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基础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钻孔灌注桩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占地少、造价低以及承载力大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中,但是钻孔灌注桩技术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要发挥其最大的优点,还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来保证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基础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旋挖钻孔灌注桩;高层房屋建筑;基础施工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产生以及不同施工技术的完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的发展。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使用较多的就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因为该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操作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同时旋挖钻孔灌注桩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上层建筑的安全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对于建筑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严格控制好基础的施工质量,才能对上层建筑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特别是在一些高层建筑中,钻孔灌注桩作为基础是应用非常广泛的。
1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1.1施工准备
高层建筑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泥浆池砌筑、测量放线、护筒埋设、泥浆制备以及钻机定位等工作。
1.1.1在钻机开始进行钻孔前,应该对整个施工场地进行整体规划,对泥浆池以及沉淀池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一般泥浆池的长、宽、高分别为6m、3m、1.5m,最好采用钢板制作,可移动,方便施工。
1.1.2测量班组根据施工需要,依据放样数据表进行放样,由桩基施工队技术员将桩位中心点引致四周,并用钢筋做好护桩,桩基队应该将桩位保护好。
1.1.3根据事先的测量成果进行护筒埋设,护筒直径应该比桩径大20-40cm,长度一般为1.5-3m,顶部应该比地面高20-30cm,并且护筒上应该设置一个溢浆口。正确固定护筒位置后,四周应该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
1.1.4之前泥浆主要采用粘土、膨润土等进行配制,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比较先进的泥浆是采用聚合物复合泥浆制作,将聚合物复合泥浆与水进行掺配,配置成千分之零点五 到千分之一的水溶液,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酌情进行添加,并不得与膨润土等泥浆混合使用。制备的技术指标是比重1.0g/cm3、黏度18-35s、含砂率≤0.5、PH值8-11。
1.1.5钻机就位前,检查钻机位置场地的平整度,将钻机开行至距桩位适当的位置,固定脚撑,将钻头放下,对准护筒中心,并且确保垂直度在千分之三以内。并且应该对护筒顶面或者地面高程进行测量,来控制钻孔深度,从而避免超钻或者少钻。
1.2施工钻孔
钻机开机前护筒内填入适量泥浆,防止护筒下口出现坍塌。开钻时要慢进,当钻头全部进入护筒后才能正常钻进。在钻孔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土质来控制钻机的钻进速度,遇到较软土层时可以加快钻进速度,遇到软硬变化的地层,应调整速度慢进,防止出现倾斜。但遇到较硬的地质条件时应减缓并适当加压钻进,在容易缩进的土层时,适当增加扫孔数次以保证钻孔直径。当遇到砂层时,降低钻机转速,缓慢下钻,同时应增加泥浆的比例及粘度。在提钻时要特别注意缓慢提升,防止发生孔壁坍塌。在钻机下钻过程中,下钻一段距离后可以缓慢提起钻头后再下钻,此种方法能有效避免孔壁坍塌。桩孔的允许偏差:孔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于100 mm,孔径偏差±50 mm,垂直度偏差小于1/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钢筋笼的制作及安装
在钢筋笼制作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采用符合设计规定的钢筋、焊条。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采用焊接。在骨架焊接完毕后要仔细按照图纸进行检验,报监理验收,质量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在钢筋笼吊放时,用吊车吊起一次性吊放,保证整体的平直度,不能发生钢筋笼的变形、开焊,吊入钻孔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笼垂直,缓慢将其吊入孔内,入孔后不得使钢筋笼旋转,不得使钢筋笼强力碰撞孔壁及加压下放钢筋笼,安装好钢筋笼后马上固定钢筋笼。
1.4混凝土浇筑
水下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导管法进行浇筑,在导管安放前,应该对导管进行接通抗拉,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方可进行安放。安放导管的底部距离孔底的高度应该在0.3-0.5m之间。并在孔口安装排浆泵,将返出的泥浆回收到泥浆池中。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80-220mm,灌注混凝土应该连续,灌注时,首批混凝土后,混凝土灌注工作不得中断,并且在灌注过程中,保证孔内的水头高度,混凝土埋导管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6m。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混凝土面应该高出桩顶设计高程0.5-1m,以方便以后破除桩头。
1.5桩身质量检验
桩基施工完毕后按规范要求要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桩的承载力和低应变动力检测桩身的完整性。检测数量根据规范要求,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桩身低应变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试验方法和要求先由检测单位提出检测方案经审批后实施,具体桩号及桩位由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现场共同确定。检测完毕后检测单位提出检测报告为作桩基的验收依据。
2 施工中如何质量控制
灌注桩成孔施工的过程中,偏差必须在规范要求之内:单桩、条形桩基顺着垂直轴线方向,结合群桩基础中的边桩现象,其桩位允许出现的偏差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因为已经成桩的钻孔桩,我们无法在时候进行纠正,所以在施工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基础的开挖以后,如果发现有桩位偏差的现象,也不能够达到规范和设计标准,就必须采取补救得措施。一般通常的情况下,如果出现的偏差不是很大的话,设计过程中会考虑加大承台或地梁等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出现偏差较大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就只能采用补桩进行处理,但是补救起来也非常困难,主要是因为工程已经开始,如果机械设备的安装和移位以及施工操作,形成了巨大的不变。为了有效地控制桩位的偏差,首先必须要把好测量关,每个桩位都必须复核防止机组工作进行采取“十”法进行定位开钻;建议最好使用全站仪进行测放,这样发生误差的现象很少。安放钢筋笼的时候, 在顶笼的四周尽量设置砂浆垫块,因为桩位的偏差,通常情况是以钢筋笼作为中心来进行进行验收的。在施工中,必须对地基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
3结语
总之,旋挖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质量可靠、成孔质量可靠、效率高、设备操作简单、噪音低、污染小、成本低以及适应性强等特点,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建筑对施工周期及施工质量上的要求。虽然此方法一次性的投入较大,但是在质量、效率上以及整体费用上考虑仍然是较为理想的施工工艺,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经济效益及施工质量,在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每一道工序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才能够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忠亭.丁小学.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郑重.姜苗苗.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3(17).
[3]周惠强.浅谈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8).
[4]刘清旺.浅议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
论文作者:李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钻孔论文; 泥浆论文; 钢筋论文; 钻机论文; 偏差论文; 基础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