奏、声调。再如brother一词,除了发音问题,在英语里既有哥哥的意思又有弟弟的意思,从而唤起对词义多样化的注意。

      此外,可以邀请本地区的外国人或留学生,通过体验活动,理解日本与外国在生活、习惯、做事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感受到问题的看法和想法的多样化,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三、日本小学“外语活动”的教学计划、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于小学“外语活动”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文部科学省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11]

      (一)教学计划

      第一,外语活动原则上以英语为主。这是因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交流手段,中学的“外语”课原则上也是以英语为主的。所谓“原则”,即各校可以根据学校特色、地区情况、学生情况等综合判断,选择英语以外的外语。第二,各学校按照学生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弹性教学。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学年计划,通过2年的学习达到“外语学习”的目标即可。第三,通过体验,培养对语言与文化的理解,无需在细节上走过场。指导时特别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多样性、趣味性、丰富性的理解,了解身体语言、饮食习惯的不同,而不是机械地背诵单词和过分强调单词的复数形式等语法。第四,在外语活动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国语、音乐、画图等知识,提高指导效果。第五,应由班主任或承担“外语活动”的教师负责制作各校教学计划及授课,根据地区的特点,获得英语母语者的协助,加强教学力度。第六,充分利用CD、DVD等视听教材指导语音。比如,使用受学生欢迎的外国人的声源来介绍日本和其他国家、地区。第七,“道德”(参见表1)是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的科目,“外语活动”也要根据外语的特点,指导小学生树立起与人为善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有关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文部科学省在《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解说外语活动编》中从5个方面作了解说。

      第一,用外语进行交流时,要根据小学生的成长阶段设置与其生活相近的场面,如“梦想”等话题。过度复杂的交流会对小学生造成负担。第二,外语交流应以听说为主,在学习罗马字和单词时,要注意不要超出小学生的承受能力。而发音与拼写关系的问题因是中学的内容,没有必要在小学讲授。第三,非文字的交流手段也是支撑交流的重要方式。介绍身体语言,让学生了解身体语言的重要性。刚接触外语时,小学生的词汇量有限,让学生使用身体语言进行表达,有助于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乐趣。第四,通过外语活动,不仅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同时对加深理解本国语言与文化也有促进作用。如,各种语言中的礼貌用语、数字的数法、游戏、文字等知识、日本的鞠躬礼义、片假名、汉字等文字、剪刀石头布等游戏,通过这些活动,达到在加深理解日本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形成与各国交往时互相尊重、合作交流的意识。第五,有关用外语交流的体验,主要指以下所示的交流场景和交流意图。所谓“场景”,可以分为“特定表达方式常用的场景”,如:Hello.How are you?和“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场景”,如:Rock,scissors,paper.One,two,three.两部分;所谓“意图”,是指通过交流可以达到的效果。如:建立关系的That's right.Good.表达心情的How are you?告知情况的What's this?表示想法和意图的I like soccer.指示行动的Go straight.Turn right等。

      (三)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亲近外语、了解外国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目标,小学外语活动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和探讨。目前,一些学校积极尝试“课题型”英语活动,在设定的课题下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浸入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创设英语生活环境,使学生有机会与英语母语的同龄儿童对话交流,能在维持日本人特质的同时,理解并尊重外国文化。

      另外,“TT”教学法(Team teaching),即教师合作教学也被广泛采用,分为班主任与ALT(Assistant language teacher即外语指导助手)、班主任与外语教师及ALT、班主任与外语教师、班主任与班主任等多种合作教学模式,其中班主任与ALT共同担任是最普及的方式。2010年近6成的外语活动采用了此组合,[12]全国半数以上的小学生可以获得直接向外国人学习的机会,实现了通过语言的声音活动培养交流能力这一目标。

      在“外语活动”评价方面,日本的小学多采用三段式评价方式,根据学年和科目的内容不同采用不同的符号。常见的如:“A、B、C”制、“3、2、1”制、“◎、○、△”制,分别以“A”、“3”、“◎”为优。而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提出了从“对交流的热情·意愿·态度”、“对外语的习惯程度”、“对语言与文化的感性”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的体系,评价的结果采用文字记录评价的方式。[13]

      四、日本小学“外语活动”的成效与社会评价

      日本小学“外语活动”开设后,97.4%的家长认为现行外语活动很好或比较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以培养听说交际能力为主,实行教师合作教学,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外语教学方法,呈现出与中学外语学科教学不同的面貌。在观摩了小学“外语活动”后,有家长表达了这样的感想:“说到我们那时的英语就头痛,就想着要背单词记语法,而现在的孩子完全不同,他们能非常快乐地学英语”;而学生们则认为:“外语活动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我喜欢!节奏说唱很有趣。和其他的课不同,可以以游玩的心态愉快渡过活动时间。没有课本和笔记,一点都不枯燥”。[14]

