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立与丹溪医学:解决“易学”问题的早期尝试_朱丹溪论文

易立与丹溪医学:解决“易学”问题的早期尝试_朱丹溪论文

易理与丹溪医学——以《易》解医的较早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较早论文,医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221;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10)01-0087-05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深受其影响。《周易》的自然哲学思想对中医学影响尤其重大,代表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黄帝内经》就吸收了如阴阳、象数等很多易学思想。后来唐代孙思邈说过:“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但总的说来,唐以前的医家对易学思想的运用尚属自发而非自觉的阶段。宋以后,受理学家重视易学风气的影响,许多医家自觉地以易理来解说医理,特别是明代的张介宾创立“医易学”,标志着易与医结合的高峰。作为金元四大家之集大成者的朱丹溪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但已经能够自觉熟练地运用易理来阐明医理,为医易学的形成做出了一定贡献。根据戴良的记载,朱丹溪的医学是“以三家之论,去其短而用其长,又复参之以太极之理,《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旨,以寻其指归”① 而形成的。这里明确提到了《易》。下面我们来分析丹溪对易学之运用。

一、以乾、金之性论天、气

《格致余论·天气属金说》曰:

邵子曰:“天依地,地依天,天地自相依附。”《内经》曰:“大气举之也。”夫自清浊肇分,天以气运于外而摄水,地以形居中而浮于水者也。是气也,即天之谓也。自其无极者观之,故曰大气,至清、至刚、至健,属乎金者也。非至刚,不能摄此水;非至健,不能运行无息以举地之重;非至清,其刚健不能长上古而不老。或曰:子以天气为属金者,固《易》卦取象之义,何至遂以属金言之乎?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善言大者,必有譬于小。愿明以告我。曰:天生万物,人为贵,人形象天,可以取譬。肺主气,外应皮毛。《内经》谓阳为外卫,非皮毛乎?此天之象也。其包裹骨肉脏腑于其中,此地之象也。血行于皮里肉腠,昼夜周流无端,此水之象也。合三者而观,非水浮地,天摄水,地悬于中乎?圣人作《易》,取金为气之象,厥有旨哉!②

关于天地的结构,丹溪引用邵雍的观点认为,天依附于地,地依附于天,天地互相依附。即《内经》所谓的地由“大气举之”。自从宇宙形成,清浊分离以来,天以气为实质运行于宇宙之外围,而且统摄着地外的水,地以实质形体居于宇宙之中而且浮于水上。所以“气”就是所谓的“天”。从天的无限性来说,叫“大气”。在《周易》乾为天。《说卦传》曰:“乾,天也。”《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五行说,乾,西北之卦,属金。所以丹溪说,天“至清、至刚、至健,属乎金者也”。正是由于天具有至刚之性才能摄水;有至健之性,才能运行无息以举地之重;有至清之性,其刚健才能长于上古而不老。在根据易理对天地宇宙的结构功能做了分析后,丹溪又以人体的结构功能为喻进一步来阐明天地宇宙的结构功能。因为天为广大的宇宙,是人难以经验的事物,关于天的论说,必须以人能够经验的事物为喻,才能使人明白。所谓“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善言大者,必有譬于小”。我们知道,古人有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观念。这种思想在今天熟悉科学的逻辑思维的人看来,难以理喻,但古人对此却是坚信不移的。为什么可以以人来比喻说明呢?因为人在天所生的万物中是最高贵的,因此人的形体与天是最相像的,所以可以用来比喻。人体的肺主气,与体外的皮毛相应,《内经》所说的属阳的外卫,就是皮毛。这就是天之象。包裹在体内的骨肉脏腑就是地之象。血运行于皮里肉腠之间,昼夜周流循环无端,这就是水之象。将这三者合起来看,难道不是水浮地,天摄水,地悬于中吗?也就是说,圣人作《易》,以金为气之象,是有着深刻意蕴的。

二、以泰否二卦,论脾胃生理、病理

《格致余论·臌胀论》说:

心肺,阳也,居上;肝肾,阴也,居下;脾居中,亦阴也,属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为无病之人。”③

《周易·泰卦·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象》曰:“天地交泰。”泰卦卦象为乾下坤上,象征着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结合,自然之势。在人体来说,心肺属阳居上,肝肾属阴居下,脾居中属阴属土。心肺之阳下降、肝肾之阴上升,阴阳和合,而其间的关键是脾。因为脾属土,位居中州,脾既具坤静之德,又有乾健之运,所以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就是无病的健康人。

反之,如果天地之气不交,则成天地失常的否塞之象。《周易·否卦·彖》曰:“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象》曰:“天地不交,否。”否卦卦象为乾上坤下,乾阳在上而上升,坤阴在下而下降,这样阴阳不能交通,而致万物不通。同样,丹溪也用这一易理来解说脾胃的病变。《格致余论·臌胀论》说:“今也,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于斯时也,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气化浊血瘀郁而为热。热留而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曰:臌胀是也。”④ 后来的医家多喜用否泰二卦来解说生理病理,殆始于丹溪。

