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县民族中医医院 湖南桑植 427100
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及ELISA法用于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诊的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每组50例。抽取两组患者血液标本,一组进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一组进行ELISA法检测。结果:检测后,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的组别的阳性检出率(98.00%)明显高于采用ELlSA法检测的组别(46.00%),抗体检情况也明显优于采用ELISA法检测的组别。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较ELISA法,灵敏度更高,抗体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丙型肝炎;ELISA;抗体;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丙型肝炎,即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1]。据流行病显示,丙型肝炎现在的趋势呈现出全球性。全球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已达3%,且每年新发病例高达3.5万例。肝脏纤维化和慢性炎症坏死都是丙型肝炎的常见后果,更有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且据研究显示[2]。肝衰竭及肝癌等与丙肝感染的疾病的死亡率不断上升。丙型肝炎对患者的身体和生命有着严重的威胁,已成为社会性问题[3]。但现状是,对丙肝的防预和治疗均处于短板时期,目前并无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丙肝,因此只能依赖于对丙肝的前期检测。所以,使用最高效的检测方法成为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为ELISA法,据实验数据显示,检测有效率已达99.00%,灵敏度较高。但近几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酶免疫法,灵敏度更高,但因成本高而未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基于此,本院进行了此次研究,对比两种方法在检测抗体的效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50)。所有患者的病理诊断均符合丙型肝炎的确诊标准[4],且血清标本的采集均符合要求,排除严重心、肝、肾病患者。抗-HCV阳性对照由各试剂盒阳性对照血清混合制成,抗-HCV 临界值血清由各试剂盒阳性对照血清混合然后稀释得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一组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试剂盒来自德国欧蒙医学诊断股份公司,批号2199 14845)进行检测,患者空腹时,采集其静脉血液,且保证血液标本不溶于水。用采集的血清进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分析时,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进行操作及阳性判定。另一组采用ELISA法(试剂盒来自武汉三鹰公司,批号520013007)进行检测。如化学发光酶免疫法组采集血清,在3h内低温离心分离血清,进行ELISA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进行操作和阳性判定。每个测试微孔均设置对照,包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等。判定阳性标准:所测血清值引临界值(临界值:阴性样品平均吸光值+2倍标准差)。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后的抗-HCV阳性的检出率比较;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后相关抗体(抗AMA-M2抗体、抗3E抗体、抗PMI。抗体等)的检测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用X2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方法检测抗-HCV的结果比较:检测后,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的组别的阳性检出率(98.00%,)明显高于采用ELISA法检测的组别(46.0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
3讨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丙型肝炎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全球性。全球的丙型肝炎的每年新发病例高达3.5万例,且感染率已达3%,形势十分严峻。丙型肝炎的常见临床结果为肝脏纤维化或慢性炎症坏死,更有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且据研究显示[5],肝衰竭及肝癌等与丙肝感染的疾病的死亡率不断上升丙型肝炎对患者的身体和生命有着严重的威胁,已成为社会性问题[6]。
现实的治疗条件却不容乐观,对丙肝的防预和治疗均很欠缺,目前无方法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丙肝,因此只能依赖于对丙肝的前期检测。所以使用最高效的检测方法成为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据研究显示,目前最常见的ELISA法的检测有效率已达99.00%,灵敏度较高。但结果仍不尽人意。有学者发现指出,近几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方法,灵敏度更高。因此,本院进行了此次研究,研究数据显示,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更高,高达98.00%,。且各种抗体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采用ELISA法检测的组别,其中抗AMA-M2抗体的检出率高达76.00%。
综上所述,使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进行丙肝的前期检测更有效可靠,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灵敏度高,抗体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德臣,张瑜.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AFP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4,14(1):107,106. ~
[2]王力达,马悦,刘牟林等.不同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5(1):42-44. ~
[3]何方洋,冯月君,吴鹏等.氯霉素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药杂志,2015,46(3):25-29.
[4]安静娜,李冬冬,陈其霞等.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4):374-376.
[5]李士红,佟青,张丽坤等.三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一致性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7):736-737.
[6]赵艳鸽,刘园.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艾滋病患者AFP肿瘤标志物结果的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7):166
论文作者:向胜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免疫论文; 抗体论文; 阳性论文; 丙肝论文; 化学论文; 丙型肝炎论文; 血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