      突出趣味性、实用性的外语活动给儿童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据调查,2006年认为儿童有变化的教务主任占66.5%,而2010年时这一数值增至82.3%。班主任认为通过外语活动,儿童开始习惯并亲近外语,见到外国人(ALT等)不胆怯了,对外语和异国文化增加了兴趣。99.7%的儿童对英语产生了兴趣,91.6%的儿童对与外国人交流产生了兴趣,“外语活动”的社会意义已经初显成效。[15]

      “外语活动”已开设4年,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预见到的和没有预见到的问题。回顾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小学英语教学讨论,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日本许多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例如,庆应大学言语文化研究中心分别于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召开了3次有关小学英语问题的研讨会,并由该中心主任大津由紀雄教授牵头,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向文部科学省大臣两次递交了“反对小学英语教科化的请愿书”,后者汇集了包括庆应大学安西祐一郎校长、著名社会语言学家鈴木孝夫、内田伸子在内的102名在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的专家学者的签名。

      大津由紀雄等经过多年的论证,在2006年提交的“请愿书”里就反对公立小学外语“教科化”。他认为小学外语“教科化”有可能损害小学生的利益。其理由是:没有足够的理论资料能够证明小学阶段进行外语教学的有益性;具备外语教学知识和指导技术的教师明显不足;没有充分向国民进行说明开设外语的必要性;在小学阶段究竟是“外语活动”还是“外语教学”的问题上,文部科学省没有明确表明观点;没有具体证明与国语教育的关联性;学力下降问题和小学外语教学问题不能等同而论。

      大津由紀雄表示:“所谓反对,并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特别是针对“外语越早学越容易学”的思潮,大津指出:“这种主张,一般是基于被称为‘语言学习的临界期’的概念基础上产生的。确有一些关于母语或者第二语言学习的资料和探讨,但是,类似在日本学习英语的这种外语环境下的学习,并没有说服力很强的理论和数据。换言之,‘外语越早学越容易学’主张的理论支撑是很不可靠的。反之,从中学以后开始学英语的,只要有强烈的动机,照样可以高度掌握和运用好外语的实例却不胜枚举”。“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限定英语这一特定语言的学习,与基于非特定语言与文化的国际理解是背道而驰的”。而用唱歌、跳舞、日常会话的三大法宝维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是有限的。[16]

      有关日本小学的“外语活动”,国内虽有一些介绍和考察,但多从赞赏和启示的角度介绍,类似大津由紀雄等学者的反对意见,在国内学术杂志上未发现引用过。也有学者认为“从比较教育的角度看,日本的小学英语教育已经大大落后于亚洲其他国家,小学生的实际英语会话能力与社会的期待还存在较大的差距”。[17]但从日本小学外语活动设置过程及其引发的争议看,日本社会对小学阶段的外语教育的讨论非常活跃、极其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小学不设置外语课程,并不等于外语教育的落后,相反,对待小学外语课程设置的慎重,体现了日本社会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思考的深入与严谨。

      综上所述,日本小学开设的“外语活动”,是在日本面临经济社会转型,日本政府希望进一步推进国际化的背景下,经过充分讨论、细致严密的长期考察后才由政府循序渐进地推进的。在日本小学,相比外语,母语教育更加受到注重,“外语活动”定位于中学外语学习铺垫,并不要求系统教授语法和词汇,更不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从小接触外语,培养小学生对不同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良好的国际友好的意识。日本小学“外语活动”,自1986年4月开始讨论研究,到2008年修订《学习指导要领》,至2011年正式实施,在经过了前后25年的时光后终于列入了小学5、6年的教学内容。尽管日本小学“外语活动”与我国的小学英语课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其活动定位、目标、内容、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①1984年根据临时教育设议会设置法设置的、中曾根康弘内阁总理府管辖下的行政机关。

      ②2001年成立的文部科学省属下的咨询机构。

      ③日本《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第四章规定,小学的教育课程由国语、社会、算术、理科、生活、音乐、图画工作、家庭、体育等9门“教科”和道德、外语活动、综合学习、特别活动等必修课程构成。其中,私立小学可以用“宗教”替代“道德”课(「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p.8)。参见表1。

      ④1998年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增设的「综合学习时间」为1年级34课时,2-6年级为35课时。

      ⑤如:井上史雄.日本語は生き残れるか-経済言語学の視点から[M].PHP研究所,2001;大野晋、森本哲郎、鈴木孝夫.日本·日本語·日本人[M].新潮社,2001;藤原雅彦.祖国とは国語[M].講談社/新潮社.2003/2006。

标签:;  ;  ;  

浅析日本小学的“外语活动”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