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与商业道德’研讨会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竞争论文,研讨会论文,观点论文,商业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一个新的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个问题就是市场竞争活动中的道德问题。为此,今年7月,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 广东商学院和广州日报社理论部在广东商学院联合召开了专题研讨会,重点围绕“市场竞争与商业道德”的主题进行研究和讨论。除发起单位外,与会者还来自广东省贸易委员会、南大集团、广州百货大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等十多个单位,共有30多名专家学者和商业行尊出席。会议由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张井教授主持,广东商学院副院长温宝光副教授到会代表商学院欢迎大家,并作了发言。
在研讨过程中,大家围绕主题,就市场经济与商业道德的关系、商业道德的现状和趋势、新旧商业道德的冲突与融合、抑制不正当竞争的对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对商业道德的新认识
与会者普遍认为,以前讲商业道德指的仅仅是商业人员的道德,或称之为商业职业道德,这种认识现在看来过于狭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道德,其“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变化,应该是一种广义的,不仅仅包括商业企业的道德,而且应包括一切市场主体在商品流通和交换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从事市场交易的主体已不仅仅是原来的商业企业,而是包括多层次多方面的市场主体,参与者非常复杂,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既可能是企业、居民,也可能是政府和其他非盈利性单位。因此,大家认为,我们现在所谈的商业道德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道德,而是一种全社会的交换道德、买卖道德,它既包括经营者所应该遵守的市场竞争道德,同时也包括了消费者道德。
二、当前我国商业道德是爬坡还是滑坡?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活跃程度是空前的,市场竞争和交换过程的一些不道德现象也显得突出起来。于是人们就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分歧:当前我国的商业道德是在爬坡还是滑坡?
与会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必须采取辩证统一的观点去分析,不应片面武断。因为,作为普通生产者或消费者,他们看到的是比较直观的现象,而且诸如假冒伪劣、短斤少两的不道德行为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利益,从而感受最深,所以容易产生整体商业道德滑坡的感觉。
对此,我们必须看到市场经济对商业道德所具有的双重作用,即:一方面,市场经济能充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繁荣,从而为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包括商业道德水平的进步奠定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实践告诉我们,在贫困条件下,道德的进步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市场经济又是竞争经济、信用经济,注重信誉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获得竞争优势和利益,真正了解市场的成熟经营者和市场参与者势必比以往更注重商业道德。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紧密,对商业道德要求也就越高,这将有利于推动商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驱动力是企业和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因此,在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或不注意道德约束,就容易引起道德天平倾斜,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不讲道德;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激烈的市场竞争则容易使某些竞争者急功近利,不顾道德,甚至把不道德的经商行为作为竞争手段。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两种极端对立和冲突的商业道德现象往往同时存在的原因。
有鉴于此,大家认为,从本质上总体上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道德水准是爬坡,是进步,而不是滑坡。虽然有一些不道德的现象,但现象并不能代替本质,个别不能代表整体。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的商业道德正在向一个更高层次升华。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某些不道德的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其实还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成熟和经济落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某些不道德的现象就会逐步消失。从此意义上说,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消除某些不道德现象的基本途径。
三、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商业道德的特性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自身特色的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竞争和商业道德也具有自身的特性,它是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具体来说:
(一)社会主义市场竞争道德允许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竞争活动中谋求各自的利益。但是,必须服从于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即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社会主义市场竞争道德允许出现优胜劣汰,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活动主体之间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不应当是你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而是为了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竞争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共同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社会主义市场竞争道德要求竞争活动实现的目标,是克服种种阻碍经济发展的弊病,促进行业、产品结构优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协调各竞争主体间的利益关系。
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竞争各方,除了互相竞争的一面,还有互相帮助的一面。有同志说:“竞争是无情的,也是有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商业道德是可以统一的。
四、市场竞争条件下商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与会者认为,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同时也应该是道德经济,因为再完善的法律也往往会“鞭长莫及”,不能完全涵盖或有效规范和调节。因此,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除了依靠商业法规,还要依靠商业道德来规范经济活动。
与会者认为,商业道德规范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商品经济运行规律的体现,它是指竞争者包括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地位平等、机会平等、公平交易的前提下进行竞争。
(二)正当求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反对追求利润,相反,鼓励生产经营者在竞争活动中实现利润目标。但是求利行为必须合理合法,符合道德,通过正当手段来进行。
(三)平等自愿。生产经营者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参与者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易活动。
(四)诚实守信。在商品交换或经营过程中,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讲求信用。
有的学者,将这些规范归纳为“信、诚、义”三个字。
关于商业道德中的“义”与“利”,是这次研讨会讨论的焦点之一。有人认为,商业道德规范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有利己之心的个人和企业,在追求利润时,应该树立“义利两全”的观点,做到“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以义取利”、“义然后取”。
会上,张井教授运用了“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概念,认为“经济人”即指那些只顾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人,而“道德人”是指那些对社会作无私奉献的人。这是两种对立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经济人”与“做道德人”、追求物质利益与无私奉献两者协调统一起来。
总之,大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只讲法制不讲伦理道德,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社会利益,甚至不惜损害社会利益,是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普遍利益的,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也很难正常、有序发展。因此,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越要讲商业道德。
五、不正当竞争和商业中的不道德现象及其原因
目前广泛存在的商业不道德现象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与会者认为,目前市场经济中不道德的商业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生产过程中的不道德行为。如制造假冒伪劣商品。
(二)流通过程中的不道德行为。如利用欺骗手段进行交易、商业贿赂、买卖不合格商品。
(三)促销过程中的不道德。如虚假的广告、欺骗性的有奖销售悬赏、诋毁对手信誉、其它不合法的促销手段。
(四)商品定价的不道德行为。利用消费者对商品和价格不了解牟取暴利、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五)其它,如窃取商业秘密。
与会者认为,以上商业不道德行为产生和存在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商业中的不正当竞争所致。所谓不正当竞争是相对正当竞争而言的,它是指在市场竞争活动中,采取虚假、欺骗、损人利己等不正当手段侵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一般来说,正当的竞争能促进经济发展,效率管理水平提高;而不正当的竞争或恶性竞争则会导致两败俱伤,损害国家、企业利益和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活动中所运用的价格竞争手段,有的代表认为,降价应以不低于成本为限度;如低于成本,损伤了同行,则是不正当竞争。因此,提出了“适度竞争”和“恶性竞争”问题。但也有的同志认为,判断的标准应看最后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商业道德最根本的是看你是不是欺骗消费者。
产生商业不道德现象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期不成熟阶段,市场无序。二是体制转轨时期,新旧体制的连接、转换还未完成,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未完备到位,还存在着种种冲突和不协调。此外,也有人认为,商业不道德现象的产生与我国官商的广泛存在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系。
六、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商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与会者认为,当前抓商业道德建设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大方向上讲,应从两头抓起,即一头是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制建设;另一头是企业应把商业道德建设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日常管理,做到管理效率和商德水平同时提高。
与会者普遍认为,国营企业在商业道德建设方面应起表率作用。为此,企业界的代表还结合他们的实际,介绍了他们遵守商业道德、抵制不正当竞争的做法与经验,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此外,与会者还就当前有关市场竞争和商业道德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看法,就政府如何加强在保护正当竞争以及提倡良好的商业道德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