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车组织的规则以及模式与安全措施论文_郭蕊

铁路行车组织的规则以及模式与安全措施论文_郭蕊

国家能源集团神朔铁路分公司 陕西神木 719316

摘要: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航空、水路、公路、铁路等,其中占据着最重要位置的则是铁路运输。随着我国铁路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铁路运输迅速发展,它的运输量在交通书行业中占据着最大的比例,其与运输效率之间的矛盾也暴露在大众眼前。为了使铁路行业能够进一步的发展,必须通过合理的铁路行车组织的规则来缓解铁路运输效率的矛盾。这篇文章阐述了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规则,讨论了一些基本模式以及对如何保持铁路行车组织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铁路行车组织 规则 模式 安全措施

引言:我国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每一种交通方式都有其特点。航空速度快,但是价格昂贵;水运成本低,但是速度较慢;而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则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优点。因此,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中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铁路运输。铁路运输中的行车规则指的是通过各种技术、设备,合理安排列车的运输,提高列车的运输效率。

一、我国现阶段铁路行车组织的现状以及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铁路行车组织的现状是比较良好的,但是由于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比较晚,崛起时间短,无法满足我国现在庞大的运输量,而且对于铁路运输设备的使用不合理、不充分。目前来讲,我国的行车组织仍有一些缺陷。比如,城市之间的客运能力较差,铁路运输速度较慢等;铁路调度不合理,有的线路拥挤,有的线路使用率却极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铁路网铺设较少;铁路设施老旧等。

良好的铁路行车组织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各个城市之间的铁路网将整个中国联系起来,便于城市之间的交流与物资的流动。而且,铁路行业是我国最先发展起来的产业,大型企业设备与原材料的运输推动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相对的,只有交通便捷,才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发展。除此之外,人们日常外出时也经常会选择铁路这种交通方式,铁路为人们带来了出行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平。最后,铁路行车组织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健全、高效的铁路行车组织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制定铁路行车组织的标准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努力保证铁路行车的安全与高效。

二、铁路行车组织的规则

铁路运输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最佳选择,使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我国铁路网的完善,铁路行车组织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完善的铁路行车组织将全国各地联合起来,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沟通;而且铁路运输在我国各大行业中属于先进行业,能够促进区域的繁荣发展,铁路运输可以将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运输到企业所需指定的位置,这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铁路也是人们日常出行中的最佳选择方式,科学合理的铁路行车组织能够更加方便人们对列车的使用,不断完善人们的物质需求。因此,铁路行车组织规划的合理性对当地的规划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使铁路的运行更加合理,必须要制定合理的行车组织规则,而制定规则的前提就是要有技术标准,同时还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在制定铁路行车组织的规则时必须要遵守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任何行业中都必须要遵守的原则,而运输行业更是关键。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铁路运行安全问题。按时、定期的列车进行安全检查,当列车引进新的设备时,更需要做好检查和维修工作。如果在铁路运行过程中,需要变更线路时,必须要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出预防方案。第二个原则,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指的是必须要对列车的路线和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错开高峰期,避免发生堵车的状况,使列车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运输。第三个原则,高效性原则。在列车的运输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优化的措施,提高行车效率,比如提高检票时效率。这样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运输,而且能够更加方便铁路部门的工作。第四个原则,经济性原则。为了铁路运输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在铁路的运输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合理安排运输量、控制列车的行驶速度,这些都能够提高铁路的经济性。

三、铁路行车组织模式与未来行车组织模式

3.1基本模式

我国铁路传统的行车组织的基本模式是24小时客车货车混行。这种模式是指在保障客运的基础上满足货车需要,这样能够发挥铁路的最大作用,而且能够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这种行车模式是在我国建国初期形成的,目的是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在建国初期,如何发挥铁路的更大作用;如何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当时所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到了90年代的国民经济发展时期,经济发展,人们的需求发生改变,传统的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模式已经不适用了,因此需要对铁路行车组织的模式进行调整,但是就目前而讲,24小时客车货车混行仍是最基本的行车组织模式。

3.2客货分线行车

客货分线行车,指的是目的地相同的客车和货车走不同的路线。根据列车的行驶速度和线路要求,设计出最适合的行车方案,两者之间互不干扰。客货分线行车与24小时客车货车混行是相对的。当铁路干线忙碌时,最适合采用客货分线的行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列车的使用效率,也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所以在干线繁忙时,为了解决运输量快速增加的问题,最好采用客货分线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分时段行车

由于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不同,选择将客运与货运的运行时段分隔开,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举例来说,客运都在白天运行,到了夜晚便运行货运;或者在白天时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到了夜间则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这种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由于车速差异导致的通行率的问题。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也能够提高铁路货运的经济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会出现某些设备使用过度,而另一些设备则使用效率低的问题,这便导致存在了一些安全隐患,需要铁路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以重视。

