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建筑行业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装配式建筑作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现代化的新型建筑技术投入到现代建筑建设中。但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运作逐渐普及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需要首要解决的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偏高的问题,一旦问题得到解决,装配式建筑模式即可大规模进行推广,甚至在不久之后完全可代替现浇筑混凝土施工的工程建设。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物的特点进行解析研究,并将其与现浇筑混凝土工程进行造价预算与成本对比,分析其成本较高的原因所在,并对其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管控
引言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绿色建筑,这种建筑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不仅是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以及建筑质量。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各种优势,使得装配式建筑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也有效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以及施工工艺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工程成本高的问题就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有效发展。
1装配式建筑
早期装配式建筑并不具备美学视观,其外观较为呆板陈旧,但随着建筑行业和现代工艺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模式开始多样化。发展至今在其多样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移动性,当前最时尚的移动式住宅就是较为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不需要复杂的现场施工操作,只需要事先依照图纸对预埋件和管道进行铺设后根据建筑的具体构架构造柱梁板等结构框架,最后直接进行构件装配就可完成整个建筑施工环节。随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建筑生产的标准得到提升,我国建筑构造的标准化生产使得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发生转变,由原来的工艺繁琐向施工简易转变。装配式建筑就是解决建筑工程由繁到简的关键性技术,其改变原来的传统施工现场作业流程,改造现场施工的整洁性,以期达到最佳施工现场环境指标,降低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问题。与中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相比,日本早在1968年就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开始采用部件化、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不仅生产效率高,住宅内部结构也可以适应多样化的需求。日本通过立法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针对装配式住宅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标准,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多样化需求这三者之间的矛盾。目前,日本的新型装配式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如应用与生产中的PCaPC拼装结构技术。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对于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来说有着良好的作用,国内也应大力推广并研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控制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策略
2.1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
根据装配式建筑和现浇筑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对比,得出结论是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较高的原因是额外增加了混凝土配件和生产运杂费在其中,因此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控需要进行分层探讨,将其材料费、人工、机械台班费和管理监察人员的开支费用等重新进行测算,根据市场变动规律,部分价格具有可调控性。装配式建筑想要取得比现浇筑建筑更具优势间的工程预算空间就只要从原材料成本的降低着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进行规划,将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考虑在内,尽最大可能对装配式建筑生产的构建进行规模化生产,并在保证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削弱其生产所需资本投入。只有改变现在装配式建筑无法大规模生产的现状,才能从设计和生产链上下手,提高混凝土构件以及其他配件的生产利用率和制作技艺。在混凝土构件的衔接部分设计需要更加准确合理的设计方案,这样是有效降低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费件的方式,只有提高现浇筑构件模具设计的精良性才能在现场施工环节做到简便安装,一次性安装到位便可为后期装饰修补节省部分开支。在混凝土构件的运输过程中,厂家在装车对构件进行有序清点编号,将构件的尺寸、重量记录在案,预先设计出运输方案,在确保运输途中混凝土构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安排利用,以免浪费不必要的资源。在装车环节,应预先与现场施工单位进行联系了解安装过程和混凝土构件需要顺序,根据构件使用顺序和频繁程度进行装车,按照其安装顺序顺次运抵。
2.2以设计方为基础设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一个项目的核心所在就是项目工程造价,确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是有效掌控整个项目造价的重中之重,在解决如何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方面工程造价是必不可少的运行方案。以设计图纸为基础,聘请专业造价人员对整体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分析,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利用总平面图以及各建筑图纸说明对其进行全方位研究。经过专业造价人员分析和初步预算,对图纸中不合理或可进行改进之处提出相应更设方案,随后制定科学颗粒的施工方案。优秀施工方案的使用不但可以提升工程质量更是为节约工程成本预算铺垫基础,装配式建筑的主体构件和构件吊装机械的使用是整体工程造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装配式建筑的重点支出项目就是这两点。因此,造价人员应了解建设项目当地的相关劳务以及物资信息,现阶段的施工工艺以及相关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做初步调查,从而为整个造价预算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2.3编制好相关的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工程造价计量的基础,编制工程量清单是所有计量的基础。现浇筑混凝土建筑的工程模式和工程量清单早已编制成册并投入使用多年,其中各项工程明细列项十分清晰,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所以很多相关规定和工程量计量方式清单都不明确,对于一些分部分项工程中需要进行的细节处理的地方就难免产生异议。相较于现浇筑建筑装配式建筑一些细部处理更为复杂,并且是施工图纸都无法体现出的部分,很多造价人员都有疏漏其混凝土构件进场后的存放费用的问题出现。在项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中,必须对项目特征进行细部特征描述,尤其是在混凝土构件的运输环节所产生的运杂费,需要单独列项说明。一旦由于描述错误产生系列经济纠纷就有可能会出现延误工期等现象。
2.4对施工材料价格的控制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假中最重要的就是混凝土构件和其他部品部件的计量计价,因此要将两者进行实际询价和定价就需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比对。处于发展阶段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其使用的构件、配件的发展研制速度之快,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为工程造价清单的编制工作带来不少问题。专门负责工程计量计价的事物单位就需要在工程开工前对整个构件市场及生产厂家进行了解询价,独立出专门的询价小组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和编制,再根据有关计量计价规范和有关部门相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清单列项编制,将无法掌握的材料价格和相关话费列入暂列金额款项,并对其进行暂定估价。
结语
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发展初期,虽然还存在着一些工程造价和成本偏高的问题,但是在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相关工程造价部门应该要对装配式工程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只有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以及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确保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龙.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251,255.
[2]张铁成.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6(01):111.
论文作者:冯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成本论文; 预算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