三、以乾坤之道论胚胎形成

《格致余论·受胎论》曰:

成胎以精血之后先分男女者,褚澄之论,愚窃惑焉。后阅李东垣之方,有曰经水断后一二日,血海始净,精胜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后,血脉已旺,精不胜血,感者为女,此确论也。《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夫乾坤,阴阳之情性也;左右,阴阳之道路也;男女,阴阳之仪象也。父精母血因感而会,精之施也,血能摄精成其子,此万物资始于乾元也;血成其胞,此万物资生于坤元也。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精胜其血,则阳为之主,受气于左子宫而男形成;精不胜血,则阴为之主,受气于右子宫而女形成。⑤

《周易·系辞上》说:“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周易》认为,乾坤阴阳是宇宙间存在的两种最基本的力量,二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宇宙中的万千事物,包括人类的男女。《周易·系辞下》也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丹溪以《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之论为基础,论证胚胎性别的形成。认为乾坤、左右、男女与阴阳有密切关系。乾坤是阴阳的本性;左右是阴阳的道路;男女是阴阳的显象。男精女血,男女精血交合成胎。如果精强血弱,则成男胎。《周易·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就是属阳的乾元即男精为主导,形成男性。如果精弱血强,则成女胎。《周易·坤卦·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这就是属阴的坤元即女血为主导,形成女性。由于左右为阴阳的道路,所以精胜血,则受气于左子宫,成男胎;血胜精,则受气于右子宫,成女胎。从今天的科学观点看,所谓左右两子宫是不存在的。丹溪提出左右两子宫并没有科学的根据,只是根据阴阳左右的自然哲学观念来推导。但在逻辑上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从中可见丹溪对易学的精熟程度,至于具体的科学错误我们是没有什么好苛责古人的。

四、以易理论房室养生

或问:《千金方》有房中补益法,可用否?予应之曰:《传》曰“吉凶悔吝生乎动”,故人之疾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死矣。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水之体静,火之体动,动易而静难,圣人于此未尝忘言也。儒者立教曰:正心、收心、养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医者立教,恬澹虚无,精神内守,亦所以遏此火之动于妄也。盖相火藏于肝肾阴分,君火不妄动,相火惟有禀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飞走之狂势也哉!易兑取象于少女。兑,说也。遇少男艮为咸。咸,无心之感也。艮,止也。房中之法有艮止之义焉。若艮而不止,徒有戕贼,何补益之有?窃详《千金》之意,彼壮年贪纵者,水之体非向日之静也。故著房中之法为补益之助,此可用于质壮、心静、遇敌不动之人也。苟无圣贤之心,神仙之骨,未易为也。女法水,男法火,水能制火。一乐于与,一乐于取;此自然之理也。若以房中为补,杀人多矣!况中古以下,风俗日偷,资禀日薄,说梦向痴,难矣哉!⑥

首先,丹溪重申了人体心肾水火的正常生理状态。即在正常情况下,心居上属火,肾居下属水,水升火降,一升一降,循环无穷,才有正常之生机。这也就是《周易·泰卦》所阐明的天地交泰之象在人体中的表现。但是属阴的肾水易静,而属阳的心火却易动,动易而静难,这样就可能打破阴阳水火的平衡。所以丹溪非常重视遏制火之妄动。从丹溪的医学理论可知,火有君火、相火之分。君火即心火,相火包括甚广,主要寄居于肝肾,且相火妄动之势远甚于君火。但另一方面,君火又有控制相火的能力,君火不动,相火亦伏。所谓“君火不妄动,相火惟有禀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飞走之狂势也哉”,所以制火之功,在于“正心、收心、养心”,“恬澹虚无,精神内守”。

其次,丹溪以咸卦之理批判了“房中补益”之说。我们知道,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有一篇著名的文献叫《房中补益论》。孙思邈认为房事活动有益于养生,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从实际情况看,其消极影响要大于积极作用。因此,有人询问丹溪,《千金方》房中补益法是否可用。丹溪首引《易传》的“吉凶悔吝生乎动”之语,说明人之疾病也生于动,而且动至极限,就会死亡。咸卦卦象为艮下兑上。兑为少女、为说;艮为少男、为止。所以咸卦代表感应,代表夫妇之道。《咸卦·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我们说男女雌雄的交合本是人及动物的自然本能。但是人类男女的结合却不能任由自然本能的冲动而为。人类中的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一员,其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所以人类的性行为是在婚姻的范围内进行的。男女两性必须本着良好的动机,经过纯洁的爱情才能幸福结合,配成夫妇。夫妻间的房事活动,必须是遵守各种社会的道德规范及生理的规律,而不能任由本能的冲动。丹溪说:“易兑取象于少女。兑,说也。遇少男艮为咸。成,无心之感也。艮,止也。房中之法有艮止之义焉。若艮而不止,徒有戕贼,何补益之有?”“兑,悦也”,即代表男女之间的甜蜜爱情;“咸,无心之感”即代表男女交感非出于邪恶之心,而是源自本性的自然交感,故称“无心之感”;“艮,止也。房中之法有艮止之义焉”即代表夫妻之间的房事活动需要有节度。否则放纵无度,只能是残害身体,哪里谈得上补益?可见在丹溪看来,只有夫妻间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合于社会道德规范的有节度的房事活动才对人有补益作用。相反,出于其他一切动机的房事活动,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孙思邈《千金方·房中补益》认为,男阳女阴,男子可以通过房事活动采女子之阴来补自己之阳。而且宣扬御女越多效果越好,说黄帝御女数十而成仙。这些思想当然是错误的,应该批判。丹溪虽然没有公开对此作出批判,但是作出了新的解说。丹溪认为,《千金方》之所以倡房中补益之说,是因为那些壮年贪欲之人,“水之体非向日之静也”,但这种方法只能用于“质壮、心静、遇敌不动之人”,如果是无“圣贤之心,神仙之骨”的人不能轻易尝试。从自然之理来说,女法水,男法火,水能制火。一乐于与,一乐于取。夫妻通过性活动可以达到身心的愉悦平和。如果将房事当作补益,实际上是害人多多!何况中古以下,社会风俗日薄,人的资禀日差,什么“房中补益”,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可见,丹溪虽然表面上没有公开批判,实质上是否定了孙思邈的《房中补益》之说。

