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用高频探头扫查,观察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结果:受累腺体肿大,回声减低,腺体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根据。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118-02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本文对35例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该病的超声影像学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流行性腮腺炎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15岁。35例均有明显的接触史,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耳垂周围、领下或颈面部肿痛,体温38~41℃,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及全身不适等非特异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7~12 MHz。受检患者取平卧位,多切面扫查双侧腮腺、颌下腺、耳后及颈部,并与对侧对比。观察腮腺及颌下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的改变及血流情况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
2.结果
35例流行性腮腺患者中,累及双侧腮腺者25例,单侧腮腺10例;其中10例合并双侧/单侧颌下腺。超声表现: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增大,腮腺厚度>2cm,颌下腺厚度>1.5cm,腺体轮廓模糊,实质回声不均、减低;CDFI:受累腺体内血管丰富,呈“火海征”。
腮腺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多同时呈炎性反应肿大,表现为一/多个的圆形/椭圆形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有淋巴结门结构。
3.讨论
3.1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冬春季好发,有传染性,儿童多见,成人少见。但在成人人体抵抗力低下和有传染源的情况下都易感。以腮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1],可侵犯各种腺体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等不难诊断[2]。但超声检查的应用,可以从影像学的角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3.2 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病理特点,包括间质水肿,点状出血,淋巴结细胞浸润和腺体坏死等[3]。
3.3 超声表现为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增大,实质回声不均、减低,CDFI:受累腺体内血流信号丰富,呈“火海征”。腮腺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多同时呈炎性反应肿大,淋巴结内亦可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
3.4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导管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早期声像图与流腮难以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形态不规则的低及无回声区。(2)腮腺肥大,以中老年人多见,腮腺呈弥漫性肿大,回声增强,CDFI:腺体内部血流信号正常。
超声检查可观察腮腺及颌下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及周边淋巴结,对腮腺炎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信息,还可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超声检查是该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季午,主编.传染病学[M].第三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110.
[2]王慕逖.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1.
[3]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55-362.
论文作者:朱金丽,杨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腮腺论文; 超声论文; 颌下腺论文; 腺体论文; 回声论文; 淋巴结论文; 多普勒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