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金融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业论文,西部地区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西部地区金融业的基本情况
1.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储蓄资金来源匮乏,机构设置较少,融资规模较小
西部地区金融业与东部相比,金融业总体不发达,资金相对短缺,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体现不充分。研究表明,我国储蓄资金的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基本一致的,东部经济发达,其储蓄资金就较多,西部经济欠发达,其储蓄资金就较少(见表1)。
东部地区的储蓄资金占全国比重呈不断上升之势,表明东西部之间发展差距仍在进一步扩大。由于西部地区储蓄资金来源少,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西部地区设立的分支机构数量也相对较少,其业务发展不够理想,外资银行机构更是寥寥无几。1999年末,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491亿元,贷款余额13535亿元,仅占全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14.2%和15.3%,分别比1990年占全国比重下降1.76%和0.17%,远不能满足西部大开发对大融资,大发展的要求,表1为我国三大地带储蓄存款的分布。
2.西部地区直接融资占比小,资本市场发育滞后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各地区之间是不平衡的,西部地区的发展还相对迟缓,表现在:
表1 我国储蓄存款在三大地带上的分布占比(单位:%)
年 度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199048.436.914.7
199552.034.413.6
199953.532.913.6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0-1999
一是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四川、重庆上市公司数目较多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平均仅拥有10家左右上市公司,远低于全国27.5家的平均水平(见表2)。
表2 历年西部与全国上市公司数量比较(单位:个、%)
年 度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西 部 35 42 84127148162
全 国 291323530
745851913
占 比 12.0
13.0
15.8 17.0
17.4
17.7
资料来源:湖北证券:《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与全国的水平存在差距,即使在西部省区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见表3)。直接融资比例小,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渠道过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信贷资金。
二是筹资规模小,市场融资能力相对较弱。1999年西部地区新上市公司18家,通过一级市场总共筹资122.04亿元,占当年全国一级市场筹资总额的14.20%,其中发行新股融资70.87亿元,配股融资51.17亿元。配股金额占筹资总额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说明西部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有待增强。
以重庆市为例,重庆上市公司的股本偏小,平均股本在4亿元左右,其中不能进入证券市场流通的占绝大部分,因而,按照规范的上市公司的标准来看,实际股本就更少。规模小本来就对公司的发展和参与竞争不利,再加上重庆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弱,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比较低,创新意识也远远跟不上潮流。已经上市的重庆企业,市场表现也不尽人意,业绩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
三是证券机构规模小,竞争力弱。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西部证券机构的规模及融资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与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这种规模上的差距,使西部证券机构的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1999年,西部券商在新股承销中仅充当了七次主承销角色,占全国89家新上市公司的7.87%,这对西部证券业发展很不利(见表4)。
表4 1997年我国证券商的规模及经营情况(单位:亿元)
指标
上海
深圳
北京 全国西部
西部/全国
平均注册资本金 8.87
5.41
7.17 2.190.9945.2%
平均资产规模
76.0
60.9
59.2 22.85.2623.1%
平均利润总额
2.87
2.43.12 0.940.5255.1%
资料来源:湖北证券:《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同样以重庆为例,在重庆境内的综合类证券公司(目前只有西南证券一家)所从事的业务结
比较单一,主要是进行证券(目前基本上是股票)的承销,而对企业或政府财务顾问、资产重组、债转股等业务领域几乎没有介入,并呈现以下特点:(1)从证券投资主体来看,目前重庆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机构投资者只占极小部分,尚没有本地的证券投资基金。(2)从证券中介机构的行为来看,它们在经营活动中往往不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内部的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从证券监管机构来看,重庆市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是重庆境内法定的证券业监管机构,当前更多地起着为最高监管当局提供制度传导的作用,或对某些事项的程序性审批,缺乏创造性的监管行为。(3)从市场本身发育的规范程度来看,重庆证券市场最突出的表现是证券市场体系具有明显的人为分割特征,即个股拥有正规的流通市场,而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其次是市场体系缺少层次性,沪、深两个交易所成为仅有的股权流动场所,它们都在东部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没有一家证券交易所;证券市场的功能更多的被用于为国有企业转制和筹集资金,忽视民营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4)在培育证券市场时,只重视股票市场培育,而忽视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培育。债券市场在重庆证券市场中几乎是个空白。
3.西部地区金融结构不尽合理,国有商业银行比重过大,政策性银行和地方国有商业银行占比很小
2000年末,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311亿元,贷款余额17280亿元,分别占全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16.4%、17.4%,人均存款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5%,西部地区金融、保险业的GDP总值约占全国该行业国内生产总值的15%(1999年数)。且信贷业务主要集中于国有银行,2000年底西部地区国有银行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存款、贷款的比重分别为79.5%、82.4%,比全国水平高出6.1个百分点和5.5个百分点。
由于其他资金来源少,银行系统资金长期超负荷运行。2000年底,西部地区国有银行余额存贷比高达8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按不良贷款剥离后数据计算)。
金融业务大量集中于国有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占比较少。1999年末,西部地区国有银行存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为7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重为8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中小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业务发展相对缓慢,中小企业和私营经济融资难问题长期困扰着西部经济增长。
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规模偏小,阻碍了西部金融业支持作用的更好发挥。以重庆为例,1999年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增量仅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增量的11.3%,贷款存量仅占9.3%,制约着金融支持作用的更好发挥。
