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论文_张 要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论文_张 要

张 要 山东省新泰市天宝二中 271211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借鉴其他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特谈以下感触,以期共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发展。

一、变观念,确任务

1.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是新时代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离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支持,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会荡然无存,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尤为重要,而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综合性强的特色,涵盖诸多领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跳出本专业的局限,遗弃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强化人文性教育,培养学生会用和善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重要学科。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信息技术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合理对待信息和准确地应用信息和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不仅班级内学生可以积极的互动,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欧美学生进行有效的探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上的观察和课下的走访,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很喜欢信息技术课,鉴于这种情形,教师更应高度负责,即使面对着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也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因此,要优化教学形式,让每节课都永葆生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作者积极应用变化的、形象的和实在的方式,针对学生无法准确记忆键盘上面的字母,作者积极增强内容的趣味性,以别具一格的形式,或者便于理解的事物形容,变复杂和抽象为简单明了,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身临其境,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体验心情的愉悦,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程并非是纯粹的技术,而是应用广泛,可以优化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视信息技术课程是负担,而是自身的客观需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一种发自肺腑的兴趣,不断提高其信息素养。

三、内容适应课程的特点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媒体,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具有抽象和不易理解的特点,为此,更应注重实际操作的能力,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习惯,一般而言,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特色,是任何其他媒体所不可企及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形象化和趣味化的教学,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从而形成学习动力,再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便于消化和吸收。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必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第一大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基于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之上的,尤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与此同时,由于学生从小就有机会在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探索,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评价,结合自身的需要自由重组。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材;一般而言,只要让学生明确硬件和软件的理论即可,若没有特殊要求,不必深入研究,针对其课程安排少和更新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学更应注重实践。

言而总之,鉴于信息技术课的诸多特点,要想全面优化教学效果,非一蹴而就,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明确任务、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内容适应课程的特点。这只是作者教学中的一些浅见,权作引玉之砖,以期共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论文作者:张 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  ;  ;  ;  ;  ;  ;  ;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论文_张 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