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引导式护理干预内容的介绍与分析,进一步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负荷和应激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引导式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对患者心理负荷及应激能力的影响,建立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负荷及应激能力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2型糖尿病患者;引导式护理;心理负荷;应激能力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006-03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1]。糖尿病分为4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1999年已被WHO认可,而2型糖尿病患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长远高于1型糖尿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病人2.85亿,按目前增长速度估计到2030年全球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而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速令人震惊,糖尿病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增加了5~6倍,尤其是2000年后呈现加速增长趋势。1980年至2007年间进行了5次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上升至2007年的9.7%。而根据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加入了糖化血红蛋白≥6.5%标准)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有1.139亿糖尿病患者,居世界第一位[3]。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年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其核心是从老年人健康问题着眼,强调提高大多数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缩短其带病生存期,使老年人健康地生存。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突出等特点[4]。随着疾病谱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和自理能力的最主要原因[5]。根据我国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现状,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的目标,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颁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结合我国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
老年糖尿病患者是指60岁以后发生或者60岁以前患病并延续至60岁以后的患者群体。其患病特点:一是患病率高且患病基数大。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逐年增加,2000年为10%,2006年增加到13%,2007至2008年调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人群患病率高10倍[6]。二是并发症、合并症多,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患者中患冠心病、脑卒中、失明和尿毒症的危险比非糖尿病人群分别高3、10、12、25倍,给老年人口的生命质量带来严重威胁[7]。三是自我管理能力差,病情不易控制。受年龄、生活习俗、知识水平以及自身生理因素等影响[8],老年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依从性差,因此,病情不易控制。四是疾病负担重。由于糖尿病具有终身患病、长期治疗、病情易反复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老年糖尿病人的经济负担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9],且疾病负担与并发症密切相关,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其经济负担明显加重,导致糖尿病患者承担着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的双重经济负担[10]。因此,要积极开展老年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努力减少糖尿病对老年人群的危害。
1.引导式护理干预内涵及重要性
1.1 护理干预的内涵
护理干预是基于一定科学理论,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按事先预订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护士根据护理诊断的特点、护理研究成果、病人功能康复的潜力、病人和护士本身的能力确定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健康问题的排序决定干预的类型。干预措施帮助病人达到预订的目标:预防并发症,促进、保持或恢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1.2 引导式护理干预内涵
引导式护理干预是护理干预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病人,在治疗时,通过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动态的干预,达到引导患者建立合理健康的治疗方式,从而改善病人的生活和治疗环境,促进病人康复。引导式护理模式围绕每个病人具体情况为基础,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有细化的量表做评估,为患者制定具体的疾病管理方案,从而致力于提高护理质量、可执行性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该模式充分体现了个体化、人性化、持续性的健康管理理念,具有人员职责明确、管理方式规范、集培训-运行-监督-评价为一体的科学运行体系等特点,并通过多年实践检验,2011年引导式护理模式获得了美国疾病管理协会的年度疾病管理大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心理负荷
2.1 心理负荷的定义
心理负荷:是工程心理学的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应用领域比较广,心理负荷不一定与某种工作直接相联系,而是各种工作和活动给人的注意、情绪或反应带来的压力。在复杂的人机系统中,作业人员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并快速作出反应与决策,容易出现心理负荷过高,甚至超负荷现象。过高的心理负荷将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人际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心理负荷已成为人机系统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对心理负荷的研究,国外进行的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有人开始使用次任务和主观度量法来研究人在脑力任务中的负荷随后,国外的学者对心理负荷的定义、结构和测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心理负荷的测量已初步形成了方法体系,即包括主任务测量法、次任务测量法、生理测量法与主观测量法。
2.2 心理负荷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随着社会竞争激烈的加剧,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不仅仅是作为疾病本身的影响,以及患者自身个体对于身边所遇到事情以及所处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等一系列的环境因素。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人往往需要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并且快速做出反应和决策,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心理负荷,甚至超过原有的负荷情况,即超负荷现象。
3.心理应激
3.1 心理应激的定义
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刺激时所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心理应激能力是指遭遇突发事件或接受突发性任务时的应激反应的速度、强度及决策水平。从心理学角度看,应激包括三个方面:应激源、应激者和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通俗的讲是指生气、着急、恼怒、沮丧、抑郁等情绪波动及劳累紧张等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另一方面又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荷,使人们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疾病发生以及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3.2 应激状态对人体的影响
伴随着精神紧张、情绪的波动、心理的压力以及突然来临的创伤等一系列的应激事件后,会导致人体神经内分泌的功能紊乱,引起某些神经内分泌应激激素大量增多,以应激身体生理的需要,这些应激激素分别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神经末梢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以及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激素,是与胰岛素拮抗的激素,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多种,而降血糖的激素只有一种即由胰岛高血糖的激素有多种,而降血糖的激素只有一种即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如果胰岛需要长时间过量分泌胰岛素以对抗众多的拮抗激素,久之就会加重胰岛的负担,出现胰岛功能失代偿或继发性胰岛素抵抗,而致血中游离脂肪酸增高,血糖升高,糖、脂代谢异常,从而加重或诱发糖尿病。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引起糖尿病学者的关注。糖尿病生活上改变并不仅仅局限于药物的治疗,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并发症的威胁、复杂而繁琐的自我管理,这些都成为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慢性压力源,可引发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如担忧、挫败、愤怒、负罪、沮丧、否认、害怕、孤独等。良好的社会支持,包括朋友的支持、家庭的支持都会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所帮助,使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使之与糖尿病有关的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纪立农.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解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5,13(3):178-180.
[2]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3]徐瑜,毕宇芳,王卫庆,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志,2014,30(3):184-186.
[4]苏永刚,吕艾芹,陈晓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4:44-47.
[5]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8(11):78-79.
[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893-942.
[7]程韶,吴懿玲.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1,8(11):84.
[8]王欣国,徐燕,丁晔,等.城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0):2079-2080.
[9]张永新,王梅.1980-2002年我国居民糖尿病疾病负担和变化趋势[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46-48.
[10]侯清涛,李芸,李舍予,等.全球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J].中国糖尿病志,2016,24(1):92-95.
论文作者:杭菲,刘英,徐静,彭巧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糖尿病论文; 心理论文; 负荷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患者论文; 胰岛论文; 激素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