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历史文脉是城市的灵魂所在,是城市地域差异的根源。而城市公共文化中心作为展示城市发展的载体,应当承担起历史文脉的展示与传承责任。本文通过对大冶公共文化中心的方案设计介绍,探讨了基于城市历史文脉下的文化建筑设计思路。
关键词:大冶市;公共文化中心;青铜文化
Historical Context acts as the soul of city culture,which leads to differentiation of cities. As an important physical form of city Historical Context,City Public Cultural Center is responsible for culture sprea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a kind of design method of cultural architecture with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Keywords:Daye,City Public cultural center,Bronze Culture
1.概述
1.1项目区位
大冶市公共文化中心项目位于大冶市尹家湖畔,城展路西侧,主城区东侧的半岛区域,与主城区隔湖相望。项目用地交通便利,具有独特的湖岸景观优势。基地呈梭型,南北长约272米,东西长约176米,总用地面积31102.27㎡,净用地面积28601㎡,用地地势东高西低,高差接近10m。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3665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5300㎡,地下建筑面积11320㎡。
1.2功能定位
大冶公共文化中心定位于包含剧院,城市规划馆,城市展览馆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馆。其中剧院16000㎡、城市展览馆4000㎡,规划展览馆5300㎡。
剧院定位特大型乙等剧院,包含影院及其配套用房;城市规划馆定位为给市民提供规划展示的场所,包含城市规划模型展示厅,数字展示厅,未来城市展示厅等功能;城市展示馆定位于为市民提供城市展示,培训等功能场所。
2.城市文脉的提取
2.1 青铜文化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武汉、鄂州、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境内矿产丰富,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已发现和探明的的大小矿床273处,是全国六大铜矿生产基地,其历史悠久,为世界青铜文化的发祥地。因冶炼业发达,夏商时以铸造酒皿闻名,宋乾德年间建大冶县,取“大兴炉冶之意”。
2.2 古铜矿遗址
位于大冶城西南部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南北长约2千米,东西宽约1千米,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生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殷商时期古铜矿遗址,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3.建筑设计
大冶公共文化中心设计以“千年铜都”的精神文化为魂,采用青铜鼎与采矿冶炼意向,结合现代建筑手法演变而成
3.1 形体生成
由于剧院专业性较强,其空间形体有明确的尺度要求,高度达30米,建筑面积16000㎡。而城市展示馆与规划馆空间灵活,面积均在4000-5000㎡之间。通过多组形体关系对比分析,将30米高的剧院置于用地北侧形成整个建筑群的形象主体,同时也成为整个半岛的制高点,18米高的城展馆与规划馆则由剧场平缓向南顺着梭形基地轮廓绕出,其形体关系最为契合(如 图 1)。
图1 形体关系(作者自绘)
3.2 青铜铸鼎——历史之韵的体现
为了彰显青铜文化,建筑形象主体以青铜圆鼎为原型,铭刻青铜纹理。城展馆与规划馆从地段西侧破土而出,沿梭形基地轮廓盘绕向上,与东侧圆形剧场衔接(如图 2)。建筑结合自然流畅的地形,与当地劲酒精神意境暗合(如图 3)。
图5 采矿矿道
3.3 景观设计
建筑结合地势高差进行覆土下沉设计。演艺中心与规划馆、城展馆内聚形成的入口广场与现有滨湖广场结合,形成连续的景观通廊,既使得建筑体量消融与基地自然环境中,同时保障基地内排水通畅,打造生态和谐的滨水建筑景观。
临城市道路一侧,以城展馆与剧场之间围合形成半月形的下沉广场,呼应大冶铜绿山矿坑形成层层跌落的景观。在夜晚也提供了场地的照明。
临湖一侧景观结合现有广场与地势高差,以植物色彩分类形成三个层级,使整个小岛在不同季节从呈现出多层次的瑰丽景观,(如图 6)同时地面铺种不同种类雨水治理植物,达到生物雨水自净的效果。
图7 各层平面及流线示意(作者自绘)
4.内部功能设计
建筑群北侧形象主体为剧场,南侧地下一层为城展馆,一层二层为规划馆,室内通过规划馆二层公共平台联系。各馆后勤及演职人员入口位于西侧临湖面,将公众入口面向东侧的城市道路。户外则通过中间的共享广场作为核心户外空间相互联系。
4.1 剧场
剧场满足1500人同时入席,以东西方向为轴,采用十字形剧场布局,能满足各种舞台机械变化,适合各种大型剧目的演出要求。
一层:主要包含大剧院池座部分、贵宾室及相应配套用房,北侧分别设置主舞台,侧舞台,演员门厅,演员候场区,化妆间,布景组装间及相应服务用房。
二层:主要包含大剧院池座部分、电影院入口门厅,服装间,化妆间及卫生间等配套服务用房。
三层:主要包含大剧院楼座部分、乐队休息室、大小化妆间、贵宾化妆间以及剧院办公等配套服务用房。
四层:包含电影院前厅及放映厅、剧院排练室,道具制作维修间、服装制作维修间、软景制作维修间等配套用房。
地下一层:社会停车场及舞台配套设备用房。
4.2 城市规划馆及城市展览馆
一层:包含城市展览馆门厅、休息厅、展厅及配套用房
二层:包含城市规划展示门厅,城市规划展示厅、数字影像展厅、未来城市体验展厅及相应配套服务用房。
三层:包含多功能厅及休息厅、办公等配套服务用房。(如图 7)
5.交通流线组织
根据地形现状情况,规划中的城展路为主要车行道路联系基地与城市道路,主要人流主要来自于城展路。
通过对基地区位的详细分析,我们对场地交通的对外衔接做了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势,沿城展路设置2个主要车行出入口,车行道路沿建筑周边顺势而下,并设置2处不同的地下车库出入口;同时结合地形设置局部下层广场。主要人流分两个方向进入综合馆。其中剧院和规划展示馆的主要人流由城展路路面方向直接进入场馆,城市展览馆的主要人流由下沉广场进入,并利用下沉广场合理组织不同人流的出入口。
6.结语
公共文化中心作为城市客厅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特性。大冶公共文化中心的设计方案正是基于对大冶城市历史文化以及功能解读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在设计中充分尊重青铜文化,以建筑语汇转译城市文化,既是对城市文脉的延续,又加强的建筑的在地性,避免千城一面的设计困境,为人们提供一处具有当地独特文化氛围的场所。
论文作者:杜雨珊,林玉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大冶论文; 城市论文; 青铜论文; 大冶市论文; 剧院论文; 文脉论文; 文化中心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