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芳1 李彦娴2
(1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 CT室 678000;2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系 678000)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外周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 对我科2012年发生碘造影剂外渗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积极有效的处理及预防,减少外渗现象的发生。结论 碘造影剂外渗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医护人员要提高警惕,做到预防为主,外渗后应及时处理和总结经验教训。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碘造影剂外渗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062-02
CT增强扫描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使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增高,对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某些病变的分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1]。碘造影剂外渗是指在CT增强扫描时被注射的浅静脉血管破裂,造影剂漏出血管渗及邻近组织间隙,轻者局部红肿、热痛、麻木,或产生水疱,重者引起皮肤组织溃疡、坏死,肢体功能障碍。本科2012年运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行增强扫描发生碘造影剂外渗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6~81岁,平均60.5岁;胸部增强4例,腹部增强4例,血管造影2例;其中6例为肿瘤病人。
1.2 方法
应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高压注射器型号为EMPOWER,造影剂为碘佛醇(320 mgI/ml)及碘比醇(350mgI /ml),做碘过敏试验,常规用量为60ml~80ml,注射速率1.5ml/s~2.5ml/s,血管造影速率3.0~5.0ml/s。
2 结果
10例造影剂外渗的病例中,其中>50岁8例,占80%。轻度7例,占70%,表现为穿刺部位皮丘样肿胀,中度2例,占20%,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皮肤苍白、可出现水疱,重度1例,占10%,表现为整个上肢肿胀、皮肤水疱及坏死,发生了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了切开引流减压。
3 讨论
3.1造成造影剂外渗的原因
3.1.1药物因素:碘造影剂是高度浓缩剂,其对血管刺激性相对大,由静脉进行高压注射,注射流率过高,使静脉内压明显增高,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
3.1.2患者的自身因素:①婴幼儿、老年人及昏迷患者不能进行有效沟通配合。②被穿刺血管情况不佳,如长期放化疗病人、老年人,糖尿病人患者血管硬化;肥胖病人及幼儿的血管显露不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淋巴和(或)静脉引流受损;④拔针后注射点按压位置不对或时间不够。
3.1.3医护人员的因素:①穿刺前与患者的沟通不到位,没有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导致患者配合不佳。②穿刺静脉的选择不当。③穿刺人员技术问题,如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造成注入对比剂时近心端的血管壁渗漏。④没有进行预注射。⑤注射流率过高。⑥穿刺部位的固定不牢固。
3.2发生碘造影剂外渗的处理
①立即停止注射并拔针,拔针前可尽量回抽外渗液,按压穿刺部位,避免血液外渗加重局部肿胀。②嘱其抬高患肢,促进局部静脉回流,有利于外渗造影剂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渗出。③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减轻患者思想压力和不满情绪。④轻度外渗:多数损伤轻微,无需处理。但要嘱咐患者注意观察,如外渗加重,应及时就诊。对个别疼痛明显者,局部给予普通冷湿敷。⑤中、重度外渗:使用50%硫酸镁冷湿敷;症状较重患者50%硫酸镁+地塞米松或利多卡因冷湿敷,保持纱布一直处于湿润状态,皮肤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可用注射器抽干液体;症状极重患者,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者,请临床外科医生行切开引流术减压治疗。⑥冰敷患肢,冷敷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和疼痛。⑦尽早、亲身到病房慰问患者,安抚患者的不满情绪,解除患者心理压力。
3.3碘造影剂外渗的预防
①穿刺人员操作前应对患者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做评估(如病情、全身情况、治疗情况、合作程度、血管评估、心理评估等);对易引起造影剂渗漏的高危人群(如静脉炎、糖尿病、脱水、肿瘤等),操作前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2]。
②心理护理:出于对自身病情的担心和碘造影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恐惧,几乎所有的CT增强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所以向患者讲耐心、详细地讲解检查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提前告知患者注射造影剂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要配合检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要及时向操作人员反应,及时沟通。
③血管的选择: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穿刺。尽量避免选择细小、弯曲、近关节处、血管分叉处、反复输液或长期化疗的静脉穿刺。应选前臂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渗漏风险较低的血管,避免选择渗漏风险相对较高的手背、足背静脉。同一静脉避免多次重复穿刺[3]。
④穿刺部位的固定:用3M透明胶布以穿刺点为中心横向粘贴,然后再固定针柄,最后固定连接管于患者手臂[3]。
⑤预注射:静脉穿刺成功后先用生理盐水10ml或造影剂5ml行预注射,如果患者穿刺部位无疼痛、肿胀,才进行正常推注。
⑥速率: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比剂的流量,对于血管情况不好者,可降低至1.5ml/s。
⑦注射过程中可在机房中装摄像头以严密观察是否出现造影剂外渗,以便及时处理。
⑧对医护人员加强高压注射器的操作技能及穿刺技术培训。
总之,减少造影剂外渗要以预防为主,当发生外渗时要妥当处理。在我们的经验中,避免造影剂外渗最好的方法是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避免渗漏的发生;对于已发生渗漏的病人,要及时进行处理,最大降低对患者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张玲芳.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6):137-138.
[2]朱俊芳,刘建平.预防造影剂外渗的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7):90-92.
[3]何晓琴,苟军.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护理[J].西南军医,2009(5):975-976.
论文作者:刘艳芳1, 李彦娴2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3
标签:造影论文; 患者论文; 外渗论文; 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发生论文; 水疱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