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方法新探论文_张立志

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方法新探论文_张立志

张立志 河北省宁晋县贾家口中学

摘要:语文是一门最为综合性、最为贴近生活的基础性学科,它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语言和文字知识,同时也会在其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和能力快速增长、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形的关键阶段,这必然决定了初中语文课在教学中的特殊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体性、激发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活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是每个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打破常规教学,激发学习情趣

所谓常规教学,是指耳熟能详的老得不能再老的那种模式,即讲解每篇课文几乎都要从生字词语开始,然后写作背景、朗读分段、逐段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作业布置。这种模式枯燥乏味,学生耳朵已经听起了老茧,以至于上课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打破常规,就是根据不同文体,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方式授课,让学生觉得每堂课的教学方法都有不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激活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大教育家第斯多慧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打破常规教学,就要让学生感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比如,学习《〈长征组歌〉两首》,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就去网上搜索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飞夺天险、奇兵制胜、艰难跋涉的故事,课上,我跳出常规,采取先小组、后班级发言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钢铁意志的感人事迹,从而完成教学重点。通过讨论,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领略毛主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飞机的情况下能游刃有余地与敌周旋,率军冲出重围的雄才大略。接着我们又一起找出并分享歌词用词的精准,如“敌重兵,压黔境”的“压”字、“乌江天险重飞渡”的“重”字、“敌人弃甲丢烟枪”的“丢”字、“雪山低头迎远客”的“低”“迎”字等等,通过换词比较,学生懂得了这些词语以一当十的精妙。整堂课上,教师没有一厢情愿地喋喋不休,完全是引领大家走向了“知识的彼岸”,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地张扬,学习的有效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自主学习,尊重个性感悟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习者都不能一味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的意义。为此,《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建构性以及内在的驱动力。其实,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式理论就早已指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产生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十分尊重并加强学生的这种自主性,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则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形成良性循环的最好方法。我在教学中,努力实践这样的理念,强化课前预习,在教学预设上,给学生的个性感悟腾出一定的时间,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比如,学习《悼念玛丽?居里》一文,我要求学生去网上搜索玛丽?居里的有关资料,在常规性地布置了预习作业外,还增加了一题:你对爱因斯坦的这篇悼词有何不同的看法?学习中,有好几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这篇悼词还有不尽善尽美之处。悼词谈到玛丽?居里在人格方面的魅力固然有别开生面之感,但是,作为一名在研究工作中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其悼词中没有提到她在科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应该是个不足。另有学生反驳说,玛丽?居里的科学成就人所共知,不说也罢,但其品德很少有人知道,着重去谈无可厚非。学生意见相左正是他们自主学习勇于探讨的体现,不管对错,教师都应该尊重这样的学习感悟。

三、引导学生探究,激活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学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在全球都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当然得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即《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种方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种学习方式能否培养成功,关键在引导。初中学生毕竟年龄还不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还有待于教师去很好地启发。启发得当,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被有效地激活。比如,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我让学生续写《下课以后的韩麦尔》,借此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位如此爱国的乡村教师,在自己的国土遭受侵略以后会有怎样的实际行动。无疑,这样的题目会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了《孔乙己》,我让学生续写《那夜,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孔乙己的性格去合理地思维。

四、尊重体验,鼓励质疑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尤其体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上。尊重每位学生的真实感受是培养学生质疑品质的前提,《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我以“一个……的皇帝”的形式要求学生给课文加个副标题,结果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被激发出来,同学们纷纷从不同角度概括了皇帝的性格,这样做不仅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激励了学生大胆的质疑。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每讲授完一篇课文,我都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找一找有没有对课文不理解或有不同见解的地方,有的问题是我在课堂上故意不讲,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解决。《春》一课中“大小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里的“闹”字的作用我就没讲,就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但是有一次,还真碰到个难题,在讲解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有位学生提出“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问为什么用“那朵流星”而不用“那颗流星”,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书后习题也没有这道题,于是课堂上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讨论,得出结论:作者抓住了流星昙花一现的特点,把流星比做了花。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民主气氛,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多种方法有机配合。文无定法,语文教学亦无定法。

论文作者:张立志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方法新探论文_张立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