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顾艳丽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顾艳丽

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彻底的改变了传统施工建设长周期,大劳动力使用以及质量缺乏保障以及安全性能低下的问题。使得建设以及工程整体的质量水平上升至新的台阶,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其对环境的保护与节约资源的特点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研究是有着巨大现实意义的,我们因当仔细调研,认真分析努力优化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1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概念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简单通俗的说就是将原先复杂繁琐的的建筑施工技术简洁的分为两个环节即预制与装配。预制是指工厂根据建筑构造的要求,提前对建筑原材料进行加工。装配是指在指定建造地点,工厂将之前已经根据建筑结构要求的加工好的建筑构件进行组装。在我国市场上当前主要使用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有两种结构体系,一种是通用型,另一种是专用型。通用型结构体系与专用型结构体系各有各的优点。可以满足不同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总体来看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通用型结构体系,专业型体系是在通用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建筑的特色功能。

2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的优势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常规施工技术的优势极为明显,在压缩工程成本,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技术要求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在传统的施工技术中,对于原材料的轻质技术应用较少,使得施工缓慢,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施工成本也难以把控。而预制装配式技术主要内容就是原材料的轻质技术的,大量的提升质量较轻的墙板在整体工程墙板中的比例,克服了传统施工技术中的问题。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利用预制装配式技术的工程其工程质量与使用传统施工技术的工程几乎没有差别。但其在缩短工程周期,降低施工现场环境与周边地区交通、噪音污染等方面的影响明显是低于传统施工技术的传统的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人员的人员数量,工种组成,施工材料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要求。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施工人员的技术的。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经验的施工人员越来越不容易找到。而预制装配式技术对于人员数量,工种组成,施工材料这些因素相比于传统施工技术依赖度较低。而且预制装配式技术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将施工时的施工材料与种类都进行了归类处理,使得在数量与种类都大大减少了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3 预制装配式建筑存在的技术难题

3.1 平面不规则和组件数量约束之间的矛盾

施工方对建筑物的平面通过对地形,运用性能,外貌形状等要求考虑后确定的。但是平面的形状多种多样,厂家如果对每一种不同形状的平面都进行差异化的模具生产。那么模具的的研发费用就太过高昂了,那么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会极低,不在具备现实操作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预制装配式建筑与非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对于不规则的平面要根据提前设计的预案进行现浇混凝土的办法,对于规则的平面要规范构件使用流程。

3.2 组件运送,吊装过程中的要求

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在进行吊装时,正常情况下这些预制构件会设立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的吊装点,对这些吊装点的选择要求必须考虑到塔吊旋转半径范围是否满足,运输路线是否方便等因素。对于组件在运送与吊装过程中开裂的现象可以通过加强制作运输组件的构造配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

4.1 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

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作业阶段,要求施工人员针对混凝土浇筑磨具以及预制构件内部钢筋材料实现严格质量检查,混凝土磨具及钢筋材料质量达到建筑工程建设需求,然后实施刷漆涂抹工作,重点在预制构件表面涂刷一定厚度的隔离剂,然后再开展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作业,其能够有效保障混凝土浇筑均匀性。同时浇筑作业开展前,施工人员应针对待浇筑预制构件实施严格质量检测,假使浇筑作业时预制构件发生明显变形情况时,针对这种问题,时队伍应当停止整体浇筑作业,然后开展相应问题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预制构件混凝土结构实施有效补救,进而降低变形问题对于预制装配式施工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另外,具体浇筑作业阶段,施工队伍可采用插入式搅拌方式,其要求插入搅拌设备对于预制构件的内部钢筋结构及稳定性均不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预制构件混凝土相关施工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员重点针对预制构件实施表面养护作业,进而确保整体作业质量达到工程要求。

4.2 构件运输和储存

预制构件运输及储存阶段,重点实施预制构件加固处理,并添加各种缓冲材料,运输路线尽量选择平坦道路,并且保证预制构件储存空间干燥性及封闭性,防止出现预制构件储存受潮情况。

4.3 预制构件吊装作业

通常预制构件吊装作业流程常采用湿式系统以及干式系统,其中湿式系统操作作业具体为设置预制构件安装小样,然后依次开展预制柱、预制大梁、预制小梁、楼板、建筑物外墙、阳台以及楼梯等安装作业,再完成混凝土浇筑、电气设备安装以及灌浆处理等工序。湿式系统作业相对复杂,其主要在建筑墙体保留相应的锚筋,保证锚筋可深入叠合现浇层,接下来开展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楼板与建筑物上部使用现浇混凝土浇筑方式,其余部分则利用铁件进行连接,这样使得建筑下部能够与铁件之间保留一点间隙,提升整体建筑抗震能力。

4.4 预制构件之间连接作业

实际预制装配式施工作业阶段,用于预制构件连接方式及相关技术较多,本文选择较为常规的连接方式进行阐述,具体为机械式连接方式以及现浇式连接方式,其中机械式连接方式重点利用机械式持续套筒实施预制构件连续性灌浆作业,灌注大量高强度低收缩性混凝土,实现预制构件有效连接,其不仅加强连接位置稳固性,还可达到相关工程质量及安全要求,但上述连接方式针对预制构件使用的钢筋质量要求过高。现浇式连接方式应用较多,这种连接方法主要用于连接一些预制构件,并针对混凝土浇筑模型具有一定要求。具体预制构件连接阶段,施工团队根据工程质量实际情况筛选适当的预制构件连接方式,进而确保预制构件连接作业达到工程要求。

5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作为我国建筑工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导致的不同地区温度差异,自然环境差异,天气差异以及抗震烈度的不同。要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不断地进行细化根据不同的地域需求进行特别设计。但在满足不同地域需求时还要注意预制装配建筑结构的通用型良好。要做到“全国通用,但又用处不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还要优化施工时的使用的简便程度,将各类建筑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凸显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比如将降减震技术与预制装配技术相结合。将保温技术与预制装配技术相结合等。不断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紧紧围绕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式。逐步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已成为今后建筑行业以及建筑结构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团队专业性等诸多因素影响,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限制条件极多,其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并且认真做好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作,这样才可从根本上确保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龙莉波,马跃强,赵波,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的创新研究[J].建筑施工,2016,38(3).

[2]李军胜.高层住宅预制装配式建筑及施工技术工艺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5).

论文作者:顾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顾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