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决定了电厂生产效率,但是电气设备的复杂性,多样性,导致设备的管理难度较大,使得运行效率低,对设备的管理效率低,对出现故障的设备也不能进行及时的检修及维护,妨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电厂电气设备必须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尤其是细节管理,完善管理人员的工作体系,优化工作结构,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尽量做到损失的最小化,为企业增加整体效益,同时维护社会效益。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电厂电气设备运行效率提高措施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气设备;运行效率;安全
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电厂运行稳定性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火电厂经济效益,而要想提升电气设备运行效率,就必须加大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力度。
一.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一)管理效率较低
各部门是否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积极合作,影响着整个电力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影响着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但是,企业的结构仍不完善,工作人员数量少,设备数量多、规模大、构造复杂,导致每人身兼数职,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并且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工作进度拖沓,效率低,成本增加[1]。由于设备较难操作,因此企业的部门较多较杂,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各部门不能协调工作,沟通不畅,不利于设备的管理,不利于质量的保证。
(二)不能够及时维修保养
我国目前各地区都有多家电力企业,并且每家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很难建立可以全面管理各个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也就无法及时检修设备并对其进行维修及保养。当前我国对电厂设备的管理制度仍不成熟,“重使用,轻养护”的问题较为普遍,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影响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造成了经济损失。若设备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会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损失。
二.电厂电气设备运行效率提高措施分析
我电厂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电气设备运行方法的创新研究,对电气设备实现了常态化管理,实现了供电系统运行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提高当前电气设备运行效率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电气设备的不同问题,努力探索出一套优化设备运行的措施。通过积极的优化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工作效率与作业安全性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供电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具体工作中,还要注重对电气设备的更新,包括对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更新维护。
(一)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对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为核心,各部门的工作围绕设备管理部门展开,积极配合,相互协调,根据电厂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自动化技术是设备管理中的一大重点工作,自动化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自动化操作管理、自动化终端机等方面的管理仍存在不当之处,对这些方面的管理仍有缺失,因此必须重视起自动化技术的完善。有了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还应该将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出其管理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设备管理部门应该与其他与之相关的各部门通力合作,在电厂内组织优化管理平台,积极调查研究各种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找出通用的解决措施,保证故障发生后可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或替换,减少设备故障所引起的损失。
(二)加强电气设备细节管理
电厂由于工作需求较多,设备也较多。规模大、数量多、构造复杂,缺乏统一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因此,设备的多样性、差异性,要求电厂对了解各类型设备各自的特点,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对不同的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全面管理各种设备,使得整个工作更具灵活性。细节决定成败,电气设备构造较为复杂,因此必须注重对设备的细节管理,对各个环节都做好相应的管理,比如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以及维护等环节。协调人员、设备和管理三方面,对这三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能够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电厂在招募工作人员时,应该优先选用有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保证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情况有深切了解,熟知电厂运行的各阶段所需要的设备类型,并进行准确、高质量的采购,满足运行要求,发挥出设备的最大效用。同时管理人员还应该了解各设备的具体情况,做好信息记录,使得在后续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管理人员还应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了解各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找到问题设备,并对其进行重点监控,以保证电厂整体运行的效率,使得效益最大化[1]。
(三)完善管理人员工作体系
影响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管理人员工作体系的优化程度,因此,电厂不仅应重视整体的管理制度,还应该重视管理人员的工作体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电厂可以对管理人员实行班组管理制度,依据不同的工作类别、工作要求,对管理人员进行分组,将管理工作进行细化,使得各班组各司其职,各负责管理模式当中的某一模块,这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的失误率;即使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也能够及时找到责任源头,及时对失误进行分析及解决。电厂还应该录用对计算机管理系统操作熟练度较高的工作人员,单独对管理部门档案进行数据管理,对管理部门档案进行动态管理,使得电厂对电气设备每月、每季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整理,使得电厂能够随时调取所有电气设备的数据,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有助于评估当前设备运行状况,对不合格的设备进行及时维修或替换[2]。
(四)加强维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
由于电气设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设备的管理工作有较大的难度,因此这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电厂设备应该重视加强维护人员的专业性,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熟悉各设备的具体运行状况,了解各设备的特点,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掌握各类电气设备的维修技术。从而使得在出现问题时,维护人员能够及时找到故障所在,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厂要保证电气设备的高效运行,必须要不断提高电气设备运行效率。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当根据电厂的实际情况,探索和选择科学、合理的电气设备,在保证电气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同时,努力提高电气运行效率。同时还要大胆实践,努力创新,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通过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管理机制,为电厂供电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提供保障,促进电厂效益的不断提升[3]。
参考文献
[1]宋文凯.关于火电厂电气设备的管理及维护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03):45-47.
[2]张国军,范勇强.发电厂电气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应对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66-68.
[3]李国芳.电气设备的经济运行方式探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5(12):30-33.
论文作者:赵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设备论文; 电厂论文; 电气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效率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对其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