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论文_范大海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论文_范大海

范大海 亳州市丹华小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创新性国家需要创新性人才。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课程特定的逻辑性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好的学科,本文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为例,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036-01

教育不仅要装满一桶水,更是要点燃一把火,这是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教学的始终。在众多思维能力中,创新能力是培养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而数学特有的数理逻辑和几何思维又是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数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小学数学是所有数学科目的基础,本文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为例,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做一简要的论述。

一、让课程导入形式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打牢基础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想要通过数学课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有兴趣做基础。只有学生愿意学习数学,才能进一步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当然得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才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备课,准备足够的“料”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当然这个“料”的准备必须是依据课本和教学大纲的内容,准备一些有趣的故事、视频、音乐、图片、小游戏等等。我们以小学六年级数学课本为例,来看看如何操作:比如老师在讲《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就要提前准备讲述对称图形的有趣小视频和轴对称图形或是相关的实物图片,在课程导入时,播放这些有趣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一下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然后老师再展示自己准备一些轴对称图片或实物图片,让学生领略对称图形特有的美感,最后老师可以将自己准备的对称图片发到学生的手中,要求学生左右、上下进行对折,观察对折后图形的特点。用提问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老师对答案进行概括总结,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让学生自然的过渡到课本的知识点中,通过这样的教学导入,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学生接受后面相关知识进行了有效的铺垫,极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里除了数字的加减乘除,还有特定的规律和逻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比如讲《负数》一课时,课前导入就可以设定为“我反我反我反反反”的小游戏,游戏规则为学生要说一句与老师叙述截然相反的话,比如老师说“先前500米”学生就要说“先后500米”,用这种相反游戏的方式引出负数;然后再用一个只有木板的桌子和若干数字模型,将正数负数形象化,把桌子木板比如为数字零,在桌子木板上方的为正数,在桌子木板下方的为负数,比如老师拿一个数字一的模型,如果把模型放在桌子上方就为正一,把同样的模型放在桌子下方为负一,通过这样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区分正负数的常规的标志就是零。通过将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事物化,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的理解,为学生举一反三奠定基础,活跃学生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在注重答案的同时,更要注重思路过程的多样化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更注重的是成绩,是固定模式不出错的常规答题方法的传授,那样很容易将学生培养一个会做题的机器,学生的思想也会逐渐变的固步自封、循规蹈矩,根本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倡导学生要全面发展的今天,从A 到B 的“一条路走到黑”解题思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要有一种“条条大路通罗马”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让学生拿到题,敢想敢尝试,而不是一拿到题,就因不懂固定的解题方法,困在原地。一句不会做,将所以的学习热情、兴趣和责任推到一边,这样当然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这里应该怎么做?笔者觉得教师应该在重视答案对错的同时,注重多方位解题的过程,而不是仅限于书本上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想,自己看看应该怎么做,一个知识的掌握,既要知其然还要其所以然,这样知识才能灵活掌握,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解小学六年级数学题中,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例如“1/2*2=”这道分数乘法的运算,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两种思维来做,一种为常规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计算,在解出答案后,教师可以提问,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这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举手回答,之后老师将学生回答做一个概括,将第二种用乘法转换为加法的计算方式托盘而出,然后让学生观察两种算法最终的答案,得出乘法和加法的特定规律。通过这样不同思路的解题,活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比如:百分数应用题,“某厂计划五月计划用电2500度,实际用了2100度,节约百分之几?”这样的题,也是有两种解题思路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用两种解题思路去解答问题,第一种为常规的计划用电度数减去实际用电度数等于节约用电度数,在用节约用电度数除以实际用电度数就是节约的百分数,在学生了解第一种解题思路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第二种解题思路中,就是将计划用电度数看做“1”,先求出实际用电度数占计划用电度数的百分比,再用之前的“1”减去实际用电占计划用电的百分数,得到的答案就是节约的百分数。通过教师这样的多思维解题的引导,可以扩展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增强,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结语

创新性思维养成是培养“双创人才”的前提条件,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可为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运用上述方法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知识储备,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庞志豪.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有效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旬 2019(8)155.

论文作者:范大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论文_范大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