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1622198910215212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当下的城市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以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作为研究课题。在简要的介绍了路桥施工中的软土路基的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从路桥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方面的新技术进行了讨论。进行了综合的考虑之后,笔者从保护与防范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我国的路桥工程方面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路桥施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伴随我国向现代化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整个的城市化建设也上了不少台阶。路桥工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网络建设中尤为关键的一环。但是,在具体的路桥施工中确实存在着有关软土路基的问题,然而,近些年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在下文笔者将对其展开详细探讨。
一、概述
近些年来,城市化建设与城镇化发展,使得整个路桥工程建设也在日益加快发展速度,但是由于我国具体的地理条件中的土层结构问题以及在整个的路桥规划线路中所经的区域性的非必然选择也导致存在着软土地基的问题。因而,要解决其中的问题,就必须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所谓软土地基,是指在土层构成方面存在软弱粘土、有机质土以及散砂或者孔隙粗的泥炭。在其特征方面表现为含水量较大、承载力不足、抗剪强度不高、透水性不明显。正是由于这些具体问题的存在才出现了关于整个的软土地基的讨论与研究,因为其中的固疾在路桥施工中影响且破坏了整体工程的质量与水平,因而应该结合当下应用中较为流行的,而且切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新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与应对,使具体的问题得到实际的解决。
二、软土路基施工中的技术分析
根据本文所研究的软土地基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土质置换法、软土表层处理方法、粉喷桩加固处理法和加载法。以下具体说明。
1、土质置换法
在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由于主要是土质构成的问题导致,所以,根据其构成特性,将整个的土壤进行替换,如把不适宜于施工的软土进行挖方,然后将优质的土壤进行填埋,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其沉降量,最终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从具体的应用方面来看,土质置换法所应用的范围主要还是局限于暗沟、暗洪、存在淤泥等的施工地基之中。从具体的施工方法来分析,通常可以采用人工挖掘法、爆炸法、可操作地域的机械作业法。土质置换法简单、可行性强,对于短期的、工程量较小的工程较为适宜。
2、软土表层处理方法
以概述中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由于存在较为软弱的地表,而且其中的透水性、承载力都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应该采取针对性较强的软土处理法。比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实现。
首先是排水法。因为较软土质存在含水量较多的问题,因而采用表层排水法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进行沟槽的挖通与引流,使地表多出的水分加以排出,在减少含水量的同时保证施工可以正常进行。但是请注意,在其施工机械作业中,还需要进行沙砾的回填,因为在整个的排水之后,地表会明显显现出表面的下陷,因此应该在回填工作完成后进而展开全面工作,有利于保证施工的安全与作业质量。
其次是敷设材料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坑坑洼洼的地基可以测得土层的均匀程度,在非均匀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沉降或者方向性的地势变形或变化,由于其不均匀的土质构成降低了其自身的抗压性能以及在抗剪力方面和抗拉力方面不足以承载过高的重量,所以应该对其进行一些相应的材料敷设,从而达到平均化的土层构成,最终达到正常作业的标准。从材料选择方面看,要以化纤无纺布、土工布和玻璃纤维隔栅为主。
第三种是砂垫层法。在土层的构成中,往往也会出现一些诸如土层较薄和含水量过大所导致的地基,因此为了达到固结它的作用,同时也为了达到使排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应该实施砂垫层法。从实际的施工经验来分析,砂垫层的敷垫厚度以0.5米到1.2米的范围为宜。从作用方面来讲,就是可以通过砂垫层达到固结软土层,同时也可以使其充当上部表面的排水层和填土之内的地下排水层,起到降含水量和控制含水量的作用。应该注意,与此同时要把填土和地基处理工作做到位,因为这才是实现实际施工的具体准备。还应该全面的对整体施工机械进行重量、施力等加以考量,这样有助于使得砂垫层得到相对应的标准厚度,从而确保施工安全与进程顺利进行。这是一种根据具体的情况需进行综合性的实施措施,因而要以实际的地基为准,进行各种联合工作。
第四种做法是添加济法。添加济法较为常用,主要是根据化学原理来实现地基的固化。比如说,对于粘性土质可以运用一些生石灰、水泥等进行添加,增加其强度,并且可以通过这种混合达到地基压缩性增强的作用。从以往的应用可以理解,整个的现场制作不仅降低了含水量,而且固结作用明显,使土质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增强了施工地基的稳定性。
3、粉喷桩加固处理法
首先,在准备阶段需要整理出有关的技术资料,清理施工现场,做好整个施工地点的回填处理。检查相关设备,做好机械的组装与试运行。
其次,检查原材料,保证质量。以设计标准为原则,选购合格产品。
第三,对施工工艺进行核准,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将实际的施工情况与其参照。这是较为关键的部分。因此应该在实际测量的参数与设计要求间的配比确定粉喷桩,通常以五根试桩为主。然后,根据结果来确定单位时间的喷粉量、搅拌的速度、喷气压力等,再按照相关数据具体操作。
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也可以进行比较性的运用,如提前可以做好软土基地沉降,增强地基强度的加载法等。
三、注意事项说明
由于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相对而言是一个较为难的,也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应该进行综合考虑,以此保证施工技术的实现与整体质量的提高及安全的保证。根据以往的经验,笔者建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设计方案的选择,做好事先的调查、信息了解工作,根据实际的测量进行针对性的试验,在详细了解到相关的官方文件资料,把整个工程的工期与实施地点的水文、气象、风险、投资价值等进行综合过滤式的考察,以便选出较为优化的方案。
其二,应该将软土地基的施工部分与整体的施工计划进行关联性的考虑,做好整体与局部关系的科学调整。既要注意其地基的整体稳定性,也应该保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笔者通过以上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对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问题进行了论述,根据土层构成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土层置换法,并且提出了软土层表层的处理方法,如排水技术、材料敷设、砂垫层法等其它处理方法。笔者认为在整个的施工中还应该针对性的在设计方案方面进行具有实效的选择,将地基的稳定问题加以保证,实施施工过程中也应该将综合施工与分期分工相结合,从而保证其施工的进程与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开.浅析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持术[J].大科技,2013(10).
[2]陈晓明,郭江旭.探讨路桥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J].此时建设理论研究,2012(16).
[3]赵金彬.探究路桥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
论文作者:魏学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土层论文; 地基论文; 土质论文; 土路论文; 土地论文; 含水量论文; 笔者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