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广西 梧州 54300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连续开展梅毒血清学监测,掌握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梅毒防控的干预对策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5年在梧州口岸17253人次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从17253人次监测对象中,共检出梅毒感染者39例,检出率为0.23%,以男性为主。感染年龄段以30~59岁检出率最高,占92.31%。感染人群类型以船员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76.92%。感染途径以婚外性接触感染为主。结论 监测结果显示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梅毒感染率高集中在船员及旅游探亲人群,应重点加强该类人群的梅毒监测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敦促感染者及时前往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关键词】 梅毒; 出入境人员;流行病学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R759.1 文献标识码 :B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syphilis among entry-exit personnel at Wuzhou Port ZHONG Zhan-hang,ZENG Wei-nan,LI Yue,LI Ping,Wuzhou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Wuzhou, Guangxi ,543002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Wuzhou Port entry-exit personnel syphilis serology monitoring continuously, grasp the syphilis infection sta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phil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assess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Methods From 2006 to 2015 in Wuzhou Port 17253 entry-exit personnel syphilis serology detection, and the test results for data analysis. Results From 17253 monitoring object, 39 cases were detected with syphilis infection, detection rate of 0.23%, mainly male.Infection age to 30~59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at 92.31%.Those infected with typ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crew, accounting for 76.92% of the total number of infections.Infec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extramarital sexual contact infection. Conclusion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wuzhou port of entry and exit, syphilis infection rates high on the crew and the tourist to visit people, people shoul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of syphilis and health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work, also urged people to specialized subject hospital treatment in a timely manner.
[Key words] Syphilis;entry-exit personnel;epidemiological
梅毒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类慢性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即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 梅毒流行呈现快速上升势头,在出入境人员中其感染率更是呈快速增长的趋势[1]。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作为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的重点检疫机构,作为出入境人员的健康评估机构,作为出入境人员卫生保健咨询的服务机构[2],对提高该人群的梅毒防控意识义不容辞。为了解2006-2015年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探讨流行病学特征,为后续出台相应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2006-2015年在梧州口岸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出入境人员,包括船员、旅游探亲、公务人员。
1.2 检测方法
按照《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标准,采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由厦门英科新创公司提供)进行初筛,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瑞必欧公司提供)进行确认。
1.3 结果判断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同时阳性,结果判定为梅毒感染。
1.4 对梅毒血清检测阳性者进行体格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
2 结果分析
2.1 检出率
2006-2015年共检测出入境人员17253人次,检出梅毒感染者39例,总感染率为0.23%。从性别分析,感染者中男性36例,占92.31%;女性3例,占7.69%。其中2015年检出率最高,为0.32%(表1)
2.4 流行病学调查
39例梅毒感染者中已婚30例,占76.92%;30例承认有过冶游史,占76.92%,其余否认有冶游史、吸毒史、输血史,感染途径不详。
3 讨论
全世界每年新发成人梅毒超过1200万例,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3]。我国梅毒病人众多,并且发病率逐年递增。而梅毒具有潜伏期较长,隐性梅毒多发等特点,使得很多病人因不了解自身疾病状态而继续进行性活动[4]。而出入境人员因其流动性大,成为梅毒传入传出的重要传染源[5]。梧州作为近年来广西重点打造的西江水道上的龙头城市,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外贸易的不断提升,西江流域运输量剧增,梧州地区出入境人员流动量逐年增多,这对梧州口岸梅毒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梅毒列为乙类传染病,梅毒也是国境口岸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之一,从本次监测结果可了解到,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梅毒总感染率为0.23%。虽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仍应注意到近几年呈现感染率上升的趋势,提示在卫生监测工作中不能对梅毒监测这根“高压线”有任何懈怠。39例梅毒感染者中36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年龄集中在30~59岁之间,可能与该年龄段属于性活动活跃期,为易受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的因素有关。
从人员类型分析,主要集中在船员和旅游探亲者。船员由于长期在外工作,流动性大,高危性行为相对频繁而成为传播梅毒的“桥梁人群”。在梅毒的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正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6]。根据梧州市2010-2014年男性性病就诊感染调查,提示商业性行为仍然有很大的市场[7],而性传播作为梅毒的高危传播途径,成为旅游探亲者极大的健康隐患。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梧州口岸防控传染病信息宣传手段也呈现多样化。从原先单纯的口头传播和宣传展板传播,逐渐转变成出入境人员更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8],比如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或宣传手册等。因此,如何更有效的告知性传播疾病对自身,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避免和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敦促感染者早诊断早治疗[9],也成为今后保健中心防控传染病工作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梧州口岸应加强对特定人员类型的梅毒监测,控制传染源传入传出;提高卫生检疫人员的排查能力和实验检测人员的操作能力;定期组织面向社会的防控性传播疾病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参考文献
[1] 周维,刘建国,许剑鸣.出入境人员梅毒监测体系的建立与防控措施[J].口岸卫生控制,2009,14(3):42-45.
[2] 杨慧丽,王玉兰,王晓慧.试谈对出入境人员中梅毒感染者的健康教育[J].口岸卫生控制,2014,19(4):39-42.
[3] 傅志宜.梅毒的流行,检测与治疗现状(一)[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9,2(4):193-195.
[4] 孔杰,刘全忠. 我国梅毒临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医学,2015,32
(4):329-333.
[5] 张晓航,田桢干,吴嘉平,等.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检测方法比较[J].检验医学,2009,24(2):85-87.
[6] 罗红梅,窦继新,唐秀玲.医院健康教育与传染病的防控[J].医院管理,2011,30(6):324—325.
[7] 钟坚,李骏,谭琳琳,等.梧州市近5年男性性病就诊者感染调查及高危行为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9):575-576.
[8] 罗岚,朱军,林君宜,等.江苏口岸出境劳务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旅行医学,2010,(3):90—9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2010-06-03.
论文作者:钟展航,曾威楠,李悦,黎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梅毒论文; 梧州论文; 人员论文; 口岸论文; 螺旋体论文; 防控论文; 传染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