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翻译硕士教育现状论文_石琳琳

浅谈高校翻译硕士教育现状论文_石琳琳

(上海大学,200444)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持续繁荣发展,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翻译硕士以其专业培养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大量的MTI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了解翻译学习者的教育与就业情况对于改善高校翻译教与学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旨在通过调查MTI学生就读期间的学习情况与毕业后就业的情况,了解和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为MTI培养方案的改善和MTI学生择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译硕士;生源;就业

一、引言

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使之成为继MBA等后的第十八种专业学位。截至2011年3月,全国已经有两批、40多所高校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不但标志着翻译从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从而结束了我国内地高校没有独立翻译专业的历史,同时也标志着翻译人才的培养初步形成了学术型和职业型两种明晰的走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理念就是为了应对不断“专业化、职业化和技能化”翻译产业发展状况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实务人才。

二、生源质量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对生源质量评价的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生源结构和综合素质,二是个体和整体指标。通过对上海某大学2015-2017年的MTI硕士研究生生源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其生源质量。据分析本校MTI生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生源数量充足,但生源质量有待提高。其中报考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涨幅较大,211高校的数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985及211高校所占比例较小。报考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即翻译硕士专业的发展,影响力逐渐增强,其次是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吸引力。但是优质生源的比例较小,主要原因是大学的宣传力度小和固有形象的影响。2.入学考试竞争激烈,2015-2017年此大学的报录比在5:1左右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同时期全国研究生的报录比在2.5:1左右,而且分数线要高于同期的翻译硕士国家线,说明此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的吸引力和难度逐渐提高。3.地区之间生源分布不平衡,生源向上海高校和南方院校聚集。其中生源是南方院校的数量约是北方院校的两倍,主要原因是考生希望就近的心理和大学的地区影响力主要在南方。

三、课程设置

此大学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07)《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为《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除了《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的政治理论、中国语言文化、翻译概论等课程外,还设置多门其它课程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数量多,这是由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国务院学位办,2007,p.1)。课程数量多有利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要求的复合型翻译人才。与传统的翻译学硕士不同,翻译专业硕士要求授课教师不能单单运用授课教学法,要将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语料库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二是重视翻译实践,符合市场需求。MTI课程设置应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并充分考虑各地区翻译市场的真实需求。各个培养单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师资特点,设置适应本地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海作为中心城市,因其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区位优势,对商贸翻译、外事翻译、会议口译等人才需求量较大。学校开设了经贸翻译、传媒翻译等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学校设置了多领域的翻译实践课程和一定难度的翻译实践任务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与翻译硕士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考察与实习,在翻译公司或出版社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真实翻译项目的工作流程,了解翻译市场及翻译行业的发展状况,增长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三是课程体系模块不完整。通过对比课程体系模块后发现,学校对跨学科课程模块不够重视。此外,课程设置凌乱且随意性大。纵观课程设置方案,如西安交通大学围绕医学翻译这一特色,先后开设了医学英语词汇学、医学英语文献选读、基础医学翻译实务、临床医学翻译实务、中医翻译实务等课程,形成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但本校开设了涉及商贸、外事等多领域的翻译实践课程,但大都是蜻蜓点水,并没有形成某一领域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不利于专业性,翻译人才的培养,缺乏体现本校培养特色的课程,学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师资特色,设置能够体现各自培养特色的课程。

四、就业情况

翻译硕士(MTI)旨在培养复合型、实践型、应用型翻译人才。根据统计结果,三届MTI毕业生在学校、银行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左右,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在私企工作,但从事职业翻译的学生寥寥无几,持续走低的对口就业率表明MTI教学和培养急需改革和创新。

通过统计三届英语MTI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省份可以看出,本科就读于全国各地大学的学生,研究生阶段选择上海高校,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留沪。此外,由于不同的毕业生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环境有很大差异,也造成就业地选择的不同。重点高校、高学历或紧缺专业的毕业生,因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而面临较小的流动障碍,因此离开生源地到全国范围的劳动力市场择业的可能性更大。而之所以更加倾向于留在院校地就业,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对院校地的固有偏好,一些学生在进行就学选择时就考虑过将来毕业时留在此地就业。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特征决定了我国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多集中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直辖市或省会城市,而这些地方也恰恰能为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工作机会。

五、结论

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发现,毕业后很多学生没有从事笔译工作,与其报考动机不一致。同时笔者发现MTI笔译学生的就业,与其就读期间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可忽略的联系。有诸多原因影响学习效果,包括学生入学时水平达不到MTI培养目标;学习过程中课程设置缺乏特色,理论偏多,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减弱,专业知识单薄或单一,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向上不能与翻译市场接轨。这一研究表明,MTI笔译专业的教与学仍面临问题与挑战,学校仍需适时改进培养方案,帮助MTI笔译学生从根本上改善就业困难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曹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

[2]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性培养方案》的通知.(2007).学位办78号.

[3]何瑞清.对翻译硕士(MTI)笔译方向课程设置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4]黄友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J].中国翻译,2010

[5]李汉邦,赵婷婷,赵哲.大众化进程中的研究生生源质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

[6]李近瑶,钱旅扬,陈勇.南京医科大学1978-2004年研究生生源情况分析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

论文作者:石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谈高校翻译硕士教育现状论文_石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