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张力——信息论视域中的SARS事件形而上学探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论文,自然论文,视域论文,形而上学论文,事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5 文献标识码:A
1 信息论视域中的自然界进化、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
信息,一般指消息、指令、情报、密码、数据、知识等,即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通讯内容和报导。有时在广义上泛指一切有意义的信号,如声音、颜色、气味、自然景物、语言、文字、图像。与它们有所区别,“哲学上的信息概念是指除去能量性质之外的运动属性,即与运动量相并列的运动的质”[1]。这样,信息就可以被看作物体的基本属性和构成。所有的物体,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都可以在逻辑上被分解为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三种要素。其中我们完全可以把物质与能量看成是信息的载体,从而有可能将各种物质抽离物质、能量之后在信息这个共同的平台上加以分析。信息论认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它的载体——物质和能量——的结合形成具体的千差万别的物体,我们可以称物质能量为信息强度。其中信息是有差别的、异质性的,而物质和能量是同质,所有物体所蕴含的物质能量并没有本质的差别。物体的差别在于信息的质的差别而不是物质和能量,对于物体的分析也应该抓住信息这个关键因素。
一个物体的信息和物质、能量的结合是可以变化的,也就是说信息可以失去它的物质能量的支持,从而强度变弱,直至我们目前的观测设备根本检测不出它的存在,我们称这种潜伏着的、不显示自身的信息称为潜信息。同时一个潜信息也可以获得物质能量从而强度变大,成为显在的、并发生作用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显信息。我们周围世界的信息都是显信息。这样显信息和潜信息一起构成我们的信息世界,这个信息世界的信息总量是守恒的,只有显信息和潜信息的互相转化而无信息的消失。这样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显信息、潜信息、物质、能量共同存在和相互作用的世界图景[2]。
从显信息和潜信息的概念出发,我们可以揭示出我们这个自然界的信息论视域中的演化图景,这种演化图景对于我们理解现在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像SARS这样的奇怪和恐怖现象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有必要首先阐述一下自然界的所有信息在演化过程中所遵循的三个规律:第一,信息自动聚集和增殖原理。信息尤其是潜信息具有自动结合以形成更复杂信息的趋势和能力,这种趋势和能力是自然界和自然进化的根本动力。第二,信息进化原理。一个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的趋势和能力。当然,我们称之为信息强度的增加而不是信息量的增加。信息强度是不守恒的,可以被无限复制和传播。例如一个信息被一个人知道之后,他可以告诉所有人,但自己并不损失这个信息,但是这时我们说这个信息的载体或者强度增加了,但信息量——信息本身——并没有改变或者增加。第三,信息自组织原理。这一个原理是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它说明了一个信息具有吸收外界物质能量以维持自身的趋势和能力。
在我们这个自然界存在之初——或者说存在之前——只存在着大量的深度潜信息,整个自然界外在表现为虚无,就像中国道家所讲的道和黑格尔所讲的绝对精神。按照自动聚集和增殖原理,这些潜信息进行自动结合,形成复杂一些的新信息,这些新信息又自我组织,吸收外界的物质能量,维持自身,并且进一步结合,形成更复杂更高级的信息。这样不断地结合、自组织、结合、自组织……自然开始向前演化。在此过程中,信息的结合(增殖)是偶然的,因此形成何种新信息也是偶然的,但某种新信息一旦形成,就会自我组织,它的稳固、自我复制和传播(我们称之为信息进化,似乎有别于一般的进化概念)、更进一步的结合就成为必然,自然界也就沿此路径向前发展。这样,自然的形成和发展就在这种偶然和必然,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掺杂中辨证地进行着[1]。
在人类出现以前,整个自然界就这样自我发展着,我们可以称这样的自然界为天然自然,又称“第一自然”。现在看来,天然自然就是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或者不可能对之发生作用和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在天然自然里信息在无人为干涉的情况下自我增殖、自我进化,各种信息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或者说缓慢发展变化的信息系统和结构,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它是我们进行绝大多数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的对象和基础。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在人类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影响下,自然界不断分化出来,产生人工自然。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笔者认为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生态环境;第二,人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宏观上发生了某种形态和数量上的变化、但尚未发生内在本性的变化的物体,如人工培育的动植物、家具、纸张、钢铁、建筑物等;第三,人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在微观上改变原有物体的组织结构的新的物体,如各种新材料、生物基因重组、化学制品等。当然,它与第二类人工自然没有绝对的界限。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分化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总的说来,人工自然就是人类对原有自然信息的重新组合和创造,然后将之加诸原有的生态信息系统。这样,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必须和人类强加的新的信息并存,并且承受人工信息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这种人工信息及其影响随着当代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迅猛增加而急遽扩大。
