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系统与灰农经济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经论文,农业经济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无论是作为一个生产部门还是作为一个专业经济领域,都能引起系统科学工作者的浓厚兴趣,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农业必然能获得重大成果。农业系统论、农业系统工程和灰农学,就是这些成果的代表。农业经济是构成农业系统的要素之一,其自身又是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系统,对它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从系统科学自身发展看,研究农业经济系统可以拓展系统科学的研究空间,扩展新的应用研究领域;从农业经济学的发展看,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传统农业经济学,主要遵循着现代主义的思维路径,即以追求确定性、必然性为己任,以定性研究为主要手段,获得了一整套理论。这些理论所作的农业经济历史资料的分析说明,农业经济现实问题现象描述和实证分析,都是十分精到和完善的。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面对难以预料的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如何把握农业经济的非确定性,对农业经济未来发展作出系统规划、系统预测、系统决策和系统控制,传统农业经济学就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时无能为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业经济的研究呼唤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我们认为系统理论特别是系统辩证学可以提供这类新观念和新方法。
1 多重耦合:农业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
1.1 农业经济系统的边界界定
农业经济系统是农业经济活动的主客体要素诸如农业劳动者、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宏观调控者、农用土地、农业技术装备、农业资金、农产品及其各类市场等实体要素和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农业经济信息等软性要素以及各类要素关系的集合, 即S=(E,R),其中S为农业经济系统,E为组成农业经济系统的元素集,R为元素集E之间的关系集。农业经济的父系统是农业系统,祖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母系统是国民经济部门经济系统,姊妹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在国民经济总系统这一大背景中受其他系统的约束,与其他系统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交换。与农业经济系统具有直接关联的还有工业经济系统、商业经济系统、财税金融经济系统等等,如图1所示。
图1 农业经济系统的边界
1.2 农业经济系统的耦合结构
农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多样,具有层次性。从总的结构看,农业经济系统的结构表现为不同层次子系统的耦合及层次转化。
1.2.1 农业经济系统的存在形式, 是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的耦合。从静态看,农业经济系统是种养业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工商服务业(农村建筑业,农产品加工运输业,金融、保险、农业科技咨询、农机维修服务业,良种化肥农药供应、农产品贸易等商业及其它)农业经济系统的耦合。在这对耦合中正相关和负相关同时并存。强化正相关,软化并转化负相关为正相关是农村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进一步分析,在种养业系统内部,同时有作物(粮食、油料、糖、棉、麻、花卉、药等)经济系统、林业经济系统、畜牧业经济系统、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经济系统。这一层次子系统是种植业经济系统与养殖业经济系统的耦合。这一子系统中种养各业既存在正相关也存在负相关关系。强化其正相关,弱化或转化其负相关为正相关,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控的直接目标。
从动态看,农业经济系统又是农产品生产系统(源)与消费系统(宿)的耦合,农产品流通(主流)与分配(叉流)系统的耦合。动态农业经济系统则是源(宿)与(主叉)流的耦合。在动态耦合系统中,源流是正相关的。源深则流旺,流阻则源死。这是搞活流通领域和流通环境经济政策的系统论依据。
1.2.2 就农业生产方式而言, 农业经济系统又是农业生产力系统与农业生产关系系统的耦合。农业生产力是人们利用现实的物资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农产品满足人们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多种需要的能力。它主要由农业劳动对象(其中基本的是农用土地及所附着的物质对象)、农用劳动力、农业劳动资料(主要是农具)等要素构成。农业科学技术也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它是物化在生产力各要素之中的软性系统。农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即农业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要素的财产所有权关系;与所有制密切相关的农业劳动者在农业生产调控、管理、运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关系;在所有制关系和地位关系决定下农产品及其价值的分配关系,分配直接决定消费,因而分配关系也最终表现为消费关系。在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耦合中,农业生产力系统是基础,农业生产关系系统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并通过为其服务来发生反作用的。农业经济系统是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关系耦合成的农业生产方式系统。一切农业生产方式都须遵循农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农业生产力并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总规律和总原则,灰农经济系统也不例外。
