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钢琴教学的横向拓展
马 骏
[摘 要] 我国现有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是在沿袭苏联的师范音乐教育体系之上经过长期改革与摸索形成的一套教育体系,在这种体制之下,钢琴教学也沿袭了苏联以演奏技术训练为唯一教学核心、以作品演奏为着眼点的封闭教学方式。而我国现代高师音乐教育的趋势则是培养具有水平高、适应面广、适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多栖音乐教育人才。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对高师钢琴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并在教学工作中对思考结果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即是对笔者长时间研究思考的一个段落性总结。
[关键词] 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苏联体系;拓展;和声;视唱
高师教育是为培养中等教育所需师资人才所设置的一个教育层次,高师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为普通中等学校(如普通全日制中学)及中等专业类学校(如中等师范学校及艺术类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钢琴由于其宽广的音域、精确的音准及丰富的表现力几乎贯穿到任何课程分支中,对于大多数的理论课及专业课,钢琴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所以,钢琴教学在整个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我国现有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是在沿袭苏联的师范音乐教育体系之上,经过长期改革与摸索形成的一套教育体系,在这种体制之下,钢琴教学也沿袭了苏联以演奏技术训练为唯一教学核心、以作品演奏为着眼点的封闭教学方式。而我国现代高师音乐教育的趋势则是培养具有水平高、适应面广、适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多栖音乐教育人才。在这种背景下,现行以技术训练为唯一核心内容的钢琴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亟须完善。在这一前提下,笔者对高师钢琴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并在教学工作中对思考结果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即是对笔者长时间研究思考的一个段落性总结。
一、关于“横向拓展”
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共同课中都涉及钢琴的应用。一部钢琴艺术发展史,实质上就是西方音乐思想发展史,音乐思维方式发展史。[1]由此可以看出钢琴在音乐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不同的课程对于钢琴的运用方式则有着侧重方式上的不同。举例来说:视唱练耳课程中钢琴的使用强调演奏的精确性、和声与伴奏课程中钢琴的使用则侧重于音响效果的听觉体验、声乐演唱及合唱课程中的钢琴伴奏是对学习者整体性音乐思维的培养手段。显然,良好的钢琴教学不仅应起到促进学习者提升演奏水平的作用,更应该起到使学习者通过对钢琴演奏的学习,促进所有与专业相关课程学习效果的作用。至此,“横向拓展”的概念便凸显出来:在钢琴教学中,通过叠加其他课程的侧重点,达到多重知识灌注的目的,在提高自身演奏水平的同时,对其他平行专业课程学习起到实践性辅助作用,进而提升学习者的综合能力水平,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二、“横向拓展”的构想与尝试
前节已经提到,对现有钢琴教学方式进行“横向拓展”的目的是通过对钢琴课程的学习促进各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实现“以钢琴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实现钢琴教学的“横向拓展”呢?笔者认为,若想深刻地明确“横向拓展”的实施原则,首先应从“横向”两个字着手,也就是从“平行学科”的教学特点与钢琴教学之间的契合部分着手。下面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过的两个课程领域的知识与钢琴教学结合的拓展方式予以列举。
(一)将和声学知识融入钢琴教学的拓展
建立在功能体系上的传统和声学是一门总结性经验学科,从另一角度来理解,和声学的建立是在西方音乐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对其当时的和声语言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后所形成的一门指导创作实践的学科。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和声学的知识并非来源于“创作之前”,而是归纳于“创作之后”,并服务于音乐创作。这也揭示了和声学学习的本质:“从创作中来,到创作中去。”归结起来,和声也是一门音响叠加的学问,不同音高的音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和弦,不同和弦不同位置的连接形成了和声的进行,不同的和弦与和弦连接也有着不同的音响效果,而不同的音响效果又会对受众造成不同的心理体验。因此和声学教学的最终落点是使学习者理解功能间的音响差异及相互关系,达到对和弦功能运用的熟练掌握,从而服务于音乐的编配。
就目前所施行的和声教学方式来说,其授课形式大都以共同课为主,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理论的灌输。和声学本来应属于一门服务于创作实践的基础学科,强调技术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听觉艺术能力的培养,而在这种偏重于理论的教学环境下,留给学习者将所学知识用于创作实践的机会十分稀少,极易导致教学与学习者自身创作实践能力的脱节。若在钢琴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融入和声学的知识结构,不仅会使学习者获得从理性的高度对钢琴作品进行理解的能力,也势必将弥补和声学课程教学中创作分析的实践成分缺失现象。
严格来说,钢琴演奏虽然是一门独立学科,但其也是一个涉猎知识范围极为广泛的综合学科,特别是隶属于高师音乐教育领域的钢琴教学更是如此。钢琴演奏教学并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弹奏一些钢琴作品,而是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也就是把相应的音乐知识、演奏技能、演奏经验和思考能力、审美体验通过钢琴演奏这一载体来充分地、综合地体现出来。[2]在与音乐相关的领域中,全面的钢琴教育渗透了和声、曲式、视唱练耳等许多科目的知识;而在高师教育领域中,钢琴教育又被赋予了“师范”层面的意义,因此诸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又可与其有机地联合起来,以起到增进教学效果、培养教学能力优秀的学生的目的。因此,欲开展“横向拓展”,首先要具有一种开放的治学态度。
所谓开放的治学态度,就是指对待跨学科甚至跨专业的有用知识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态度。每个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学科都有一套属于自身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而博采众家之长则是弥补本学科不足、提升专业知识层次的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
(二)将视唱练耳知识融入钢琴教学的拓展