3.4按行车辆分时段运行

为了克服客车货车混跑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制定出了按行车辆分时段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实现设备的最大利用化,而且还可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就目前来讲,这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铁路行车组织模式。

3.5未来行车组织模式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交通行业一定会更快的发展,那么未来的铁路行车模式一定是智能化、高速化的行车模式。在铁路的运行过程中将由智能系统全权掌握,由工作人员进行辅助。智能系统中将包含了任何有可能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及解决方案。针对各种确定因素,比如运行路线;不确定因素,比如恶劣的天气情况、自然灾害等都会有预先的防范措施及解决措施,争取在发生意外的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减少损失。而且这个智能系统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车组织方案,选择最适合的行车时间和行车路线,从而提升行车效率与运输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够提升列车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

4.1设备缺陷或故障

在铁路行车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设备出现问题导致安全问题。设备可能会在各个方面出现问题,比如材质不合格、安装出现错误或设备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维修等。设备极有可能突然出现故障,这便导致了铁路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因此,必须严格要求设备,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材料的选用都需要严格遵循标准,消除在铁路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4.2人的偶然失误

铁路运行过程中都是由人操作的,而人具有不稳定性,极有可能因为各种问题而导致出现失误。因此,必须要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而且要防范任何对工作人员造成影响的因素,因为工作人员的一个小小的失误,极有可能造成铁路运行的重大安全事故。

4.3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分为自然环境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自然环境影响指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比如,高温环境会导致人们出现烦闷的心情;寒冷的环境会导致人们行动不便,操作极有可能出现失误;而噪音环境则会使警报系统无法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的措施;暴风雪等天气会对铁路轨道造成侵蚀现象;铁路一些设备经常暴露在外,很容易受到腐蚀影响。社会环境影响指的是人们家庭、社会风气等影响,比如说可能会受金钱的诱惑去进行破坏铁路、偷盗铁路设备等,这些都对铁路安全埋下了隐患。

五、铁路行车组织的安全管理措施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人员、设备和环境等,这些都会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根据各个方面引起的安全隐患制定出不同的预防措施,提高列车在行车时的安全性。

5.1遵循风险识别原则

(1)系统性原则。铁路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它可能隐藏在铁路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因此,必须要系统的识别铁路安全隐患。必须要从细节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采取风险责任制,让负责人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同时还要从各个方面排查安全隐患,比如,员工的综合素质、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这些因素都是进行排查的重点。负责人必须要重视安全隐患问题,将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各层面、各岗位上,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安全管控。

(2)有效性原则。铁路安全运行的客观规律是铁路行车组织安全管理所必须要遵循的,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对铁路行车组织的安全进行规范。管理理念必须要贴合实际、符合事实,不能采取生搬硬套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能够提高安全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3)专业性原则。对铁路运行进行风险识别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铁路运行的安全问题是铁路运行中的最需要注重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工作人员以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安全识别,保证铁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5.2明确风险识别内容

(1)对物的防范。在安装、运用设备时,必须要严格阅读设备说明书中的性能及保修要求,及时整理维修档案和检测数据,这些都是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参考的资料。同时需要对设备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比如设计、制造、维修、使用等环节。对任何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都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与排查,这能够更好地提高铁路行车组织的安全性。

(2)对人的防范。对人的防范指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方面的加强,要完善岗位责任制,提高负责人的责任心。同时要对每个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种都要制定一个严格的监督系统,对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不规范操作及时进行纠正,将还处在萌芽阶段的风险扼杀。

(3)对环境的防范。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铁路运行环境也具有着重大的影响。大雾、风雪、冰冻等自然灾害都会对铁路运行的安全产生影响;而泥石流、地震等对铁路沿线造成危险。因此必须要严格监控天气预报,建立、健全铁路运行的环境安全监测系统,能够在自然灾害发生前有所准备,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性。

结束语:铁路运输方式与其他运输方式比较而言,具有显而易见的特点,比如,运输量大、成本低、速度快等,是人们日常出行和运输的主要选择方式。但就我国目前飞速发展的经济而言,当前的铁路行车组织模式已经不适用。为了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和运输效率,必须要加强处理铁路行车组织规则和安全措施,从影响铁路安全的因素分析,遵循着风险识别的原则,通过对各种因素的防范、从多个角度进行规

参考文献:

[1]刘翔.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的铁路行车组织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23):224.

[2]庞耀峰.铁路行车组织与调度策略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10):191-192.

[3]高健.铁路行车组织的规则以及模式与安全措施[J].智能城市,2017,3(03):328.

[4]宋振刚.铁路行车组织的规则以及模式与安全措施[J].信息化建设,2015(08):195.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

论文作者:郭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  ;  ;  ;  ;  ;  ;  ;  

铁路行车组织的规则以及模式与安全措施论文_郭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