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研究论文_蒋伟

湖北省随州市建筑设计院 湖北随州 441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升。目前,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针对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观逐渐融入建筑设计过程中。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建筑节能,提升建筑设计效率,最终实现绿色化建筑。对于此,本文分析了生态建筑观的内涵,并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观;应用研究

1 生态建筑观的内涵

1.1 生态建筑观的含义

所谓的生态建筑观,是将整个建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设计使得建筑内外达成一种平衡。同时,生态建筑观还要求,建筑内部能够将各种资源有效的循环起来,使得整个建筑能耗降低、污染减少、排放为零。生态建筑观要求整个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拥有自我洁净和自我调节的功能,使其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建筑系统。生态建筑观有助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我国整个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将生态建筑观融入建筑设计中,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仅提升了建筑工程设计水平,也减轻了对于环境的污染。

1.2 生态建筑观的特征

1.2.1以人为本

生态建筑观首先要求建筑内部环境适宜,适宜人居,健康无害,能够最大化地满足人们的生活各项需求。建筑毕竟是为人们的实际居住服务的,所以,一切的建筑设计都需要以人为本,人的需求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等对实际的建筑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

1.2.2以自然为核心

生态建筑观要以自然为核心,应当协调好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充分利用建筑周围的自然资源。

1.2.3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生态建筑观强调的是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之间的协调统一,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能够有效地推动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1.3 生态建筑观的重要性

1.3.1生态建筑观是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必然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生态建筑观牢牢抓住节能环保的理念,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经济利益与自然环境利益的统一。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建筑观必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涵。

1.3.2生态建筑观给整个建筑行业提供发展保障

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生态建筑观有助于整个建筑行业的自我提升,能够为行业的自我创新、自我发展提供动力。再加上广大人民群众愈加重视自然环境与生活舒适度的协调,必然会选择更加生态化的建筑,从而加速整个建筑行业的自我淘汰。因此,牢牢把握住生态建筑观,能够为建筑行业提供发展的保障,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更进一步发展。

2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

2.1 实现个性化建筑

基于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时,依据方案设计的内容,开展建筑建造,进而展现个性化理念。除此之外,要融合创造性理念,确保建筑的个性化设计,可以引发人们共鸣。将施工区域的特点,同环境有机融合,最大程度上把握设计尺寸,以立体或者平面等形式展现出来,彰显建筑的个性化特点。在设计时,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原则,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满足多样化建筑使用需求。(2)基于人们对建筑的各类需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杜绝过度开发。采取科学的布局以及规划手段,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建筑空间,满足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在进行空间布局时,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行为习惯,合理设计,使其能够感受贴心服务;对建筑室内设计,要从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合理规划设计;对于交通设计,基于安全和出行考虑,合理控制停车场和小区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环境。

2.2 体现绿色室内空间

绿色室内空间的设计,主要是从建筑技术以及材料等方面来体现。比如,在建筑造型以及功能方面,体现环境协调;在空间设计和建筑外部,体现建筑绿色。通过适当引入室外环境,促使建筑室内空间的生态化。设计人员可以巧用设计手法,进行内庭院和共享大厅等的设计,设计加盖开启屋顶,依据季节以及时间的变化,采取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方式,实现对建筑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构造一体化的建筑室内室外空间。再比如,运用绿化栽植以及引廊入室等手法,打造室内景观。

对于室内环境,在设计时,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1)风环境。居住环境的构成中,风环境是主要内容。若建筑空间布局不合理,则会影响着环境质量。比如,通风不良等。因此,规划设计风环境,要合理布置平面,强化对空间美观性和实用性的把控。分析气流因素和其他因素对通风的影响,进而采取优化措施。采用自然通风设计手段,比如快门等,保证自然通风的效果,同时保证建筑室内的温度和采光度等。(2)日照设计和遮阳设计。影响建筑室内环境的因素中,阳光以及热辐射为主要因素。在进行遮阳设计时,要结合围护结构自身遮阳或者百叶窗等特点,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室内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减少热辐射。可结合建筑所在地理以及气候,通过科学计算,优化建筑总体布局以及单体的关系,做好阳光和照明等的全面分析,看是否达到国家要求。(3)控制建筑室内噪声。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构建控制噪声系统。比如,将施工以及主要交通线相互分开,进而避免交通干线噪声。合理选择建设位置,减少噪声的影响。除此之外,通过双玻璃窗交错设计的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噪音,同时避免影响自然通风效果。图1为生态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实现。

图1生态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实现

2.3 建筑节能化

生态建筑观的运用,在建筑设计时,贯彻节能理念和环保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对减少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利用太阳能板,对房屋建筑的屋顶进行装饰,吸收太阳能,利用能量转换装置,使其成为电能,供建筑内部照明以及电力设备运行使用。再比如,利用雨水循环再利用系统,收集雨水,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建筑设计过程中,全面贯彻生态建筑观,从建筑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和可再生材料等,为建筑工程建设,提供多样化选择,提高建筑的环保水平。比如,选择新型玻璃材料,通过合理配置以及利用,一方面保证建筑内部的保暖性,同时保证采光效果;另一方面,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设计中,可采取的节能措施较多,具体如下:(1)降低热损失。具体实践中,通过强化对建筑密度和朝向以及结构等的把控,减少热损失。(2)合理控制门窗比、优化墙体和屋顶等的把控,优化围护结构设计,进而减少能量损失。

结语

生态建筑观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要点,应当牢牢把握这一观点,强调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最终完成以生态建筑观为核心的新设计。做好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初冬.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8,4(16):51-52.

[2]付玉广.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26):97-98.

[3]袁龙艳.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74.

论文作者:蒋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研究论文_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