视唱练耳是旨在训练创作、演唱及演奏者音准、节拍、节奏、音乐表情处理等综合音乐素养而设立的一门音乐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可以说良好的视唱练耳素质对于任何音乐专业课的学习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成功的视唱练耳教育并非单纯依靠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即可完成的简单工作。可以这样说,高超的视唱练耳水平对于钢琴的学习大有裨益,而将视唱练耳的知识元素融入钢琴教学则能在创造大量实践机会的辅助下明显地提升学习者的视唱练耳水平,二者呈现出明显的关联关系。
钢琴是一种固定音高乐器,因此在演奏中无须在音准方面做过多的考虑,但在对钢琴作品进行表情处理时不难发现:每个音的强弱、段落间的对比、速度的细微变化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才产生了音乐表情的丰富变化,这也正是将视唱练耳知识元素融入钢琴教学的理论基础。
再者,确立发散性逻辑思维方式是实施“横向拓展”、完善钢琴教学知识结构的必要手段。发散性思维强调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对同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并衡量使用每个方案所得的结论,以求得到最完满的答案。在实际钢琴教学中可使用知识串联、综合沟通的方式对学生处理钢琴作品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创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对于上述争论,本文有以下两点意见:(1)本维尼斯特既没有强加一个“现实”关系项,也没有否认索绪尔所称的现实是心理现实或符号现实,他只是说索绪尔所举的例子把客观现实拉回到符号之中,跟他本人提出的符号定义和任意性原则相抵触;(2)本氏所言不虚,索绪尔本人的确是把所指等同于事物的始作俑者。《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还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如在讨论语言符号的价值和意义的关系时,索绪尔举例说,“法语的mouton(羊肉、羊)跟英语的sheep(羊)可以有相同的意义,但没有相同的价值。这里有几个原因,特别是当我们谈到一块烧好并端在桌子上的羊肉的时候,英语说mutton,而不是sheep” [1]161。
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不受时间、空间影响,成为人们无须面对面就可坦诚交流的工具。因此,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构建良好网络文化非常重要。高校校园网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或板块,占领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利用互联网宣传社会主义的核心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让大学生随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妈妈说这些的时候,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我一直认为,她有做民间说书人的潜质。作为听众的我,特别为8个兄弟姐妹怎么抢食着急。想当年,我和弟弟没少为抢好吃的打架。听到我的问题,妈妈白了我一眼:“哪会抢啊,一个个都可懂事呢,只吃自己的那一份,还想着要让给大人吃,大人要干活啊。”
以这种方式进行表情处理会十分容易地将学生对音乐表情的认知方式从感性高度提升至理性高度,提升其视唱水平,使学习者学会对音乐“有意识地去处理”,从毫无根据、跟随感觉“盲目乱弹”的状态中脱离出来。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背谱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处理能力。
三、开展“横向拓展”所需的思维方式
空气凝滞了,阳光打在脸上,水云天一把抓住林志的手,终于开口了:“林志啊,有句话,我不说,你或许不知道。仙芝最喜欢的人,是你啊!她很早就喜欢你!”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要求开始学习和声学课程的学生在开始一首新作品的练习之前先分析其和声功能结构,甚至在某些适合的作品中将和声与作品旋律独立对待,单独按原作节奏演奏和声连接,训练学生纵向家响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对和弦的音响倾向性及和声连接的音响色彩达到深刻的熟悉程度,进而从更深层次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色彩。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对于作品的处理更为理性,促进了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更促使学生从纯粹的音响层面对和声学进行认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在音乐创作与即兴伴奏中和声运用的综合水平。
节奏是音乐动力的源泉,是展现音乐表情基调的最基本元素。在教学中,笔者曾尝试诱导学生在设计具体演奏方法之前首先进行速度变化以及节奏音型的分析,并在结果之上糅进对旋法走向规律与特点的深度思考,得出对音乐表情发展变化脉络的深刻认识,之后以节拍器为速度约束手段按照分析所得的表情变化进行模唱,在学生头脑中确立表现音乐表情所需的“音响期待框架”,最终以这个“想象中的”音响框架指导演奏。
阿坤,我实在太累了。我一个女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打拼这么多年,与形形色色的人周旋,早就腻了。我一直想好好休息,可一直下不了决心。现在,不休息也不行了,景花厂真的经营不下去了。
4)构建特征矩阵:T130=[I,rx1,rx2,…,rx130,ry1,ry2,…,ry130],其中I为类别标识,定义为文字的类别。
结 语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现有高师钢琴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与充实,其目的皆是着落于使现行高师钢琴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培养高素质的音乐师资人才。笔者所提出的对原有钢琴教学方式进行“横向拓展”的目的也是如此。而真正实现这样的目标却需要广大钢琴从教者不断学习多领域知识、多方思考、勇于尝试,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本文中,笔者仅举两例对“横向拓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在教学实践中并不局限于这两种拓展方式。如钢琴教学中也可将音乐史知识融入其中。每个时期创作的作品在奏法、音色以及表现方式上都因被打上了不同时期的烙印而完全不同,在教学中融入音乐史知识对提升学生作品风格与奏法判断能力大有裨益。而更多的拓展方式更需要广集每一位从事高师钢琴教学工作的同人之思想与创造力方能使之不断完善。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对“横向拓展”的相关问题无法事无巨细地逐一进行论述,只能摘取重点进行说明,而更少的论述却可能更能激发各位读者自身对这一问题不同看法与见解。笔者期待与更多教育界同人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更深的探讨,共同为高师钢琴教育做出更多贡献。
注释: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2):1.
[2]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2):7.
[中图分类号] G613.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19)08-0045-02
[收稿日期] 2019-04-12
[作者简介] 马 骏(1981— ),男,沈阳音乐学院教师。(沈阳 110004)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