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有了很大进展,“互联网+”农业经济的模式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农业全面融合发展的过程。伴随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已经成为调配土地资源、控制成本、调整劳动力的管家要素,并且逐步构成了信息生产力。“互联网+”农业经济是其直接作用于农作物产业链全过程的结果,是转变传统农业生产与营销模式,增强产品信息流通,优化重构产业的巨大能量。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引言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农业对促进国家繁荣富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保证社会秩序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新时期,各行各业都在调整产业结构,但是农业生产模式单一、农产品标准化不足、农村互联网基础差、没有完善的物流链等问题,都在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与广泛的运用,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互联网+农业”简述
所谓“互联网+”,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实现对实际经济体的生产要素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将网络信息的各类优势,融入各行各业的生产中,进而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就是基于这个背景出现的,其将现代化科技融入农业发展中,借助信息科技的创新性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更高的经济利益,推动新型的农产品朝着系统化、产业化、智能化、全面化发展。其重要的发展模式一共有3种:其一是生产模式的革新,通过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生产的目的,通过互联网对农业生产,资源配置等进行重新整合处理,提高其利用率,进而推进农业生产趋向于合理化模式。其二,是销售模式的革新,借助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线上销售的模式,还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有效推广,行之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利益。其三,在于经济活动的沟通交流上,网络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方、代理方的交流沟通,进而实现农产品更好的销售,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2促进“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1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在农村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下,要进一步转化服务功能,基于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角度,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新动力。“互联网+”农业作为当前社会的新服务业态,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分析市场的需求,推动农户+企业转变为农户+互联网,让农民能够直接参与到产品增值的过程中,从而消除以往中间商层层剥利的很多环节,化解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实现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的服务化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是电子商务化。农业服务业现已在电商平台形成了3种模式:交易服务;网络支撑服务,即线上支付、物流快递、数据分析等,有助于规模化生产;商务衍生服务,主要是指网络平台上的某种应用服务,包括产业链的增值服务及其他产业链拓展。其中,第3类的衍生服务主要用于线上的订单生产,这同增值服务共同形成了农户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也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搭建相应的支撑平台是化解农民与企业利益矛盾的有效途径。在以前,农业经济一般呈现出家庭经营的特征,虽然增强了个性化定制,但也存在成本高的问题。“互联网+”则破除了家庭经营的弱势,与之相对应的网络个性化定制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可以把产品同质化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转型升级,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个性化定制自主经营,与农业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有效衔接。
2.2 最大程度整合农业资源
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提高其实际利用率的最佳方式,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资源整合至关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背景,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现有的资源信息汇总并分析,就某个区域而言,对其区域内的土壤条件、水源情况、温度变化等条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有效且全面的信息检索,对自身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对当下农业市场的发展状况也要慎重分析,最终通过数据的整合,实现对为了市场走向预测以及生产量的规划。
2.3 将“互联网+现代农业”基础上的新创意元素添加到农业产业的发展中
对农业的产业模式、经营模式、生产模式进行创新,实现精准化农业生产及智慧农业。截止目前为止,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比较低,导致很多资源与劳动力出现浪费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率。一是要利用互联网信息、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实现高效和节约,比如工厂化育苗、农田数据采集和监控等;二是要加快农机装备的技术创新,比如无人机播种、喷药,实现农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创新,重构农业的生产模式。
2.4 建立多形式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电子商务能够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既发挥迂回经济的专业化分工的效率,又缩短迂回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和消费的距离。电子商务对农业经济的“增加商业机会、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营销周期、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依赖、全天候商业运作”等优势对传统农业产业转型与升级作用巨大。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能够推动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转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但是受传统销售方式的约束,农产品存在“难卖”的问题,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需求收集和价格发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依托农业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为提高农产品品牌形象、拓宽客户群体、改善服务质量、优化销售手段带来了重要影响。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建立电商平台时应当注意人才的选拔、管理模式的选择以及技术需求。农民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建立电商平台。首先,如果原有基础较为稳定的互联网优势,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张和转型;第二,可以将传统批发市场转型为农产品电商平台;第三,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进行品牌包装,打造垂直农产品电商平台,并且逐步扩张品类。
2.5 加强农民综合素质提升
“互联网+农业”模式对于生产者自身素质要求很高,借助互联网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之前,应利用网络技术先对农民的素质进行有效提升。许多地区农民长久以往地进行体力劳动,自主提升意识不强,并且自主学习能力也有限,所以,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农民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及时更新农业生产知识,有条件的可以成立农民培训小组,给学习意识相对较强农民提供学习机会,进而通过自我提升,实现整体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组建“互联网+农业”的专家团队,对农民开展指导工作,提升其互联网应用意识,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农业产业现代化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要在这个“互联网+”农业的利好之年,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发挥驱动作用。不断拓展产品输出市场的形式,由政府部门牵头促进商贸、物流等企业的参与。尽快转变农民的生产、营销理念,引入价值链、产业链等多种管理思维,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钱昕黎.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互联网+”战略途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3):239-240.
[2]任建新.电子商务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乐村淘”精准扶贫[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03):43-44,71.
[3]马志刚.“互联网+”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运行中的探索[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8)
论文作者:李久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互联网论文; 农业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产品论文; 模式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农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