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贸易形势的新变化_企业经济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贸易形势的新变化_企业经济论文

九十年代以来韩国经济贸易形势之新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经济贸易论文,新变化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末期以来,当人们还沉浸于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经济奇迹时,韩国的经济、贸易形势却发生逆转,各项主要指标令人堪忧,以致在1992年的世界银行最新报告中,韩国已不再被列入亚洲“四小龙”行列,取而代之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文莱。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自60年代直到80年代末,韩国通过实施六个五年计划和分阶段的对外经济贸易战略,一直保持了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势头。但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以来,韩国的经济贸易形势却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种种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率下降,人均GNP增长缓慢。韩国经济自60年经济起飞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自1989年开始,GNP虽仍在增长,增长率却下降了,1992年韩国GNP总值2945亿美元,增长率仅为4.7%,成为8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水平。1993年上半年平均为3.9%。韩国银行曾预测1993年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6%,但最近又修正为5.7%。就是这一数字,韩国经济开发研究院仍认为过于乐观。

2.通货膨胀压力增长,工资水平提高过快。在经济增长放慢的同时,韩国的通货膨胀率却开始上扬,1987年零售物价只上涨3.5%,此后涨幅加大,1992年前10个月上涨6.5%,后开始下降,全年平均上涨4.5%。批发物价上涨率也不比零售物价上涨率低很多,物价上涨伴随着民主化进程中工人罢工此起彼伏,又拉动工资水平的高幅增长,1987年工资上升率为11%,前10个月为6.7%。而同期劳动生产力提高率大大低于工资提高率,高工资和高物价又造成家庭消费和不动产价格的上涨。国内物价上涨自然也要影响出口物价,1988-1992年出口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3.5%、6.9%、0.9%、1.4%和-0.1%。

3.财政、金融的变革。韩国的财政体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按政府职能划分支出范围。归中央政府支配的国税有15种,包括个人所得税、法人税、土地超过利得税及关税等;中央的支出主要有国防、外交、经济开发费、中央政府行政费,以及向地方政府转移支出的“地方财政交付金”。归地方政府支配的地方税也有15种,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地域开发税等;地方的支出主要有地方政府行政费、区域社会福利费、经济开发费、文化教育费。地方财政所需费用原则上自行解决,但因地区间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源分布不同而不能满足的部分,通过中央政府将“地方财政交付金”以收入转移支付制度的形式补助给地方政府。韩国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是减免税政策走入死胡同,出现滥用减免税、税收减免扩大化和长期化;二是税制僵化,征税效率低,虽名义税率高,实际有效税率低;三是税负不公平扩大,直接税比例下降,间接税比例上升,资产收入低税率,加剧了分配不公。

4.出口增长乏力,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重新转为逆差。韩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了出口导向的特征,大进大出,1986年以前进口超过出口,且经常项目有逆差。1987-1989年出口分别为462.4亿美元、596.5美元和614.1亿美元,进口分别为385.8亿美元、482亿美元、568.1亿美元,出口增长迅速,且贸易收支和经济收支转为顺差,进入90年代后情况又发生变化,1992年出口766.3亿美元,增长6.6%,进口817.75亿美元,增长0.3%,贸易赤字为51.43亿美元,其中对日本出口16亿美元,进口195亿美元,对日贸易赤字为79亿美元。1990-1992年经常收支赤字为22亿美元、87.28亿美元和46.05亿美元。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下表,显见出口的商品结构好转,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品。

年份商品结构市场结构

轻工业产品 重工业产品 美国 东南亚

1987 41.5 50.6 38.7 10.4

1988 39.4 53.9 35.3 12.8

1989 39.7 53.6 33.1 14.3

1990 38.7 55.2 29.8 16.0

1991 35.2 57.7 25.8 19.3

1992 33.5 59.6①24.0 22.7

注:①前10个月数字。

5.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外债总额回升,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80年代末以来,外国在韩国的直接投资逐年下降,尤其是日本投资大幅度减少。1988年外国投资342项,金额12.82亿美元,增长20%,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1992年外国投资234件,金额8.9亿美元。韩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是借外债,其外债总额1985年曾高达467.29亿美元,人均外债1145美元,是仅次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世界第四大债务国,此后外债总额逐年下降,但进入90年代以后开始回升。

