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科技之魂更加开放--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_科技论文

让科技的灵魂更开放——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合作论文,中国国际论文,发展现状论文,灵魂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科技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同中国经济的日益开放一致,中国科技也逐渐走向国际化,科技的灵魂也在交流中更加的开放。

对于国际科技合作最为准确的解释,莫过于前任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的那一句:“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科学技术是在人类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科技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同中国经济的日益开放一致,中国科技也逐渐走向国际化。从科技部近期开展的一系列国际科技合作的大动作后,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我国加快国际科技合作的意向,这也和科技部在去年发布的《“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相互呼应。

发力于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

科技部在去年底发布的《“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将以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为优先合作重点,努力为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支撑。而最近科技部关于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最大举动,就是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启动的“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这是继科技部去年发布《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之后,我国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果,而制定的又一个全局性规划,对于调整国家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促进节能降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和示范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从目前合作状况来看,我国和欧洲的合作比较多,同时我们也参加了很多新的合作计划。例如,科技部现在牵头参加的核聚变的合作、由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在安徽合肥建立的号称“小太阳”项目等,这些也都是未来人类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们的国际科技合作也有很多,比如中德高技术论坛和德国生物质能的合作等。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许勤司长在“计划”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我认为这一次国际合作计划推出更多的是考虑到全球的共同利益,更多调动全球资源来为中国的能源发展,也是为全球的能源发展能够做出新的贡献。”

此次“计划”包括五个优先领域和六项重点内容。优先领域是太阳能发电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生物质燃料与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氢能及燃料电池、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重点内容有开展基础研究,建立产业化示范,面向规模应用,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国际交流和对话,培养高层次人才等。通过加强这些优先领域、重点内容的国际科技合作,期望能够引进国际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的先进技术,实现能源技术和自主创新,推动我国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建设,实现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合作的多元化,建立一批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应用产业化示范工程,从而有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

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这个计划的启动是我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提高我们在能源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具体的举措。通过开放,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知识和先进的经验,最后要形成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要提高我们相关企业在这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我们本着这个原则来实现互利共赢。在这个过程当中,把知识产权问题在政策里面作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尊重和保护国外相关知识产权,同时我们也鼓励我们的企业来创造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开拓评审国际合作项目新形式

每一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都有其重要的技术意义和发展意义,这也使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评审工作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工作安排,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于7月13日启动了对国际科技合作备选项目的网上评审工作。评审工作共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需求库中提取了1640个项目进行评审。截至7月30日网评结束时,1640个项目中共有1107个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纳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备选库,作为今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政府间科技合作的备选项目。为了有效推进2007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工作,遴选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又专门组建了国际科技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于2007年8月9日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项目进行了会议评审。参评的35个重点科研机构的51个合作项目中,有24个通过了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评议。

然而,就在2007年10月30日,与以往网上评审和会议评审的形式不同的是,国际合作司首次采取国际视频会议形式与外方共同评审合作项目,既保证了项目质量又节约了组团出访时间和经费,为未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评审、遴选做了一次有益尝试。

这次评选的项目是中国荷兰科学战略联盟计划(PSA)规划阶段的项目。PSA是我国目前同西方发达国家双边合作的第一个长期战略合作计划。该计划从筹备阶段到战略联盟阶段共计15年时间。筹备阶段为2年,由双方经过充分磋商确定具有互补性的合作领域和团队。在从项目阶段开始的13年期间,荷兰教育文化科学部为每年该计划提供136万欧元;中国科技部对等提供资金,每年大约1000万元人民币。合作项目限制在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和药物研究、环境科学三个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项目。

计划第一期项目双方项目课题负责人大多在其学科内是有成就的知名科学家,属于强强联合;而且大多数项目在战略联盟计划实施之前就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有长期合作的基础和愿望。通过计划的实施推动中荷两国相关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培养了一批高质量人才。计划项目同我国国家重大经济、科技课题紧密结合。例如,长江、黄河河流-河口生态,农村资源可持续利用,气候变化海陆记录及人类活动影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棉铃虫生物防治,能源催化剂,白菜基因研究、杂交水稻提高产量后品质欠缺问题,以及谷物赤霉病、镰刀菌毒素控制的基础研究,研究成果直接为解决国家重大经济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该计划所涉及的资金数量较大,而且执行期也比较长,中荷双方都比较慎重。去年11月该计划双方管理人员开会并联合访问部分项目执行单位,了解计划执行情况。双方共同制定了《中荷科学战略联盟计划第二阶段指南》,内容包括项目遴选时间进度安排和评介标准,包括各项标准指标的权重。指南要求项目执行单位同时递交项目第一阶段总结和继续执行项目的申请。双方分别组织了5-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在当面听取项目执行单位的报告基础上,对三个领域项目评分、排序。

双方确定,于11月26日晚5时(荷兰时间上午10时)同时用电子邮件交换各领域项目排序清单。同时确定参加31日视频项目遴选会人员名单。通过视频会议,双方确定了入选项目清单,书面确认。经双方主管部门批准后,中荷科学战略联盟计划第二期项目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007年4月13日,合作司曾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创新议题磋商会。这种高效、便捷的会议形式既节约经费也节省时间,值得大力推广。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化

近年来,中国与国际合作伙伴交流日益密切,积极建立国际科技合作机构,如从事合作研究的中外联合实验室、中外联合研究开发机构,以引进外国新技术(品种)为主的示范基地和孵化器,直接引进技术的科技园和产业化基地,以及合作建设技术示范工程等。在去年底由科技部发布的《“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中,把“重点扶持中外合作研发机构的建立,包括共建企业研发机构,创建一批国际科技合作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这一规划列入其中,希望以此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和提高合作成效。

2007年11月10日,全国首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青岛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青岛隆重举行。

青岛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由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管理,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为主要依托,经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批准设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揭牌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也是海洋仪器装备领域第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是目前我国唯一从事海洋仪器仪表研发的专业科研机构,该所研发的海洋监测设备为满足我国海洋研究、资源开发及国防安全需要做出了很大贡献。近年来,为快速推动我国海洋仪器装备的研发水平,该所先后与俄罗斯、乌克兰、韩国、芬兰、挪威、美国等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取得了很好效果。特别是与俄、乌等独联体国家的合作成效显著。有效的国际科技合作,不仅快速增强了研究所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使其承担86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数量显著增加,研发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把海洋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八五”以来科技部各大计划都对海洋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点扶持。但由于我国海洋仪器装备总体研发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平台建设滞后、产业化能力薄弱,海洋仪器装备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已成为我海洋资源勘测和科学研究深入开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之一。此次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于提高我国海洋仪器装备自主研发水平,推动该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山东青岛是我国海洋科技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国家级海洋科研教学机构。此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虽然以山东海洋仪器仪表所为依托,但却是一个完全开发、面向全国的合作基地。正如靳晓明司长在基地揭牌仪式上所指出: “要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揭牌为契机,充分利用山东及全国的海洋科技优势,协同全国各方面的海洋科技力量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联合攻关,将基地建成全国的示范样板。”

围绕国家需求和国际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今后青岛将进一步组建国家海洋监测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建成国家海洋仪器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形成国际合作、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平台紧密衔接的产学研基地。

通过这种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一定会收到明显的效果。同时,中国也将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标签:;  ;  ;  ;  ;  

使科技之魂更加开放--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