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专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关于山东省普通中专实行招生并轨改革的可行性论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专论文,山东省论文,教育改革论文,可行性论文,重要举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加快我省普通中专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以适应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就我省中专招生并轨问题具体分析情况归纳论证如下:
一、实行中专招生并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实行中专招生并轨改革是国家的政策要求。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规定:“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招生收费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逐步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1997年大多数学校按新制度运作,2000年基本实现新旧体制转轨”。国务院作出这一重要决策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奠定基础。1996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也明确要求:“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具备招生收费并轨条件的其他试点地区,1997年要实行并轨”。国家教委这一具体规定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中专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快普通中专招生收费并轨改革进程。
中专招生并轨改革,是中专教育综合性、系统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中专招生计划形式和录取方法的改革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收费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中专学校办学机制等诸方面的系列改革。实行中专招生并轨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是:统一招生计划、统一录取标准;建立收费制度,完善奖、贷政策;推行自主择业;增加经费收入,转换办学机制。
2.实行中专招生并轨改革是中专招生制度改革的必然走向。
我省现行的中专招生制度在招生计划的管理和执行方面,一直按国家任务和委托培养(以下简称委培)两种并存的计划形式,相应地在录取新生时采取不同的录取分数标准。这种招生中的“双轨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应当说在当时对于挖掘中专学校的办学潜力,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更大突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反映在中专招生问题上,委培计划比例越来越大,两种计划所造成的两条录取分数线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同一学校两种计划录取的新生成绩悬殊较大,基础参差不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有关部门要求中专学校合同的签订落实到县区,县区与县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带来的人才需求情况不同,形成县区与县区之间合同委培签订的专业和人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一所学校在同一地区同专业招生,县区与县区之间委培生的分数线有的相差100多分。我省中专招生分7个类别,一个县区国家任务和委培生录取分数线有10余条,那么一个地区就有近百条,全省达几百条之多。这种情况给中专学校的招生、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中专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客观上不利于招生管理,也给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近几年的中专招生情况看,中专招生再实行委培签订合同的办法,困难也越来越大,繁琐的委培合同手续的签订及其中间的不正之风,不但使广大中专学校苦不堪言,越来越难以接受,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好转。每年中专学校招生一结束,学校就开始组织人力和物力,兵分几路先到各市地的县区去签订合同手续,然后再到市地和省的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大体上,从招生当年的12月开始一直到下年度的4月份忙于签合同。有的学校反映,该校今年到部分市地县签订了50名委培招生计划,学校领导以及有关工作人员为多签几个委培名额托熟人、找关系,不仅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开展这项工作所耗费的资金达几万元。因为签订合同手续除支付交通、住宿费用外,仅手续费一项须向市地有关部门缴纳300—400元/生(按学制收取)。因此,只有实行中专招生并轨改革,统一招生计划,统一录取标准,才能有效地消除上述种种弊端,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的中专招生制度的改革。
3.我省实行中专招生并轨改革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社会承受能力。
首先,招生并轨改革在我国已经过了两年周密、稳妥的试点,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外省如福建、安徽等兄弟省市中专招生并轨的实施,以及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的实践效果,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中专招生并轨改革后,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并轨后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并能够消除录取分数差距,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新生入学后自动放弃录取资格的现象明显减少,有利于学校一次性完成招生任务;二是并轨招生能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招生从原来的国家任务、委托培养两种形式变为一种国家任务招收缴费生计划形式,同一条录取分数线,同一种收费标准,实现按分数从高分到低分录取,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有利于学校公正选拔人才,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招生录取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减少干扰、缩短招生录取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并轨后能够进一步激发学校主动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意识。实行缴费上学后,除享受国家和单位专项或定向奖学金的学生按合同就业外,其余学生进入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这样完全打破了过去普通中专办学“统包统配”的铁饭碗。有利于促使学校解放思想、面向社会、深化改革;四是招生并轨后,中专学校不再签订委培合同手续,会减轻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学校经费的合理利用。