韩国的对外投资始于1967年,但一直进展缓慢。1986年以后,随着韩圆升值、国内工资成本上升和企业对外竞争能力降低,开始重视对外投资。进入90年代以后对外投资得到长足发展,累计对外投资1989-1992年分别为24.78亿美元、35亿美元、40.43亿美元和50亿美元。从结构上看,80年代韩国对外投资的区域以东南亚为主,其次是北美、非洲和中东地区;90年代初对北美、大洋洲、中南美地区的投资不断增加,使北美在韩国对外投资中上升到首位、其次是东南亚和中东地区。1992年以来对北方国家投资大幅度增加,全年对外投资1053项,其中对中国、独联体、越南、柬埔寨、蒙古、波兰、匈牙利的投资557项,占52.9%,其他亚洲国家277项,占26.3%,拉美国家75项,占7.1%,北美地区45项,占4.3%,欧洲地区79项,占7.5%。在投资的行业结构上,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纺织服装业58项,4800万美元,汽车业34项,2.21亿美元,皮革制鞋业33项,3560万美元。

6.韩圆汇率贬值,黄金外汇储备剧增。韩圆对美元的汇率在80年代中后期呈升值势头,但自90年代以来开始贬值。

韩国的黄金外汇储备曾长期处于较低水平,80年代中期以前一般仅够支付1-1.6个月的进口付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低于发展中的重债国。1988年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其外汇储备有了大幅度增加,基本上达到了国际上一般认为应达到的满足3个月进口付汇的水平,1992年已达171.5亿美元。

韩国经贸形势的上述变化,是由90年代以来国内国际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归结起来有:①政经不分的“财阀经济”,衍生了腐败和投机,并造成作为产业中间力量的中小企业脆弱,成为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②民主化运动的副作用和劳动热情下降,追求享乐主义思潮的兴起;③国际经贸环境逆转;④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鼓励对外投资的政策措施,促成了对外投资的迅速增长;⑤外国对韩直接投资减少;⑥韩圆贬值。

韩国政府和企业界对90年代以来经济、贸易、投资、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新变化,是有着清醒认识的,并采取了相应对策。特别是1993年新总统金泳三上台后,为重振韩国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1.制订“新经济100日计划”和“新经济五年计划”,继续推动建立自由化的市场经济。“新经济100日计划”和“新经济五年计划”是韩国为应付经济面临的困难而制订的总纲和宏伟蓝图,它确立了韩国当前和未来的政策走向和基本发展趋势。而为了实现其目标,还必须将其具体化。为此,韩国政府有关部门已陆续出台了“新产业政策”、“金融改革方案”、“税制改革方案”、“贸易发展战略方案”、“土地使用政策方案”、“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等,它们都属于贯彻“新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在推动建成自由化市场经济方面,拟重新调整政府职能,由干预和限制变为对国民提供信息和服务,减少政府对企业不必要的干预和对经济活动过于繁琐的各种规定;防止大企业企业集团过度扩张,以建立公平的竞争秩序;防止土地操作的投机行为,以稳定房地产价格;建立以实名进行财务转移的制度,以保障公正的经济秩序。

2.控制工资增长率,抑制物价上涨。韩国政府将尽一切努力使工资增长率保持在适当水平,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和确保价格稳定。其措施是:对国有企业和私人公司实行工资增幅限制,要求各公司工资增长率低于其利润增长;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准备控制20项日常必需品价格,民间及公共服务费率也纳入控制范围。由“韩国商会”领导的五个经济机构也宣布将共同努力,把各项制成品价格冻结一年,以支持金泳三总统旨在振兴的新经济计划。

3.改革金融体制,调整金融政策,推进金融自由化。韩国金融产业发展审议会所属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委员会1993年5月10日发表的报告书建议:(1)打破银行、保险、证券等各金融机关之间的业务界限,实施开放,实现金融机关的大型化;(2)根除财阀对金融的支配,培育纯属金融的金融财阀;(3)消除政府的各种限制和干涉,依据市场原理运营金融。(4)随着金融机关业务领域的开放,金融界内部竞争的加剧,金融机关倒闭不可避免,为保护客户利益不损失,应实施储蓄保险法。从近期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看,将继续采取紧缩银根政策,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从1992年的18.4%调降为1993年的13-17%;调低存贷款利率水平,再次调整债券发行利率和韩国银行贴现率,另一个重要措施是从1993年8月12日起全国实施金融实名制。所谓金融“实名制”,是指从事金融性的往来活动的当事人或团体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的法律制度。其意义在政治上可暴露和消除企业建立的秘密资金和政界等权力阶层获取的投机资金及受贿资金,在经济上可以更好地保护税收制度的严肃性,为了支持国内企业扩大出口,1993年初公布了“外汇贷款制度修正案”,主要内容有:扩大给国内制造厂家提供的外汇贷款;进出口银行供贷给大企业进口原材料的贷款利率现在为9%,给中小企业的为8.5%,一直是实行的固定利率,为了扶植、支持企业多出口,韩国进出口银行决定,今后借给企业的主要原材料进口所需贷款或原材料进口资金的利率下调4%,使该项利率与国际利率挂钩,即对大企业实行按LIBOR加1%,对中小企业加0.75%的利率。