1.2.3 从构成要素的职能看, 农业经济系统还是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管理系统的耦合。农业经济系统的基本职能是农产品的生产。农业生产是农业生产主体作用于农业生产客体,创造农产品,实现其价值和附加值的过程,是农业经济系统的核心。农业生产过程是生产主体系统与生产客体系统的耦合。农业生产活动又是一个需要不断修正要素组合方式,调整农业生产目标,增加生产效率的管理过程。农业管理是管理主体(国家农管部门、农业企业职能部门)依据一定规则为实现一定目标对管理客体(主要是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加以组合调整、控制以达到结构优化、创造更多价值目标的过程。农业管理系统是管理主体与客体的耦合。农业经济的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耦合成动态平衡系统。
1.2.4 从系统的规模和层次看, 农业经济系统是微观组织系统和宏观调控系统的耦合。无论是生产、管理活动,还是农产品流通与价值实现,都体现出农业经济微观激活与宏观调控的共同作用,表现出宏观萎缩与微观放大的对立和统一。农业微观主体,主要指传统自给型经营的农户与现代市场经营的农业企业,他们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农户与农业企业的耦合综合了农户积极性和农业生产适度规模性的优点,有着巨大的互补性。政府农业管理部门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系统,应是服务职能和调控职能的耦合。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既为农业经济发展直接服务,又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对农业微观经济主体实行间接引导。农业经济系统中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的耦合还有许多表现形式,这正是农业经济系统层次性和复杂性的体现。
总之,农业经济系统具有多重耦合结构。耦合的子系统间是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当这种耦合表现为对立性为主要特征时,子系统间为负相关。当子系统间以统一为主要特征时,呈正相关。一般呈现出灰色相关性。对这种灰色相关性可以用灰度来表示。对灰色农业经济系统各子系统作用及最优化求解,有效手段之一是灰色关联度分析。通过特定的数理方法,会得到许多定量化的结论。
2 多功能兼容:农业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
农业经济系统内部多重耦合结构,决定了农业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开放性,决定了物流和信息流的传递与约束。稳定性传递的是确定的即白色的信息;开放性传递的是非确定的黑色信息。既稳定又开放则传递的就是灰色信息。农业经济系统就是灰色信息系统。不同结构具有不同功能,多重耦合结构决定兼容功能。首先农业经济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稀少的国家,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是头等大事;其次,农业经济系统还兼有其他多种功能,它不仅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基地,工业资金的提供者,工业发展所需劳动力的输送者,而且是工业品消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人类生存和休闲的生态场。农业经济系统功能的兼容,决定了农业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
2.1
整合性:农业经济系统功能结构的整体一致性与局部独立性的对立统一
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必须在自己的母系统中发挥应有的功能,与母系统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否则它就会被排斥出去;同时作为母系统的一个元素,它自身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如果它不具有局部独立性,就将被融合,不复存在。农业经济系统的这种整合性尤为突出。定义整合性,得农业生产方式系统的自然语言模型:一个有效农业生产方式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其要素功能之和;得数理模型F(P,R)>F(P)+F(R),式中F(P,R)是指农业生产方式系统的功能,F(P)是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功能,F(R)是农业生产关系系统的功能。其中P={科技、耕地、农具、劳力};R={财产所有权、 地位、分配}。可以从历史资料求得功能参数代入式中运算, 与统计出来的F(P,R)功能估算值比较,当F(P,R)>F(P)+F(R),则系统为整合,若F(P,R)=F(P)+F(R),则系统为准整合,若F(P,R )<F(P)+F(R)则系统是低效的,为非整合。用这种方法可以对农业经济其他系统作整合性评价。
2.2
耗散性: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形态是其元素间无序与有序的对立统一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农业经济系统的元素间是有序的,但这种有序是相对的、短暂的。农业经济系统各子系统每时每刻在与其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在交换中实现局部突破,从有序过渡到无序。局部性无序有时产生扰动,形成系统的振荡,出现整个系统的阶段性无序状态;在这种无序状态中,系统内部某一子系统完成自组,出现内生变量,同时又在外生变量作用下,整个农业经济系统又趋于有序。这种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更加优化的有序,正是农业经济不断提高、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形式。农业经济的耗散性可以用熵增熵减的数学模型加以反映和计量。
2.3
波动性:农业经济系统存在状态的平衡与非平衡的对立统一
农业经济系统要素的质量、数量和组合都合理、协调的状态是农业经济系统的平衡态。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由于各子系统自身以不同速率发生变化,若其中一元素的变化超过原有组合状况就打破原有平衡,促使整个系统进入非平衡态。从非平衡态到平衡态,中间往往有“短线平衡”过渡。所谓短线平衡,是指系统功能以最短要素来确定的原理,俗称“木桶效应”。木桶装水能力不是由平均板长和长板决定,而是由桶板中最短块决定。农业经济系统,既有内部补偿机制,又有外部修正机制,对短板可以有修补功能,使整个系统达到新的平衡,这是缓慢进化与跳跃的统一。农业经济系统在平衡与非平衡中实现功能最大化。
2.4
灰色性:农业经济系统信息的白色性与黑色性的对立统一
对农业经济系统作历史轨迹的分析和现实经验描述,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求出确定的系统参数,形成白色信息。同时,农业经济以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为核心,它受到来自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作用,经济效果有多种可能性。其未来信息是不确定的黑色的,农业经济信息白色和黑色同时并存,相互参杂,是灰色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灰色系统中的白色信息,探求农业经济系统的最优控制,用灰色参数、灰色方程、灰色矩阵,描述和约束中国农业经济灰色行为。