其次,从我省近几年中专招生的实际分析,中专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的观念和合理的收费标准已逐渐被社会广泛接受,实行中专招生并轨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近几年来,我省中专招生的委培计划已占招生总数的80%左右,绝大部分委培生都是按规定自己缴费上学,学生上学本人负担部分培养费(我省委托培养收费标准是每生每年2000元—2200元),毕业后自己联系工作单位。虽然委培招生计划逐年增大,但每年的中专招生计划均能顺利完成,学生要求上中专的愿望仍然十分强烈,这表明我省的广大考生和家庭及社会各方面对实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和经济承受能力,为招生并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实行中专招生并轨改革后,只要收费标准合理,配套政策完善,制度健全规范,就一定能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二、实行中专招生并轨有关经费的确保与措施。
1.制定收费标准和相配套的制度。
中专实行招生并轨关键是经费问题,其中收费标准又是招生并轨改革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中专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一致认为,中专实行招生并轨改革,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办学体制转轨,必须在充分考虑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和学校办学需要的基础上确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经过初步调查了解,目前中专学校财政拨款形式很不统一,有的是基数加增长,有的是综合指数加专项,有的按统招生人数拨款,有的年初拨一块,而后分多次增拨,没有固定数字。有的学校经费主要靠财政拨款,有的学校则80%依靠委培收费。复杂的经费拨款办法决定了中专招生并轨不能采用高校的办法,高校并轨后财政拨款每生每年3379元;学生每生每年缴1500元,中专目前80%是委培生,财政负担的经费基数较小,如按高校的办法,财政增加拨款数将会很大,财政不会同意,也不可能承担。这种情况,就需要制订出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即符合国家的政策规定和目前财政的负担能力,不增加新的财政负担,又符合现阶段群众的承受能力,同时也使中专学校能够维持正常的办学。经过粗略的核算、分析和比较,大家一致认为,实行并轨后财政只负担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工资、津贴和现行的基建、设备费。由于中专学校生均培养成本费一般在4000元左右,相当于大学的70%,学生靠自己负担部分培养费上学,负担的标准按现行委培生收费标准,文科每生每年2000元,理工科每生每年2200元。这一办法能基本满足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
实行以上拨款、收费办法会出现中专并轨后收费高于普通高校收费标准的现象,原因在于并轨前高校经费主要由财政负担,委培生较少,财政拨款基数很大,而中专则相反,这是财政拨款办法的不同带来的必然现象。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也只能实行原有的中专委培生的收费标准。另外,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基础理论教学,而中专侧重于实践教学,中专培养的是应用型操作技能人才。因此,中专实验、实习的任务重,近几年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到工厂实习费用的大量开支越来越多,而保证中专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又是中专教育的重要一环,仅此一点,中专学校校长一致认为收费标准只有维持往年的委培生收费标准,才能保证中专学校教学的正常运作。
实行招生并轨后,我省每年招收10万名左右的中专生。原有的20%的国家任务计划统招生也与委培生同样进行缴费上学,规模大、影响面广,这样,我们拟准备及时制定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在下达普通中专招生计划时,只下达一种国家任务招收缴费生计划形式,缴费生全部按国家任务生对待,同时规定招收农业户口的缴费生也可“农转非”。其次,建立与缴费上学改革相配套的奖学金、贷学金、勤工俭学、贫困助学基金和“减、免、缓”缴部分学杂费等制度,即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对生活困难学生采取补助贷款措施:一是在所收部分培养费总额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设立奖学金、贷学金和勤工助学基金(暂定奖学金和贷学金各占总额10%,勤工助学金占5%);二是鼓励和支持有关市地、部门和单位对在中专学校上学的本籍学生或所属的中专学校设立定向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等;三是学校还可根据需要划出一定比例的定向招生计划数,这部分学生享受定向奖学金,将来毕业生按合同到艰苦地区、国家重点单位就业。
2.确保政府的经费投入。
为保证中专招生并轨的顺利进行,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大力支持所属学校实行招生并轨改革,不能因此而削减经费。要在“实行缴费上学后,各类学校财政拨款渠道不变,数额不减”的前提下,以中专学校上一年财政拨款为基数,按物价增长指数继续增加投入,确保学校经费的正常增长。同时,要求学校加强收费管理,严格按标准收费,不乱收费,不擅自提高标准或增设项目,并实行“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今年或明年我省中专招生并轨不论在政策上,还是在各方面的条件上已经成熟,应不失时机抓住机遇,整体推进,实施这一改革。同时,我们将以招生并轨改革为先导,进一步深化普通中专教育改革,搞好专业设置、拓宽服务方向,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起普通中专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