4.改革财政体制,调整税收安排。根据韩国政府对制定今后5年中期财政计划提出的要求,财政改革包括:优先扶持政府投资企业;通过税制改革,加强财产税制,完善有关土地使用税和特别消费税等税制改善政策资金的支援次序,原来只能从产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购买的国外商标产品,现在所有银行都以贷款,促进无担保贷款的增加;要加强税收制度,越是不容易征税的越要征税,最大限度地防止漏税现象;重新研究各种税的标准,大幅度调整减免税的对象和范围,将根据经济情况确定减税对象标准,对特别行业和企业给予减免税,根据对不劳而获的收入增加税收的政策改善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的重点是扩建社会公共设施,扶植农业、渔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发展技术与大量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了减轻中小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困难,1993年起对中小企业1993-1994年的法人税和所得税削减20-40%,对1万家总资产不足100亿圆的企业,2.5万家从事制造业、矿产业和水产业的企业,1.25万家个体企业实行免税1年的特别政策。此外,为了刺激投资,政府将努力改进管理方式,通过提高竞争力和增加设备投资来振兴经济,特别是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为加速设备投资,政府将动用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增加贷款以资助购买国外设备,主要用于国内机器制造业;把机械类特殊资产的折旧率由目前的50%大幅度提高为90%;企业投资节能设备的15%可视为亏损,自帐目中冲销。

5.改革关税制度,调整进口关税。由于韩国对进口商品所征平均关税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为防止外国以低价出口品发动攻势,减少损失,保护国内产业,韩国已从1993年7-10月制定从量关税率,实行根据进口数量决定关税制的商品主要有农畜产品、部分工业产品和零部件以及价格缓冲幅度较大的产品。韩国提高农副产品进口关税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其出口,因而引起中方强烈不满,要求其取消农产品调节关税,为避免与中国贸易摩擦,又拟1993年底前对部分农产品调节税免征。此外,为提高韩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过去采用许可证制度的出口产品,从1993年6月份改为采用登记制度。过去年出口能力最低50万美元,才能获得出口经营权,现在放宽为5万美元。对乙类出口贸易企业,过去农林产品不包括在出口登记范围内,现在将其划归出口登记范围。过去同一种产品每出口一次都必须获得出口许可证,改为同一种产品如多次出口,获得一次许可证,即可在一定期限内连续出口。过去必须有许可证才能出口的商品,放宽为如该商品出口价值在1万美元以内,可以免办许可证。对规定出口前要检验的商品,1993年底改为实行企业自行检查质量、自我负责的委托检验制度。同时,到1997年,进出口过海关手续将大大简化,过关时间缩短为出口1天,进口3天;海运货物从1996年初开始,空运货物从1997年7月开始,实行不需要出具报表自动过关。

6.继续坚持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并举,推动资本双向流动。在引进外资上,为了改善环境,吸引外资返回,拟对外商来韩投资由外资审议委员会直接审批;对外资企业放宽购买地皮的限制,允许扩大经营范围、扩充支店,简化投资手续,修改有关产业、金融制度规定,调整配备投资环境等;重新划定外国人投资的禁区界限,自1993年7月1日起,对外资逐步开放224种行业中的132种,此前只有43个行业允许外国人以与韩国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投资,224个行业中绝大部分行业不允许外国人投资;允许外商在汉城周围投资办厂;对于来韩投资于尖端科技和名优服务业者给予优惠待遇,允许外国企业在航空、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进行技术开发;在油料、水产、运输等行业允许外商独资。还准备放宽外国人投资股市,把外国人投资股市的上限提高到某一水平。还将允许国内各企业发行海外证券,限定规模在10亿美元以内。迄今已有大宇电子、三星电子、东喜、双龙、三亚、鲜京、东亚建设、现代精工等21家公司计划在今年发行海外证券,拟发行量达16.45亿美元。1993年6月中旬韩国还宣布将在其国内开设第一个外国投资自由区,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计划于1994年初把投资自由区的地域确定下来。在对外投资方面,从1993年9月实施对外投资新政策,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增强产品出口能力。其新政策规定:各企业、集团凡获取先进技术,有助于调整国内产业,促进出口的对外直接投资,予以优先考虑;为避免与国内产业竞争,对房地产、农林业、纺织保险等行业禁止直接对外投资;鼓励国内企业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方面向海外投资。新投资政策的实施,将使韩国对外投资发生较大变化,一是投资主要是控制原料来源,建立行销据点,获取先进技术;二是扩大投资规模,创取更多的外汇;三是广设投资地区,除保持与美、日的传统贸易外,将加强与中小国家和北方国家的贸易往来。为了便于本国出口企业海外经营,从1993年4月1日起,韩国放宽其外汇管制,凡每年对外贸易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可以允许在海个持有1亿美元的外汇,或者持有其年进口总额10%的外汇。此外还允许各公司在国内持有其年进口总额20%的外汇,但不得超过2亿美元。此次放宽外汇管制以后,韩国公司可以将其持有的硬通货在国外购置外国证券或其他资产,但不得购置不动产。在此以前,只有证券商、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投资公司才允许这样做。

