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157001
【摘 要】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LCBDE)和腹腔镜胆囊切除+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LC+EST)微创手术的应用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56例的病例资料,其中LCBDE组82例,EST组74例,比较观察两组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3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和总胆红素(TBIL)值、术后近期并发症、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LCBDE 82例,EST 74例,无手术死亡,LCBDE组在术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EST组(P<0.05),EST组术中出血量低于LCBDE组(P<0.05),术后并发症、结石残余和复发等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治疗组合各有优势,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病证,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关键词】微创手术;胆总管探查术;应用探讨
随着近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开始用微创的观点去治疗胆总管结石。许多胆总管结石可以通过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进行微创治疗,然而由于胆总管结石病理生理的多样性,单纯使用一种微创的方法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胆总管结石,所以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应运而生,并被证明是安全的、性价比最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这两年收集的1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LCBDE)和腹腔镜胆囊切除+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LC+EST),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对我院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进行胆总管探查术的156例患者及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56例,男性83例,年龄35-65岁,平均53.6岁;女性73例,年龄29-70岁,平均45.2岁。其中接受LCBDE有82例,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29-65岁,平均(46.3±5.5)岁。接受EST有74例,其中男33例、女41例,年龄30-70岁,平均(47.28±6.3)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LCBDE组采用四孔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气腹,穿刺Trocar,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探查后解剖Calot三角,处理胆囊动脉,游离、结扎胆囊管。术中暂不切除胆囊,电凝钩电切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层,用细针穿刺予以证实胆总管,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前壁电钩切开1-1.5cm,术中胆道镜取净胆道结石。取石后留置T管或行一期缝合,常规切除胆囊,留置腹腔引流管。LCBDE有8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中充分游离牵引胆囊管,靠近颈部结扎胆囊管,纵行切开胆囊管,扩张胆囊管后,经胆囊管胆道镜取出胆总管结石,Hem-o-lok夹闭或镜下可吸收线缝合胆囊管残端[2]。EST组左侧卧位,静脉强化麻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先行ERCP检查,内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并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经主乳头开口插管行胆管造影(ERCP)。确定是否有胆管结石及结石的大小、数量和位置后,在导丝引导下插入切开刀,在11点或12点方向将乳头切开0.5-1.5cm。对于直径<1.0cm的结石,直接用取石网篮取出或气囊拖出;对较大结石取出困难时,可先将结石碎石网篮粉碎后再取出,取石后常规造影检查有无结石残留,对碎石后多次取石、乳头水肿明显、操作时间长者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3-7天,用于术后引流胆汁和冲洗胆管。
1.3术后观察指标
术后住院观察,出院后定期随访。主要观察指标有:中转开腹、结石残余、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胆漏情况、术后第3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和总胆红素(TBIL)值、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两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LCBDE组成功率为95.9%,1例LCBDE因取石较大并嵌顿于胆总管下端中转开腹,3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余均留置T管4-6周;2例LCBDE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少量胆汁样液体,肺部感染1例,T管拔出后胆汁性腹膜炎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EST组成功率为94.5%,1例接受EST的患者因结石较大嵌顿于胆总管下端、3例患者因乳头变异转为LCBDE,2例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但无明显腹痛、黄疽等不适,经禁食、抑酶、抗感染、对症治疗2 d后血淀粉酶正常,两例术后黑便,均经内科治疗好治愈。术后情况术后观察LCBDE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最长;EST组手术费用最多,但术中出血最少。两组病例的术后残石率、术后胆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是目前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最主要的2种方式。本研究中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ASA评分、胆总管直径、住院时间上差异并无显著性,所以能够较准确的得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优劣。LCBDE应该是开腹手术方式的直接延续,适应范围较广,结石残余以及复发较少。但是由于腹腔镜较开腹对腹腔干扰少,术后T管窦道形成时间也相对较长,因此行造影及拔管时间必然延长,留置T管也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EST较传统手术具有较大优势:不开腹,不麻醉,痛苦小,恢复快,但EST永久破坏了Oddi括约肌功能,而且由于EST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并受十二指肠乳头位置、形态及结石大小、数量等影响,因而术后有发生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3]。
4.结论
综上所述,LCBDE与EST均为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就治疗效果来看,两种术式均有安全、可靠的、创伤少、恢复快的特点,两者治疗方式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应该针对不同病例的实际情况,结合医生的经验水平及当地的医疗设备水平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行雁,徐智,王立新,侯纯升,凌晓锋,修典.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外科微创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6):515--517
[2] 邹浩,朱红,张小文,王琳,李晓,王棍,王炳煌.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方式的选择[J].广东医学,2011,32(10):1319--1321
[3] 李蛟,贺启贵,张煌.微创技术在传统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2):133--134
论文作者:王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总管论文; 结石论文; 胆囊论文; 术后论文; 微创论文; 乳头论文; 胆道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