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寨镇中心学校初中学生为例
韩斌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中心学校 734000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对党寨镇中心学校初中生心理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中的恐惧心理的原因,并从改变引起恐惧心理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对如何避免和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进行了研究,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心理品质、降低恐惧心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恐惧心理 措施
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增强了保护自己的和逃避危险的本能;同时恐惧可以使人的意识变得狭窄,判断力下降,甚至丧失理智和行为失控。体育教学中的恐惧心理障碍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其在内部表现为心跳加快,内分泌增加,血糖发生变化,能量代谢加强,体温升高,注意力分散,提不起精神等;外部表现为缩手缩脚,欲行又止,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等。引起学生恐惧心理障碍的因素大致有:学习动机、保护帮助措施、练习环境(包括场地、器材安置和安全),教师安排的教材是否合理,学生的自制力、个人能力、错觉的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伤害事故等。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的,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是学生气质所造成的。学生没有把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作为自己的内在要求,练习时就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当动作的难度接近个人运动能力时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 因而丧失信心,畏缩不前,迟疑,甚至采取回避和逃脱的态度。尤其是遇到动作失败或受伤害时,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刺激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引起大脑皮质保护性抑制,降低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由于这种不良情绪的强烈扩散,导致了运动器官工作失调,破坏了动作的正确完成。另一种是客观的影响。比如跨栏跑练习,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来自栏高、栏间的距离以及动作难度等客观困难。对于没有经过一定技术训练和胆怯的学生来说,会产生一种消极情绪———恐惧,手脚不听使唤, 技术动作要领突然遗忘,时间和空间知觉不准确,出现了垫步、碎步、不敢跨栏(绕栏、推倒栏)、跳栏、栏间节奏紊乱等毛病。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的恐惧心理不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尽量避免和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或推迟恐惧心理的到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党寨镇中心学校几所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访谈法。
二、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
所谓恐惧心理的表现,是指学生受到某种伤害(包括人格和身体)而产生的一种外在反应。
1.缺乏浓厚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及其他的原因让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学生对自己的弱项,也就是平时很少接触的运动项目,缺乏热情和兴趣,一旦遇到此类练习,便寻找借口或请假,予以逃避。
2.缺乏主动性。人的行为是心理反应的外在表现。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喜爱什么,厌恶什么,往往很少掩饰。然而,对某一运动项目存有恐惧心理的学生则缺乏积极性,因为主动性在初学动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帮助占有主导地位,当教师要求学生出列示范时,许多学生没有主动站出来的勇气,唯恐教师点到自己的名字,因为自己的示范动作不规范引起同学的嘲笑。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会慢慢减退直至消失。
3.缺乏自主性。很多情况下,学生完成规定动作多是在被逼迫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某一运动项目有恐惧心理的同学有时也能完成规定动作,但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动作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能力。有的是为了取得成绩的及格,避免影响自己的学业;有的是出于个人自尊心较强,怕别人说自己“笨”、“没本事”,想在同学们面前“争口气”;还有的是在老师的监督下,被动地硬着头皮做练习……这样就削减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和培养。
4.缺乏自信心。很多时候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自信心,对完成体育动作顾虑重重,不敢去尝试完成某个动作,总担心自己做不了或做不好,情绪低落,信心不足,害怕实践,久而久之便开始逃避练习,加重了学生学习的恐惧心理。
5.缺乏锻炼。很多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平时缺乏必要的锻炼,使得他们在速度、力量、灵活性等基本素质方面比别的同学差,完成规定的动作困难较大,不敢在课堂上练习,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
6.身体条件差,先天性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学生因为身材矮小或过于肥胖、体单力薄、离某些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差距比较远等原因对某些体育项目望而生畏,不愿意或不敢去面对,过于爱面子,担心同学讥笑。尤其是一些虚荣心较强的学生,遇到大难度的动作,总怕自己搞“砸了”被同学讥笑,在众人面前丢“面子”,从而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完成动作失败或身体受到伤害会形成条件反射,有的学生由于动作失败或身体受到损伤,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7.教师要求过高过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从学生身体技能的实际出发,方法简单,过于急躁,也是造成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之一。
8.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不足、组织实践能力较差、讲解示范不清楚、保护帮助不得力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
9.老师对保护与帮助的态度及不良的练习环境。由于有些运动项目本身存在着危险性,学习过程中如果思想松懈或手法欠妥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意外损伤,给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恐惧的阴影,使得学生不敢再进行该动作的学习和练习。
三、预防措施
