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东源小学 323900
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大有裨益。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深入阅读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导下,小学生以文本对话的形式开展深入阅读恰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一、在文本对话中理解文本语言
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推动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为了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以体现,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同时借助丰富的体验活动,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使得语文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高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存在语文教师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教学实质的现象,造成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缺失。
事实上,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读”与“写”的过程,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同时,与文本进行了沟通交流,从而获取知识。“读”与“写”同样也是小学语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读”、“写”的引导与训练,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内容,具有显著效果,还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在文本对话中触摸文本意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选材上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意境深远、题材多样,能促使小学生展开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小学生性格活泼、天真可爱,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效果。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促其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讨论,从而深入感受文本中没有表达出来的情感,感悟意境。
例如,《小小的船》一文中描绘了夜晚美丽的星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的夜晚都是看不到星星的,更不要说繁星点点。为了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中所描绘的星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首先,可以将一张布满星星的“夜空图”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在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拉上教室的窗帘,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与课文朗读,并把“夜空图”投放到教室的四周。学生睁开眼睛后,会发现自己被美丽的星空所笼罩,在感受到新奇的同时,也会变得很兴奋。在聆听课文朗诵之后,教师可以打开灯,让学生对课文描述的内容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或者是纸上画出自己想到的内容,将自己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无穷的,学生画笔下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小女生画的是自己在星空中快乐地起舞,与外星人一起唱歌。男同学则画的是驾驶航空器在宇宙中自由翱翔。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文本教学,不失为良策,上述教学案例即是如此。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和绘画等自主实践活动,强化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文本意境,实现快乐学习,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三、在文本对话中体验文本情感
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练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文本教学也是同样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深入阅读,与作者进行对话,感悟文本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盘”与“理”的同时,加深对作者情感的领悟,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掌握文字运用方法,提升语言文字基础。
例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史铁生主要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与对自我的忏悔。如何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与感悟这种情感呢?在教学当中,一位教师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这篇课文中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找到对应的语句进行印证。”教师的问题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一个方向,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会对文章内容进行整理,从而回答老师的问题。不同的学生,给出的答案也各不相同,学生认为“躲”、“挡”、“笑”这三个字,可以充分表现出母爱的伟大。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之间相互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对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得更为透彻。
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盘点与梳理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使得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深入对话,促进小学语文人文性、工具性作用的发挥。
总而言之,阅读学习是小学生与阅读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具体阅读效果如何,还是取决于学生自己,教师只能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与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写、演练、绘画、盘点、梳理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以此打造高效的课堂,使得阅读课堂更加精彩、更加高效。
论文作者:陈黎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文本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情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