五、以坤为牛论倒仓法原理

仓,即仓库,所谓“倒仓”,简单地说就是清扫仓库。古人把肠胃比喻为市场。因为其中无物不有,而最多的是谷物,所以把胃肠称为“仓”,就像存贮谷物的房屋一般。倒的意思是完全除去旧东西并加以涤濯,而使之洁净。丹溪认为,胃居人体中焦,属土,喜接受包容饮食,但不能自己运行消化。人在遇到适口的饮食物时,很难不过量而伤积的;情感之偏执,五味之丰厚,很难不伤害胃的冲和之德的。饮食糟粕之剩余与停痰瘀血等,互相纠缠,日积月深,郁结成聚,大的如核桃之穰及各种奇形的虫子,这样胃就失去了清和之功。病发于中,必表现于外,结果形成瘫痪、劳瘵、蛊胀、痢疾等各种无名奇病。⑦

针对这种病因,丹溪创立了“倒仓法”。具体方法是以肥黄公牛为原料,经过一定程序制作而成,疗效颇佳。关于其疗效的原理,丹溪是以易理来解释的。《周易·说卦传》曰:“坤为牛。”《周易·文言传》曰:“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系辞传上》曰:“效法之谓坤。”所以丹溪说:“牛,坤土也。黄,土色也。以顺为德,而效法乎?”⑧ 雄性为阳,为乾,《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说:“健以为功者,牡之用也。”⑨

关于黄牛汤的具体治疗机理,丹溪说:肉是胃所喜欢的。煮熟化为液,成为无形之物,横向布散进入肉里络脉。由肠胃而渗透到肌肤、毛窍、爪甲无所不入。人体日常的饮食残留物积聚日久则形成有形之物,依附肠胃迂回薄弱曲折之处,成为栖泊的窝巢,阻碍津液气血,熏蒸燔灼而成病。如果没有剖肠刮骨的神妙作用,谁能使之恢复健康?又哪里是些微丸散之类的一般药物所能解决的呢?肉液布散充溢到肠胃之中,其厚度都超过这以前,有似浮肿,在迂回薄弱曲折之处,已经不是过去的情况了,肉液充满流行,有如洪水泛澜,那些浮莝陈朽之物都被推逐荡漾,顺流而下,不能停留。在表的,由吐而发汗解除;在上消化道的,由吐而涌出;在下消化道的,从便泄而去除。凡属一切滞碍,一洗而清。而牛肉具备重厚和顺之性,盎然涣然,能润泽枯槁,补益虚损,使人精神焕发。正如武王克商之后,散财发粟,以赈殷民之仰望。⑩ 另外,丹溪在《饮食箴》中还引用了《周易·颐卦》的卦辞,说:“曰‘节饮食’,易之象辞”。(11)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丹溪是谙熟《周易》的,能够熟练地运用易理来解说医理,是后来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等人大规模引入“易理”论说医理的先声,为“医易学”的发展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收稿日期:2009-09-02

注释:

① 戴良《丹溪翁传》,载段逸山主编《医古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第44页。

② 朱丹溪《格致余论》,载《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第937页。

③ 朱丹溪《格致余论》,载《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694页。

④ 朱丹溪《格致余论》,载《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第692页。

⑤ 朱丹溪《格致余论》,载《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第692页。

⑥ 朱丹溪《格致余论》,载《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第701页。

⑦ 朱丹溪《格致余论》,载《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第698页。

⑧ 朱丹溪《格致余论》,载《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第698页。

⑨ 朱丹溪《格致余论》,载《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第698页。

⑩ 朱丹溪《格致余论》,载《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第698页。

(11) 朱丹溪《格致余沦》,载《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第698页。

标签:;  ;  ;  ;  ;  

易立与丹溪医学:解决“易学”问题的早期尝试_朱丹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