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休闲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 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0 —9639(2000)03—0013—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西方,随着战后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和休闲需求也大大增加,休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休闲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大量增加。以英国为例,进入90年代以来,平均每户家庭的休闲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20%左右,休闲业产值达1360亿英镑,超过汽车业和食品业,并将继续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休闲业所创造的工作岗位占全国工作岗位的1/5。与之相对应,学术界对休闲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已经形成了休闲研究的多学科综合趋势。可以说,西方休闲学研究已经成熟,包括休闲经济学、休闲营销学、休闲管理学、休闲心理学和休闲社会学在内的学科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设置休闲专业或系的高校也在增加。但是,西方的休闲研究是面向西方实际的,其研究结果究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中国,还是一个问题。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是很高,能够用于休闲的支出还不多,再加上传统观念强调勤俭节约,休闲历来不受人们的重视。但是,自从国家于1999年颁布了增加公众节假日天数以后,由此引发的休闲消费效应开始显现,休闲购物、休闲度假(如出国游)在1999年国庆和今年春节期间掀起一股股热浪,创造了许多商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报刊舆论开始讨论休闲经济问题。(注:何保胜等:《中国呼唤休闲学》,《羊城晚报新闻周刊》第146期(1999年10月14 ~20日)第2版;《“玩”,还可进一步开发》,《广州日报》2000年2月14日A9版。)与此相联系,“假日经济”、“文化经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等提法不胫而走。休闲作为启动消费的渠道之一,迅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然而,真正从理论上对休闲经济进行论证的,很少见到。根据对人大报刊索引目录光盘(1978~1999)的检索,对休闲经济的研究几乎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当然,作为休闲经济一部分的旅游经济和文化经济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注:程恩富主编:《文化经济学通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但是,这些研究还只是对休闲经济的某个局部领域的研究,还不是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把握休闲经济和产业。因此,休闲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迫切要求从宏观的、整体的和系统的角度来对休闲经济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尝试从理论上对休闲经济进行分析和论证。
(二)经济休闲化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的迈进,经济生活开始显示出某种程度的休闲化倾向,与之相对应,休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加大。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济的休闲化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物质产品的休闲化。一方面,“省时”消费品越来越受欢迎。所谓“省时”产品指那些可以给人带来方便、舒适和节省时间的产品,如洗衣机、微波炉、洗碗机、快餐、方便面、速冻食品等可以节约家务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休闲和自由时间的产品。另一方面,“休闲化”物质消费品在家庭消费的比重中逐渐加大。所谓“休闲化”产品指那些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要为主要目的的产品,如电视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响、录象机、摄像机、照相机、VCD、DVD、Walkman、卡拉OK、电子游戏机、 个人电脑、运动器材等等以休闲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有形物质产品。第二,消费购物的休闲化。消费购物越来越成为集购物与休闲为一身的活动。相应地,大型购物中心在商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但是“一站终点”的购物天堂,而且是集休闲、美食、娱乐为一体的活动。(注:段俊英:《试论购物中心》,《税务与经济》1997年第2期,第55~57页。 )在这里,购物成为休闲,休闲又诱导和促进消费和购物。第三,休闲活动的商业化和社会化,即人们在休闲时间以内所从事休闲活动,越来越成为对商业性和公共性休闲产品、设施和服务的消费活动。这种意义上的休闲就构成狭义上的休闲经济,它是广义的经济休闲化的一部分。
从上述经济休闲化趋势,可以归纳出休闲与消费的几种关系。第一,物质产品的休闲化和节时化将构成物质消费增长的一个促进因素。第二,购物环境的休闲化将构成商品销售增长的一个诱导因素。第三,休闲的商业化和社会化将构成扩大消费的一个直接因素。也就是说,休闲作为消费的直接内容,在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中将稳定增长。这些趋势同家庭、职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的变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看来,休闲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东西,相反,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休闲经济 经济的休闲化使休闲经济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下面我们将就休闲经济进行一番分析(如无特别说明,“休闲经济”均在狭义上使用)。要阐明休闲经济,不能不首先弄清楚“休闲”的含义。在国外,休闲常常在3种意义上被使用。第一,它指“闲暇时间”; 第二,它指“休闲活动”;第三,它指在休闲活动中人的闲适的“精神状态”。实际上,这3种含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 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将主要在第二种意义上来使用“休闲”一词,即把休闲看成是在工作时间和其它日常必要时间(睡眠、进餐、个人卫生、上厕所、家务等)以外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自由活动。很显然,这些活动不单纯是时间的消遣,而是常常涉及对休闲产品(如:书刊、玩具、花卉、宠物、扑克或麻将等娱乐工具、收藏品、音像设备和制品、体育比赛和健身器材等)、设施(如:公园、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游乐场)和服务(如:电视节目、餐饮、按摩、旅游等)的消费。与之相应,音像书刊电视等传媒、工艺、园林、影剧院、博物馆、体育产业、业余爱好俱乐部、电子游戏室等娱乐业、餐馆酒吧、桑那按摩、旅游、摄影、收藏等领域构成休闲经济或休闲产业。
