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探析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的对象,并将其视为试验组,同期另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出院后居家养护。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GQOLI-74评分情况。结果:院后三个月、半年,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半年,试验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实施,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得到改善,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医养结合长期照护;脑卒中;Barthel指数;GQOLI-74评分
长期护理被WH0(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对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实施护理活动后,能使其生活质量提升,获得最大可能的人格尊严、个人满足及独立” [1]。通过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残障无法自理生活的人群、高龄失能群体及康复期或者恢复期患者均属于长期照护的服务对象。然而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递增,高龄患者已成为长期照护的主要服务对象。医养结合长期照护表示有一定医疗护理水平的医养结合机构,通过采取医疗康复护理及日常生活照料,在同一机构中使老年患者能感受到良好的临终关怀、健康监护和生活照顾。为探究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实施情况,现做出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4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的对象,并将其视为试验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区间62-82岁,平均年龄(75.4±2.6)岁。同期另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出院后居家养护。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区间63-83岁,平均年龄(76.3±2.7)岁。根据上述所述,把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对比(P>0.05),组间数据资料情况可比较。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检查,被选患者均与脑卒中病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无严重精神病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同意书。
②排除标准:被选患者年龄未超过62岁,伴有认知能力低下患者;伴有言语障碍病症患者。
1.3方法
予以对照组出院后居家养护,待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需叮嘱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定期进行饮食护理和清洁护理、遵医嘱按时给药和叩背及翻身等日常生活护理,同时指导患者辅助行走、站立及活动关节等功能锻炼。予以试验组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具体操作如下:入住医养区前,医护人员要先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全面健康体检,然后为每位患者制作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其中包括:监护人电话和姓名、饮食习惯和年龄、精神状态和自理能力等。提供基本生活照顾,使基本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其中包括:皮肤清洁与口腔清洁等,同时,医护人员还要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保持患者膳食搭配均衡。另外,对医养区设施予以改进,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证,具体包括:保持洗手间地面干燥,在经过区域安装扶手等。医护人员须定期对养老区患者的血糖、生命体征等指标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现象需立即告知主治医师。重点诊查病情波动患者,并对给药剂量进行适当调整。医护人员可定期全面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依照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及基础护理。除此之外,精神慰藉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和患者交流,对其心理状态予以全面掌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建议家属多看望患者。
1.4评价标准[2]
实施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百分制,<20分为完全需要照顾,20至40分为需要照顾,40至60分为需要帮助,>60分为患者生活可自理。
实施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定,百分制,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对于统计学的分析可实施SPSS12.0软件进行,以t检验的形式对比计量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不同时期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
出院时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试验组比较,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P>0.05)。出院后三个月、半年,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对比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不同时期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 ±s)
3讨论
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提高,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身体器官机制逐渐衰退,使得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日益凸显。本研究以脑卒中病症患者对象,通过采取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其结果显示,出院后三个月、半年,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出院后半年,试验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实施能使患者的自理能力情况得到改善。医养结合属于新型模式,它表示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结合,能够对社会资源予以最大化利用,实现长期照护老年群体的目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3-4]。由于老年人群为弱势群体,行照护模式时,医护人员要为老年群体制定合理的照护计划,并通过和患者间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这样既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而且还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另外,医养结合区医护人员需定期组织患者开展交流会,以义演的方式组织外来志愿者与患者相互交流,这样既能使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有所增强,而且还能使患者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总而言之,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实施,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得到改善,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童立纺,赵庆华,肖明朝.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运行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5):1409-1411.
[2]马宁,孙荣青,段峰,等.河南省“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模式实践及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668-670.
[3]郭卫珍,邓暑芳,欧阳艳侠,等.脑卒中患者实施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的实践与效果[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8):911-913.
[4]朱桂菊,沈月平.医养融合长期照护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0):3203-3204.
论文作者:向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患者论文; 模式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老年论文; 情况论文; 指数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