除上述这些基本特性外,农业经济系统还可以根据不同原则,找出其它特征。
3 灰农经济观:农业经济研究的呼唤
新中国农业经济学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正走向成熟。目前人们对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即农业经济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和农业生产力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就是说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生产关系组成的农业经济系统,而这一系统S=(E,R),其中E,R在第一层次上是白化的, 在深层次上还是黑色系统,总体上是灰色系统。农业经济灰色系统简称灰农经济系统。
3.1 研究灰农经济问题需要灰农经济观
农业经济系统的灰色性表明农业经济发展方案的多样性,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模糊性,由于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灰色,用研究白色信息的思维和方法,在一定层次、一定阶段可以取得一定成就,但要全面、科学、深入地把握对象,仅此是不够的,必须具有灰农经济观。灰农经济观的基本思想是,农业经济的任何命题都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亦此亦彼的,解决灰农经济关系的问题要用非唯一性和非确定性思想,即统计的、模型的方法来认识农业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预测农业经济系统发展趋势。在这一新观点指导下的农业经济学理论体系就是灰农经济学。灰农经济学是一门新的交叉性、边缘性应用科学,它是农业经济学作为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发展的新形式和新阶段。灰农经济学方法是对农业经济系统作量化、模型化、图示化研究的方法。能作为反映农业经济系统主要动态特征的数据不多,要作白色化求解是困难的,根据已有数据,我们可以采用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即利用系统较少的行为特征的原始数据序列作生成变换,建立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求解,由于环境对农业经济系统的干扰,农业经济原始数据序列往往是离散的,对这种离散灰色数列往往用累加生成法建立模型,得到农业经济的灰色模型。由于灰色系统累加生成数学模型方法有参数累加生成法、指数累加生成法、差分法等,农业经济系统建模和计算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灰色模型和方法。这实际上是以数学和计算机为手段对农业经济问题进行定性基础上的定量研究。显然这是农业经济学方法论的革命。灰农经济学与传统农业经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2 灰农经济学对传统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3.2.1 指导思想的进化。 传统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基础是现代主义思维方法,即研究农业经济模式、农业发展道路的理论是唯一的,非此即彼的。灰农经济学遵循的是超现代主义和超后现代主义的系统思维方法,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态度,它既承认农业经济系统的是则是,非则非,也承认农业经济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的亦是亦非和亦非亦是以及亦此亦彼。
3.2.2 研究手段的发展。 传统农业经济学主要采用定性方法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定性研究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灰农经济学也要作定性研究,但灰农经济学着重对农业经济问题作定量研究。它利用数学分析、概率、集合论、运筹学、对策论等手段,全方位研究农业经济问题,这能更好地超越研究者个人经验和学识限制,得出多角度、客观化、理论化、科学化的结论。
3.2.3 理论特色的超越。传统农业经济学主要是白农经济学, 擅长于对农业经济历史资料的分析,对农业经济现实状况的解释和说明,具有历史主义和经验主义特色。灰农经济学则偏重于在现实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的未来趋势作出科学预测并据此提出优选对策,制定理性方案,具有未来主义和理性主义特色。
3.3 灰农经济学对传统农业经济学的继承
灰农经济学虽然有它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但它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农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肯定农业经济系统的灰色性是以承认农业经济系统确定性为前提的。灰农经济学坚持传统农业经济学确定性思维和唯一性观念,批判吸收后现代主义强调不确性和非唯一性思想的合理性内容发展自己的理论。不承认白和黑,就没有灰;不综合白与黑,也得不到灰。灰农经济学把自己作为传统农业经济学发展的新形式和新阶段。
坚持灰农经济学研究手段综合性,是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为基础的。如果没有传统农业经济学定性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没有数理经济定量化的研究手段,灰农经济学就形不成自己的方法论体系。灰农经济学把传统农业经济学研究手段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
灰农经济学理论的应用主要在农业经济的系统预测、系统控制方面。预测并控制未来的基础是对历史的正确分析,是对现实的科学认识。传统农业经济学作了基础性工作。
灰农经济学是农业经济学发展的必然阶段。如果说未来农业经济学是灰农经济学,那么传统农业经济学正是其中一种研究透明信息的特殊理论形式。
目前,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我们不能完全否认传统农业经济学的存在意义和已有地位,彻底摒弃其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而奢谈灰农经济思想和方法;也不能因为传统农业经济学有许多贡献和巨大作用,而否认农业经济学发展的新形式,不予灰农经济学应有的地位。灰农经济学将成为21世纪农业经济学科中的主流学派。
收稿日期:199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