就供给的渠道来说,休闲可以分为自给性休闲、社会供给性休闲和商业供给性休闲。 (注:参见George
Torkildsen: Leisure
andRecreation Management,3[rd] edition.London:E & FN Spon,1992.在本书中,Torkildsen把休闲供给渠道分为自愿、公共和商业3种。 )自给性休闲指自我供给的休闲活动(如听音乐、阅读、打扑克或麻将)。社会供给性休闲指对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非营利的休闲设施和服务(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公园、图书馆、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电视台等)进行消费的休闲活动。商业供给性休闲则是指对商业部门提供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休闲产品、设施和服务的消费。但是,有必要注意,即使是自给性的休闲,既可能涉及商业化的休闲产品和服务(如音像制品、玩具、书刊、扑克、麻将等娱乐工具),也可能涉及由社会供给的休闲设施和服务(如:在家看电视实际上是对电视台提供的电视节目等公共服务的消费)。因此,实际上,休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商业化和社会化了。首先,休闲活动商业化了。一方面,休闲用品商品化了,如玩具、娱乐用具、花卉、宠物和文化用品(钢琴、字画、书籍等)均被商品化了。另一方面,休闲活动也商业化了,变成对商业休闲设施和服务的消费,如歌舞厅、餐馆、茶楼、咖啡屋、电子游戏室、游乐场、游泳池、高尔夫场地、保龄球馆、桌球馆、球赛、电影院、旅游景点和线路、网吧,等等。其次,休闲活动社会化了。休闲活动不仅仅是个人或私人的事情,而同时是社区和社会的福利和公共事业,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维持管理。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公园、公共空地、商业带的步行区、电视台、广播台、体育场馆、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大型节庆活动,等等,均需要政府拨款(或筹集赞助),作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来抓。简单地说,老百姓的休闲玩乐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因而需要纳入政府的规划和管理的议事日程之中。我们所说的“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政府部门对社会公共休闲设施和服务的投入、建设和供给。这种社会化的公共休闲也构成休闲产业的一部分。
(四)大力发展休闲产业 根据国外的经验,发展休闲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发展休闲产业可以增加有效供给的范围,促进消费,启动消费市场,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其次,发展休闲产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休闲业往往是劳力密集型产业,在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发展休闲产业是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发展休闲产业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人文意义。事实上,健康的休闲产业构成“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休闲业为人们的休闲生活提供丰富的消遣、娱乐和“开心”的产品、设施和服务,从而构成对工作和其他日常负担所造成的压力、紧张和厌烦的一种有效的舒缓、释放和排解,因而休闲是社会的“安全阈”,对许多不利的社会情绪具有化解和“治疗”作用,从而在促进社会稳定、维持社会秩序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休闲生活还可促进个人的生活满意度,有助于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在我国现阶段,启动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采用金融和财政手段的同时,也有必要增加有效供给。休闲产品和服务将是有效供给的一部分。随着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不但有对休闲产品的有效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还在不断增长。大力发展休闲产业,既有利于促进消费,又可增加就业机会,同时还增加了投资的渠道,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政府部门也应将休闲产业纳入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之中。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公共休闲设施和服务的种类、人均占有量、布局、可入性以及社会和经济效益,并制定出一套可操作的标准,统筹规划和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不应是“虚”的东西,而应是“实”的东西,要有相应的“使民乐之”的公共休闲娱乐产品、设施、场所和服务作为其内容。政府部门还应在研究居民休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私营休闲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对商业性休闲部门提供的休闲产品、设施和服务的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
就私营部门来说,休闲无疑提供了许多商机。但是,许多企业还缺乏休闲营销意识,在休闲产品和服务的经营上,以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顾客为中心,欺诈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顾客尽兴而来,败兴而去。事实上,对商家来说,休闲既是机会,又是挑战。经营休闲产业,必须考虑到休闲的一些独特的特征。第一,休闲具备“非必需”特征,因而其营销的难度比日常必需品的要大得多。第二,休闲活动的选择性很强,具有很大的可替换性,如何“抓”住顾客的心,难度很大。第三,休闲品位和需求受时尚和流行的影响较大,不确定性较多,产品的生命周期短,因而投资的风险较大。第四,休闲对顾客来说,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无形产品,或是有形物和无形物相结合的无形产品,如何使顾客玩得开心满意,在产品质量的管理上至关重要。但无形产品的质量管理常受偶然和突发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控制。第五,我国居民的收入还不很高,对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较为敏感,但过低的价格又难于保证休闲质量,常常导致“花钱买气受”的结果。如何做到价格适中且质量较高,需要多从管理上下工夫。第六,我国“入世”在即,休闲业将受到国外企业的挑战。许多国外休闲娱乐界对我国巨大的休闲市场垂涎三尺,急欲加入竞争(如外国的旅行社、影视音像业、体育业、娱乐业、餐饮业等)。他们所提供的休闲产品和服务不论在成本还是在质量上,都将对我国的休闲产业构成巨大的压力。如何迎接挑战,将有很多工作要做。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迈入“小康”之际,休闲消费对许多家庭来说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对政府来说,这意味着城市规划和政府管理在功能上要增加新的内容。对商界来说,这意味着新的增长着的商业机会。休闲经济已经出现,如何更好地发展它,更充分地发挥它的潜力和效益,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收稿日期:200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