4.西部地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较低,历史包袱沉重,银行业长期超负荷经营,发展困难
西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分行大部分亏损,信贷扩张受到严重制约。从表5可以看到我国三大地带商业银行存贷差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部金融业可用有效资金相当有限,超负荷经营,极大影响了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特别是国有银行普遍存在信贷资产质量较低,盈利能力较差的情况。西部地区国有银行历史包袱较重,不良贷款率较高。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口径,除四川、云南、甘肃、新疆以外,其他八省市区不良贷款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贷款投放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受到很大影响。
表5 我国三大地带银行存贷差情况(单位:亿元)
年 度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1990-807
-1865-426
19956370
-1712-233
199813719 -1609-6
199916730 -27571072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0-1999
以重庆为例,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中长期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偏重短期。2000年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合计占其新增贷款的46.6%,短期贷款占比54%;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短期贷款占其新增贷款的71.4%,中期和中长期之和仅占新增贷款的9.3%。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回收期长,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因此风险随之增加。并且,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以国有企业为主,股份制商业银行以非国有企业为主。2000年末,重庆市国有银行贷款投向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8.8%和32.7%;股份制商业银行投向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2.2%和68.8%。在对个体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支持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力度明显强于国有商业银行。
5.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服务和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西部金融机构机制不活,服务功能不完善,制度创新、工具创新、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严重不足。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还主要集中在存贷款业务上,对存贷款新方式、新品种及一些中间业务的运行机理深层次研究开发还远远不够。
西部地区政策性金融存在商业化经营的倾向,对国家扶持政策的贯彻体现不明显。随着国务院粮改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退耕还林、种草种树工程的实施,农发行粮食收购业务将进一步萎缩。
6.西部地区金融人才严重匮乏
以重庆为例,到1999年末,全市商业银行从业人员2.81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的占比还不到15%,这种低层次的人才结构与商业银行未来的国际化发展、与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要求极不适应。
7.保险业发展相对落后,保险市场总体供需水平偏低
到2000年底,在西部注册的保险公司有2家,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险公司和永安财产保险公司;7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在西部地区设有226个分公司。保险从业人员2.8万人。保费收入等与全国水平和东部地区相差较大。
8.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低
截止2000年底,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分行、支行共计164家。西部地区有3家外资银行,分别在重庆、成都、西安三市。西北五省区乃至贵州和西藏均为空白,分布极不均衡。目前在西部地区外资金融机构还没有涉足证券业和保险业领域。
二、政策建议
1.发展直接融资
(1)发行彩票,作为建设西部的资本,扩大无偿投入资金的来源。试行西部地区发行建设彩票,扩大无偿投入资金来源。目前中国的彩票购买率很低,有很大的空间,只有6%的人买过彩票,农村彩票市场几乎是空白。2000年末,居民手中的储蓄存款已达7万亿元左右,支付能力充足。可考虑放宽彩票发行的审批条件,或将彩票发行权政放给西部各省区,由各省区根据需要发行。
(2)扩大债券发行规模、设立产业基金,筹集长期资金。第一,发行中央政府“西部开发建设国债”。第二,允许西部省市级地方政府发行中长期市政债券来筹集建设资金。特别是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证券化。第三,设立“西部发展基金”,资金来源可由中央和各省市共同承担,也可考虑向东部地区适当征收西部开发税来解决,并且吸收社会各界和海外的捐赠。第四,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提供政策优惠,多方筹集资金。
(3)利用风险投资,为发展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筹资。要积极发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作用,利用风险投资基金,为发展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筹资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
(4)大力发展西部资本市场。第一,在股票和债券发行上,政策应对西部地区倾斜,增大西部企业上市力度。将具有地区主导性、支柱性企业推荐上市,形成西部板块效应。第二,充分利用好上市公司的品牌资源。以重庆市为例,应大胆进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增强重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从而提高证券市场效率。重庆是我国主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国有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相当大,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相应地,上市公司股权中绝大多数是国有股或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而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是其效率实现的重要前提,因此,合理提高流动性会带来证券市场效率的提高。当前重庆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显然不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大胆减持国有股,增加流通股数量,是重庆证券市场发展可行的和有益的选择。市场效率提高,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促进重庆证券业的发展。第三,积极筹措发行西部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券。建议在积极推进西部金融债券尤其是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债券发行的基础上,对西部重点企业债券上市要加快步伐。可考虑吸引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可以为其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即是资信较好、实力较强的东部企业参与西部开发的,可优先批准其在东部地区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到西部投资。同时,准许发行西部地方政府债券,增强西部地方政府的调控作用。
(5)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引进实物投资。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前所未有。限于金融租赁业目前的实力,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期无法解决。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先作一些大项目中的小项目,重在参与;二是争取各级政府和其他投资者的支持,将一些适合金融租赁的项目资金交给金融租赁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运作和管理。