1.学生方面:(1)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在平时多进行身体基本素质锻炼,为技能学习打下全面扎实的基础。(2)端正学习态度,做好充分的心理动员,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坚定的信心。(3)听从教师安排,按要求练习。(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准备活动,不在疲劳时进行对自己来说是难、新的动作练习。
2.教师方面:(1)认真备课,钻研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各种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和机理,做好预案。(2)加强责任心,严格要求,在同学们之间建立信任,形成互信的教学氛围。(3)讲解精练清楚,示范正确得当,使学生形成准确清晰的动作表象。(4)加强保护和帮助的方法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的保护和帮助的方法。
四、体育教学中恐惧心理的克服方法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恐惧心理虽然体现在学生身上,但与教师的行为有关联。因此,克服和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彼此相互理解和支持。而且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练习方法,提高教学艺术,起到主导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
1.优化教学环境。首先,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可以减轻学生的恐惧程度。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关怀和鼓励,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其次,要努力营造一种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团结友好的和谐气氛,以缓解少数同学的紧张情绪,调动积极因素,激发练习热情,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2.讲清动作要领。学生完成动作不得要领而导致失败甚至损伤,是产生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授课内容、技术动作要认真研究,力求用形象、简洁的语言讲明要领,使学生听得懂、记得住、易掌握,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有效地避免出现错误动作练习失败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
3.搞好教学示范。教师准确、清晰、轻松、优雅的示范,既能使学生感知动作的全貌,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因此,教师应重视做好教学中的动作示范。此外,教学中适时安排身体素质好、胆大勇敢的学生进行示范,会对学生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使一些存有畏难情绪的学生为同伴的勇敢行为、成功示范所激励和感染,自觉加入到“我来试试”的行列中。
4.注意难易结合。动作要求高、难度大,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必然导致少数身体素质差的同学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难与易的关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可能地科学、合理,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出发;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应做到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克服急躁情绪,有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能分解的尽量分解,以便于学生掌握。
5热情帮助辅导。实践证明,存有恐惧心理的同学,一般来说只是少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既要注意培养一定的体育骨干,发挥其引路、示范作用;更要在身体素质差的同学身上用气力、下功夫,多加帮助指导,给一点“偏食”吃,以弥补其客观条件造成的差距,不断提高身体锻炼的整体水平。
6.重视心理训练。体育老师往往忽视了心理训练法,因为心理训练法比其他方法复杂,难以掌握,但在实际教学或比赛中却能够解决上述方法难以解决的心理障碍。除了加强课前的心理准备,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训练的措施。
7.增强娱乐性。克服体育教学的呆板单调,增加娱乐性,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是消除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讲解中,可通过风趣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及时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练习时,适当组织一些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使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恐惧心理就会不攻自灭。学生的情绪障碍是体育学习的阻力,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但它是可以调整、克服和排除的。紧张状态的缓解与消除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是改变外界的实际需求,当学生实际水平与本人的渴望出现不平衡时,教师或同学应帮助加以调节,使之趋于平衡;其二是在心理紧张因素无法排除或不可避免时,采用限制心理感受来加以缓解,学会放松与自我调适。
8.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意志品质,鼓励,学生要提高自信心,培养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情绪投入到训练之中。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学态度去影响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最后,在练习时,要加强保护,同时还要授予学生保护的方法,以协助教学。在这样的保护下练习,即使失败了,也会使学生有安全感,消除恐惧心理,增强信心,调动练习的积极性。
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产生原因的分析和避免措施的研究可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规律可以为教学提供方法和依据,并获得单纯进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只有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从教学入手, 去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心理品质, 发展心理潜能和自我控制能力, 才能避免和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探索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勒如玉 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恐惧心理的调节[J].贵州体育科技,99,(3)。
[2]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2-105。
[3]蒋碧艳 上海市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心理学科,1997,20,(3):235-238。
[4]李薇 体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8-103。
论文作者:韩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学生论文; 恐惧心理论文; 动作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