7.限制财阀经济,扶持中小企业走出低谷。金泳三认为大企业不合理的业务扩张,已妨碍到小企业的健全成长。为消除“财阀经济”的副作用,他促使各大财阀实行产业专业化,缩小子公司数目,减少财阀内部控股数量,并对中小企业从资金到技术上扩大支援。由于韩国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主要来自私人机构,而不是大中型银行,金融实名制实施使中小金融机构和私人借贷减少,使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受到严重影响,为此,韩国又设立非常对策委员会,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韩国银行已确定了3000亿韩圆的“政策性贷款”,以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大部分中小企业依靠大企业发行的短期债券来保证运营,以债券充当现金,在今后6个月内,改善债券偿还期,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债券偿还时间将由原来的90天延长到120天;支援中小企业产品包销,包括23个政府投资机构在内,共有100个购买机构决定支援中小企业的产品销售,首先购买中小企业的产品。当然,韩国政府为扶植中小企业制定的许多措施,能否得到顺利实施还有待观察。

8.充分发挥各企业集团优势,促进出口创汇增长。针对对外出口连年不振的情况,新政府推出一系列扩大出口的措施,减小行政干预,扭转出口颓势。其做法表现为:一是政府大幅度增加贷款,主要用于具有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潜力的企业,以增强出口竞争力。二是各企业集团联合对外出口,以钢铁、石化、电子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的出口。三是分散出口市场,谋求全方位出口,以钢铁、石化、电子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的出口。三是分散出口市场,谋求全方位出口,积极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四是各主要财团在投资战略上由原来的各公司分散转为集团性整体投资,投资项目更适合当地市场状况,由垄断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转为向发达国家型迈进。

9.注重科研队伍建设,开发新技术产业。韩国新政府拟继续攻克从1992年开始的11项高技术,改善科技开发环境,加强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人才政策,并大力进行产业技术的改造和开发利用。一是增加科研经费,厚植研究开发力量。计划将目前的7万人科研人员增加到1996年11.2万人,增加各公司技术人员的比重,教授以上人员研究经费由目前的300亿圆增加到1996年400亿圆。基础科学研究基金由目前的825亿圆增加到1996年的1135亿圆,政府每年支援企业集团的科研经费由3亿圆增加到6亿圆。二是大力兴建科学技术工业园区。政府计划5年内分别在釜山、大邱、全州和江陵设立4个科学技术工业园区,在首都汉城附近建设一个高技术密集型研究工业园区,以加速产业升级和实现全面均衡发展。三是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政府为保持科技队伍的不断发展,决定对获得重大研究成果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实施重奖,为他们提供养老金,各企业、公司对作出贡献,为企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为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科研人员分别实施不同奖励。此外,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使其减少损失,少担风险,借鉴日本的经验,韩国政府将对中小企业实行技术开发保险制度,并实行政府对开发的新技术予以验收、承认的制度。技术开发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企业与政府相互共同承担技术开发的风险,企业参加技术开发保险所缴纳的保险金和政府出资的金额,共同构成保险基金。企业可以使用此项保险基金进行技术开发。中小企业新技术开发获得成功以后,以投产实现产业化中如遭到失败,它仍可以在保险基金中得到一部分保险金,从而减少中小企业因技术开发而受到的损失和风险。

标签:;  ;  ;  ;  ;  ;  ;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贸易形势的新变化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