2 人工自然对生态系统的效应
人工自然给天然自然原有的生态信息系统带来的人工信息——同时也是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作用单位——包括以下三类:第一,人工信息本身。第二,人工信息的分解物。人工信息进入生态系统之后可能与微生物等起降解作用的生物相作用而被分解,或者天长日久之后自身发生化学变化而变异或者分解成基本的粒子。这些以基本粒子形态存在的人工信息对原有的生态信息系统的影响会更加长久和间接。第三,前两者与原有自然信息的结合物。人工信息本身和它的分解物都有可能进入生态信息系统,与原有信息结合,产生新的信息,这种新的信息本质上也是人工信息,和前两者一起对生态信息系统产生影响。
人工信息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往往是我们创造人工自然的目的,是我们可以预测和控制的。间接效应往往伴随直接效应而来,但它对于人类来说是直接效应的副产品,往往是不可预测和控制的。比如说农药杀死害虫是它的直接效应,但可能与土壤作用而产生副作用、可能让害虫产生抗药性或者基因突变则是它的间接效应。从信息的角度讲,直接效应就是人工信息本身或者人工信息对天然自然的直接影响,它往往是短期的,看得见的;间接效应就是人工信息对天然自然的直接效应之外的效应,它往往是长期的,看不见的。对于直接效应,由于它在人类的控制和掌握之中,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目的,对它的探讨已经很多,在此不作过多论述。本文重点分析一下人工自然的间接效应。
人工信息对自然界的间接效应有以下特点:第一,不可预测性。人工信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可能性种类是如此的复杂繁多,其链条是如此的长远,其时间是如此的恒久,以至于它大大超出了人类目前的探测和预测水平,也就是说人工信息的大多数间接效应是不可预测的,这就为人类对自己的改造行为进行反馈和纠偏设置了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这也是许多人士激烈反对科学技术滥用的原因之一。
第二,人工信息的间接效应还具有不可控制,或者说较之天然自然和诸如建筑、家具等简单的人工自然物控制难度非常大的特点。它的控制难度主要因为以下四个原因:①人工信息间接效应的不可预测性。对于不可预测的现象和物体,人类的控制力肯定受到极大的限制。②间接效应的链式效应。也就是说,人工信息的直接效应可能只有一个,它处于人类视野之中,但人工信息可能有二级的间接效应,二级间接效应的产物又可能与其他信息发生作用从而产生三级效应,三级效应又产生四级效应……再加上人工信息的分解物也有可能产生自己的二级、三级、四级……效应,这样一个直接效应就有可能对应着若干个间接效应。人工信息效应的链式存在使人类的监测和控制能力顾此失彼,受到极大的挑战。③人工信息应用的巨大规模。当代社会飞快的信息传播速度使其种信息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大规模应用,这种应用的高效率一方面带来了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某种隐患,当某种被大规模应用的人工信息产生严重的弊端时,在人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之前祸患也许已经酿成。例如某种被普遍应用的转基因动植物如果在全社会的范围内使人突然发生病变,仅仅其灾难规模就让人类社会有限的医疗设备和人员望天兴叹!④人类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相对低下。人类的科技能力还远远没有发展到能控制大多数信息的发生、扩散和衍变的水平,诸多自然界原有的信息如癌症、艾滋病毒等还没有能力控制,人工信息产生的更复杂的信息更是在人类的控制能力之外。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工信息(包括人工信息本身、人工信息的分解物和它们的衍生物——与其他信息结合后的产物)本质上也成了生态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也遵循信息论的一切规律,因此它们也通过自组织作用、进化(复制)作用和增殖作用而增强并发展自身。所以人工信息对原有生态信息系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逆的。而且人工信息更由于其人工性,其强度、持久性和生命力与自然信息相比可能更加有优势,其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也比一般的自然信息更强。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向自然生态信息系统注入的人工信息也在呈几何级数式的增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在广度和深度上使人类制造并散布人工信息的能力大大加强。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工具的能力和强度总是在不断增强,例如,在军事技术上,巨型炸弹、集束炸弹等武器的威力不断增强,核武器的当量级别不断升高,以至于自然界在它们面前显得越来越弱小无力。随着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等尖端科技的发展,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深度也在不断增加,人工信息越来越复杂和精细,它的作用效应也越来越难以把握。第二,人口膨胀,经济规模扩大等。人口膨胀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使人类加大开发自然的力度成为必然,人类越来越依靠对自然的索取,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开采自然矿产等行为就有了充分的原动力。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工信息以强势姿态涌入生态系统。