此外,生态及环保产业、高新科技领域及教育文化事业也有投资机遇,均需要金融租赁的有力支持。
2.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的力度
(1)开放人民币业务,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进入西部地区,允许外资商业银行当年经营人民币业务;
(2)鼓励建立外资或合资形式的长期信贷银行;
(3)允许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创新、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加大西部开发支持力度;
(4)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改革试验区内发展金融租赁、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资产证券化等新的金融业务。
3.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
多年来,由于国家一直实行东部优先发展战略,使东西部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西部地区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源源不断地流入东部地区。商业性金融机构成为西部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应当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对西部外流的资金进行适当返还。在西部大开发中政府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实际上是对西部资金外流的一种补偿。
(1)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政策性银行首先应克服或避免商业化倾向,突出政策性功能。其中资金来源不足是导致政策性银行在发展中背离设立初衷的最根本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不足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由政策性银行滚动发行20或30年期国家财政担保的“西部开发债券”,专项筹集资金、用于西部开发中的长期贷款。债券由商业银行购买,也可向个人和法人发售,并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给以国债交易的待遇。
第二,划定一部分邮政储蓄存款和部分养老基金作为政策性银行固定的资金来源。
第三,中央银行根据政策性银行资金运用情况给予再贷款支持,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第四,利用政府担保向国外金融机构和财团进行融资。
(2)针对农业发展银行目前业务严重萎缩的状况,可以适当调整和扩大农业发展银行西部地区分支行的业务范围。除了继续履行好粮油收购、储存、调拨任务外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与国家开发银行分工合作共同担负起支持西部开发的重任。开发银行重点支持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发展银行可重点支持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工程,特色产业等项目,以优势互补。
第二,集中管理运用国家用于西部地区水土保持的“山川秀美”工程的政策性资金。仅陕西,国家每年拨款20亿元,连续10年共计拨入专项资金200亿元。类似的政策性资金还有其他项目,管好、用好这项资金将对改善西部生态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第三,将原划给有关商业银行的农业开发信贷业务和过去的人民银行专项贷款及扶贫专项贷款业务重新划转农业发展银行,适当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
(3)为了加大国家开发银行对西部开发的支持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直接的服务,建议在西部地区增设其分支机构,提供中长期信贷服务,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4)还要将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导向前移。政策性银行应参照世行、亚行的模式,向西部地区提供技术援助资金,用于有关贷款项目开发的前期准备和论证工作,使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导向作用前移,提高项目开发的成功率,降低金融风险。
4.大力发展商业性金融
从长远看,商业性金融是未来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中央银行要对西部地区商业性金融的发展给予政策指导和支持。
(1)根据各县具体情况,加快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有些可以合并为统一核算的法人信用社;有些可以在扩股基础上改制为本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有些基础好的农村信用社可保留现有组织形式。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改革农村信用社,都要坚持产权明确,产权落实到个人,入社自愿,信用社内部要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同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中央银行要尽快想办法解决农村信用社的巨额亏损和不良资产,在条件许可范围内中央银行可以向农村信用社融资,以解决其农业贷款资金来源不足的矛盾。尽快放开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利率,特别是在西部落后地区。
(2)在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作战略性调整的同时,西部地区要发展各类地方性金融机构,为县级经济发展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收缩可以为西部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让出必要空间和资源。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特别是地方的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可通过上市为地方筹集大量资金并求得自身发展。对某些特殊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对其负债业务予以优惠,允许其面向全国和境外筹集本、外币资金,壮大其资金来源。新成立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可以在产权安排、治理结构、业务发展等方面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运作方式,可以避免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弊病。
5.积极发挥保险的作用
(1)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力度。中国西部地区风险与保险意识薄弱,制约了西部地区保险业的发展,除了加强宣传和普及保险知识外,保险人才的培训与引进也十分重要,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力度,力争3到5年内使西部地区保险公司从业人员素质有明显提高。
(2)为西部大开发提供配套保险产品。财产保险业务要先行一步,对公路、铁路、机场、电讯和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财产、工程、运输保险和特殊风险保险。并组织专门技术力量,对承保的大中型重点项目及高科技项目等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尽快完善西部地区保险市场体系。
(3)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在西部地区开展业务,发展西部保险中介市场,在同等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在西部地区批设保险代理公司和经纪公司。政策性保险业务是西部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要研究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开发适应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与特色农业相适应的农作物保险和养殖保险。
(4)扩大西部地区保险市场对外开放。鼓励外资保险公司到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开展业务,给予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标签:政策性银行论文; 金融论文; 重庆发展论文; 项目贷款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资金业务论文; 业务支持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经济论文; 投资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