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城市是我国社会发展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我国社会对城市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城市规划需要坚持环保性与协调性统一,减少城市污染消耗、合理配置城市资源,并致力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本文重点研究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旨在为我国城市设计人员提供经验指导。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设计理念
引言: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提出在我国环境污染如此严重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并深刻挖掘城市规划的理念以及内涵,在设计中秉持着环境为本原则,在理念上坚持与时俱进理念,重视自然发展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协调,特别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绿色交通理念以及低碳能源理念,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原则
城市生态的规划是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信息、经验,规划、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城市现有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可行性对策所进行的规划。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节能环保原则,规划方案设计中尽可能减少城市能源的消耗,并减少城市排放污染对大气、环境等造成的不良影响。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在城市规划中要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坚持原生态城市设计,做好城市绿化工作。三是低碳和谐原则,从绿色交通、低碳出行角度,对城市道路等进行规划[1]。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现状存在问题
(一)对生态城市认识不足
对生态城市认识不足是我国生态城市规划中普遍存在问题,将规划重点放在城市绿色规划以及空间规划上,忽视了生态产业规划以及空间规划,导致生态城市规划整体存在滞后性,严重阻碍了生态城市的发展。
(二)以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进行生态城市设计
传统城市规划具有粗放性、地域性等特点,以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进行生态城市设计不可避免也会带有粗放型特点,无法满足现代化生态城市发展需要。很多城市在生态规划中仍采取传统规划方式,重视城市产业规划,在规划上更倾向于经济效益发展,忽视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城市绿化程度不足。以传统城市规划生态城市,导致城市仍存在一定的生态问题。
(三)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严重阻碍生态城市建设关键内容,首先,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污水排放质量不达标、城市垃圾过多等情况。甚至很多城市在规划中产生了城市病,粗放型工业发展导致居民生病率增加,甚至很多工业、生活垃圾处理不到位,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为生态城市规划造成了一定难度,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规划设计污染状况图
三、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研究
(一)明确生态城市规划内容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需要坚持社会生态原则。例如,在我国东南沿海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中,以高质量的环保系统作为基础,以高效的城市运转信用作为保障,并以高水平管理系统,为生态城市规划创造良好条件。在城市用地规划上,保障其合理性。例如,我国沿海城市存在城市病,交通拥挤、土地紧张,该城市积极引进外资,做好土地资源规划,开展大型工程建设,以现代高层建筑都市结构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并推行城市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利用。在城市规划中,建立城市湿地保护系统,坚持城市生态恢复工作,保障城市周围环境中生物多样性,可发挥良好的生态气候调节作用,减少城市垃圾的产生与排放。
(二)加强生态空间管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政府要加强生态空间管制,全面落实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制度以及城市空间生态管制制度。以某城市为例,建立生态空间管制法案,强化用地空间管制,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并组建地质勘查局、林业局等,开展生态空间管制工作。在生态保护红线规划中,将环保、国土、住建、旅游等进行整合划定,将城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纳入生态保护空间管制中。
(三)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给予政策支持,推动城市产业升级,重视绿色低碳产业开发。以东南沿海某城市规划为例,大力开发新兴产业,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开发重点,并以服务产业建设为主,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推广新兴工业能源应用。在城市产业规划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新型能源开发基地,在产业规划上,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理念。
(四)坚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设计
为了减少城市污染,并能够满足我国日常社会发展需要,需要重点考虑城市绿色交通设计,制定科学绿色交通规划体系。以东南沿海某城市为例,拓展道路宽度,并科学设置自行车车道,为自行车通行提供便利条件。并强化各城市交通网之间有效连接,强化交通管理信息传达能力。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为了贯彻落实生态环保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坚持绿色通行理念,对车辆出行进行限号,并禁止排放量过高车辆上路。在生态城市规划中,落实公交系统便捷性,为公交出行提供快捷通道,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该城市借鉴共享单车理念,在比较繁华地带投放一定量自行车,为城市低碳交通提供便利条件。在生态城市设计中,在保障城市景观效益同时,将产业规划与生态理念进行有效整合,重视城市生态理念传播,坚持绿色生态交通规划设计[2]。
(五)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拓展城市绿化空间
在城市设计规划中,要致力于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可以起到减少空气灰尘、净化空气质量,减少空气噪音等问题。尤其针对东南沿海城市,常年气候适宜,绿色植物种类繁多且茂盛,应提高城市绿化面积,重视行道树、公园等绿化区域的建设,坚持绿色线路规划,不仅要最好行道树数量以及规模规划,也要重视日常行到树维护工作。在城市规划中重视绿色园林的开发,制定科学城市绿化方案,在满足因地制宜基础上,积极引进多种植被,保障城市植被品种多样性。在城市园林系统开发过程中,制定科学管理规范,并设置专门部门,主要负责城市绿化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并优化资源城市绿色资源利用效率。所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需要致力于绿色城市开发,努力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减少城市污染物排放[3]。
结论:总而言之,生态城市规划为设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基础上,坚持自然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促进人类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并合理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有关部门需要强化生态城市设计理念研究,并坚持低碳环保城市理念,在设计中融合当下先进的环保技术,重视自然发展的特征,提高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颖.西部地区资源型生态城市规划方法探讨——以克拉玛依市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32-36.
[2]李妍,朱建民.生态城市规划下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12):130-138.
[3]李迅,李冰,石悦.从价值理念到实施路径的系统设计——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导则编制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0):94-103.
论文作者:梁健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理念论文; 城市绿化论文; 管制论文; 交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