人类所创造并输入自然界的人工信息不但与天然信息相互作用,其之间也相互作用。这样,随着人工信息的增加,生态系统中参与整个系统发展变化的作用单位——包括人工信息和天然信息——的数量和密度都在快速增加。当然,新增加的信息有原有生态信息系统自我发展的结果,更多的则是拜人工信息所赐。作用单位的增加,直接带来环境系统发展进化的速度和路径可能性的迅速增加,在现象上就呈现为生态系统变化速度加快,原来的缓慢发展明显加速;变化呈现各种结果,这些结果出乎那些按照生态系统的原有发展轨迹来预测未来的人们的预料,例如环境系统除了沿着人们期望的方向改善和重组外,还出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疾病增多等负面效应;许多新的未知的物质大量涌现,例如生物受到核辐射基因变异后的产物,现在最好的例子就是SARS病毒了。随着作用单位的密度的增加,上述显在的外部效应的出现次数和频率会相应增加,也许当作用单位的密度超过了某个临界值,这种破坏性的外部效应会海量爆发。
3 危机在现的人类社会
目前,SARS已经肆虐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感染数千人,致死数百人。它引起了不小的心理恐慌,几乎人人谈之色变。SARS对人类生命、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无需多言的。同时人们也在从各种角度来探讨SARS的起源和根治方法。笔者认为,不论SARS是否起源于人工信息,或者人工信息与天然信息的相互作用,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它都是有巨大的启迪意义的。人类对自己的创造结果能否承担,怎样承担,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了。下面本文通过分析人工信息效应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来描述和预测人类自身的未来景象。
从上节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工信息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正在呈爆炸式增长。这种增长的势头不可能停止,因为人类不可能停止对自然的改造,它正是人类提高自己生存水平、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最基本手段,而人工信息正是这种改造的直接或者间接后果。因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人工信息,不可能离开人工信息,整个人类文明的大厦就建立在人工信息的基础之上。就像凡事有利就有弊一样,从人类自身的价值向度来考察,人工信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有好有坏。在科学技术的乐观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只看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逞来的繁荣和进步,而忽视了光明前景背后所隐藏的危机。终于,大自然的辩证法将人工信息的间接的、长远的、看来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的效应推到了前台。从基本的信息论的角度来看,由于人工信息是人为的、与原有生态信息系统有或大或小的差异、甚至本质上是异质的信息,因此它与生态系统的相互适应性至少在理论上值得推敲,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也是总体悲观的,其负面影响的出现几率要高于正面影响的几率。当然,由于这个结论没有得到严格的实证检验,在此不作定论。
人工信息对生态系统的效应之所以得到了大家如此高度的重视,是因为这种效应一旦表现自身,就几乎必然性地对我们人类的现实生活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而人类对这种效应或者影响的负面部分之所以倾注了如此众多的关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类社会对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承受能力是不对称的。人类社会的常态是发展和提升自身,因此正面效应会被融进这浩浩荡荡的人类社会自身的前进历史进程之中,成为人类继续向前探索的基础。而重大的负面效应一旦出现,就有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冲击,阻碍或打破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常态,甚至造成毁灭性动荡,这就有可能超出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承受范围。因此,人类社会可以享受几乎无限大的正面效应,但对于负面效应却有一个明确的承受上限。这样,等量的正面和负面效应给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效果相差迥然,更何况人工信息的负面效应还有远远多于正面效应的嫌疑!
上文已经说过,随着生态系统中作用单位的密度的增加,显在的外部效应的出现次数和频率会相应增加,也许当作用单位的密度超过了某个临界值,超出人类社会承受范围的负面效应会海量爆发。这种海量爆发会将人类社会毁于一旦,它就像一个人类自己制造的、隐于自然界的幕后、距于未来之中的超级炸弹,一旦人类一不小心触发它,人类文明的末日即宣告来临。
分析至此,我们隐约感到类似非典病毒等人类未知的、自然界最新出现的信息已经隐于幕后,随时有可能成为在现之物,也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恐慌。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个时代中,人类要为自己科学技术的滥用和在作用于自然的过程中的错误决策买单,洪水、干旱、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未知致命病毒等等,就像阴霾一样遮蔽了科学技术世界中原本晴朗的天空,就像幽灵一样游荡在人们原本对自身伟大力量无限信任、依赖和自豪的心灵之中,我们无法选择!
作为警醒之后的觉悟和弥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然界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凭着人类的狂妄自大去任意蛮横地干涉它。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建立在与自然相协调的基础之上,对于科技产品和成果的应用要谨小慎微,尽量不要打断自然界原有的发展逻辑。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我们对科技成果应用的影响的评估和预测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上。各国政府应该建立严格的科技产品应用审查制度,加大限制力度,尽力避免负面效应的发生。
收稿日期:200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