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3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导致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经费不足;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落实不到位,存在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理单位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只重视工程进度和质量,而忽视了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致没有及时发现或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4安全监督管理措施的分析4.1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体系施工安全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措施能否贯彻执行。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设立必要的安全监督管理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确保施工内容的规范性,贯彻落实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安全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监理工程师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监督管理作用,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治理。施工企业针对建筑施工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管理计划,例如特殊岗位需要持证上岗,确定安全防护工具的等级等。4.2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安全意识的教育与培训,一方面能够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施工人员本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范,为了保障自身安全,一定要严格遵循作业的标准化,形成科学的作业工作形式,在操作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养成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习惯。4.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前,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每个人员都必须对施工不同阶段的施工特点以及相应的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也是保证安全施工的重要前提条件。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安全施工的实际要求,对施工人员做好详细的工种安全、工序交底工作,让全体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应负的岗位职责和具体的安全操作方式。此外,必须要严格履行交底签字的程度,加强交底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在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如果没有预见这些因素、未及时地采取安全管理措施,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度,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4.4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建设项目要搞好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对安全管理的投入。施工中,管理人员应根据安全要求和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等,掌握各种类型和各种过程的风险系数,防护设备、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应设置在施工现场的明显部位,负责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有危险工序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施工前戴防护设备等。为了确保安全防护系统的有效使用,还应检查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的安全性。5结语建筑企业应在具体施工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从而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更好的有效管理策略,这样不仅能提高建筑生产安全程度,确保工程质量,还能为企业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张鹏举.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研究[J].低碳世界,2017(25).[2]蔡木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3]柳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问题探究[J].工业设计,2016(11).[4]吕学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
论文作者:张映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安全监督管理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