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学术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科技工作者学术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赵文文[1]2013年在《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术失范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我国高校频频出现因为剽窃他人作品、学术成果弄虚作假等事件,失范者涉及各领域的专家、知名学者、在校研究生,甚至是重点大学的教授乃至院士,高校学术失范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在现有的研究中,对高校学术失范的研究比较丰富,对学术失范类型的归纳也比较全面,现有的研究多数将学术道德问题和现行的高校体制弊端归结为高校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并有一定量的个案分析和理论推理。借鉴其他学者相关问卷的编制方法,本研究编制了“高校学术失范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对高校学术失范的现状、引起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进行调查。该问卷将我国高校学术失范的程度分为0—4共5个等级;原因则划分为叁个一级维度,二十四个项目即二十四个原因。利用该问卷对某高校150名研究生和150名教师进行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分析已有资料和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突破了仅仅局限于通过个案进行理论推理的研究方法,结合访谈调查和新形势下学术失范的特点,试图对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进行更为全面的剖析总结。本文认为,高校学术失范是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制度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以及个人因素。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变革是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产生重要诱因;学术规范不完善是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高校学者学术精神的缺失是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产生内在原因;学术惩戒不力、高校行政权力过度制约是高校学术失范现象蔓延的重要原因;传统文化影响是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产生的文化原因。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具体对策和建议整治我国高校学术失范现象:加强我国高校学术道德教育、逐渐形成完整的学术规范,对学术失范的行为进行严厉惩戒、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学术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学术批评体系,强化学术期刊责任意识,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等。

贾佳[2]2012年在《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是科技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是人类道德的旗帜和社会文明的标识。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日益凸显。研究生作为我国科研队伍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肩负着发展、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促进我国科学发展的历史责任。研究生学术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反映了研究生自身的学术修养和品格状况,也影响着我国高校创新人才、新型学术性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无论是国家、高校还是对研究生个人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厘清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探讨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硕士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对策。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由“学术道德”等相关概念入手,论述了我国学术道德建设的成绩以及加强学术道德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第叁章分析了当前硕士生学术道德的现状。第四章从制度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及硕士生自身因素四方面详细剖析了学术失范行为的原因。依据调查数据结果,制度因素是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下滑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教育因素、硕士生自身因素次之。第五章即对策研究部分,也是本研究的重点。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展开论述,也是本研究的创新点,如对策中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奖励制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中的激励机制作为理论依据。由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可以从加强硕士生学术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制度、净化学术道德教育环境、强化硕士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等几个主要方面加强建设。

陈艳[3]2003年在《科学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最近几十年,科学技术进步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科技工作者素质的提高,以此来强占科学技术竞争的制高点。然而近年来,科学技术领域内各种不正之风盛行,科学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已造成科技工作者素质的缺损,浪费了社会大量的研究资源,阻碍了科技的发展。面对上述现状,如何采取措施遏制科学技术活动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行为,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认为,在采取措施之前,应对引发这些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进行系统的探讨,并对症下药,采取有力措施重塑科学道德。 本文在第一章中对科学道德失范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对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归类,指出科学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抄袭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对成果进行夸张评价和宣传、同行评议中某些评议人弄虚作假、成果运用中的失范行为。本文对这五个方面逐一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对失范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也进行了阐述,以期能给科学道德失范问题一个整体概括。 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要彻底清除科学活动中的失范行为,首先必须明了引发这些道德失范行为的深层原因。本人认为,科学道德失范行为产生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科技工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职业环境、个体自身道德水平和其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作者通过研究提出道德约束力的削弱、科学精神的匮乏、功利主义的泛滥、科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科技法规不健全是引发科学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从内外机制入手,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倡导科学道德、建立健全科学法规、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提高科技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王娜[4]2012年在《大学学术道德管理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2年以来,我国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高校加强学术道德管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虽然经过政府和高校等各方的努力,我国大学学术道德管理已经初显成效,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学术道德问题。大学作为学术活动的主要阵地,肩负着重要的科研使命,其学术道德状况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科研学术实力,影响着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形象。大学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大学科研创新力的发展,与大学的科学精神格格不入,强化学术道德管理势在必行。本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大学学术道德管理制度研究的背景,当前大学学术道德现状、大学人才培养职能实现情况以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学术道德管理。第二部分为理论探讨,界定了学术道德、学术管理、学术道德管理制度等相关核心概念,提出本研究的叁大理论基础,即大学科研职能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第叁部分对我国大学学术道德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出目前我国大学学术道德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其原因主要是道德约束与制度规范、学术自由与制度规范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冲突,影响到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另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术制度建设。第四部分是通过分析国内知名大学ZU大学对于HB君论文造假事件处理的前后过程以及各项改革措施,总结ZU大学在学术道德管理中的有益经验,为探寻完善大学学术道德管理制度对策建议提供支持。第五部分,从管理制度和机制完善、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大学学术道德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在已有学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引进民间学术批评和学术监督,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树立学术道德典型和建立学术统一体,促进学术道德管理非正式制度的发展。最后一部分总结了研究结论,分析了研究不足之处,探讨了学术道德管理制度问题未来深层次研究的方向和可能。

姚宗艳[5]2016年在《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对策》文中指出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开始快速增长,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大幅增长。研究生扩招有助于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就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披露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报道越来越多,这些学术不端包括抄袭剽窃他人论文、低水平重复发表、一稿多投、不当署名等。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已造成严重的后果,值得高度重视。如何加强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是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除导论外,全文包括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危害。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调查研究,认为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一稿多投,不当署名,伪造、篡改数据和注释。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已经造成一定危害,严重影响研究生学术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对不良社会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部分,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引起部分研究生产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社会不良风气的推波助澜,网络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提供“方便”,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素质欠佳,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第叁部分,提出遏制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的对策: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引导研究生努力提高学术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学术道德环境。

王作军[6]2003年在《科学道德失范与科学道德建设的对策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大潮席卷整个世界,科技进步引起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着变化,科学研究日益成为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事业之一。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导致科学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如生态环境污染、资源滥用、高科技犯罪、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剽窃抄袭等,这些现象都属于科学道德失范现象。科学道德失范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所造成的,而是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下,对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科技成果的不合理甚至违法的运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等带来的结果,这实际上是源自人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危机。科学道德失范现象繁多,成因复杂,影响深远,对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危害极大。科学道德建设关系到国家科技事业的成败,关系到科技人才和未来社会建设者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总之,对于科学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和科学道德建设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力图把科学道德失范问题放到系统的环境中,深入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对其进行比较客观和系统的探讨,为科学道德失范有关问题的研究和科学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做一些尝试和努力。全文由叁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科学道德和科学道德规范。本部分的内容包括:第一,探讨科学道德的含义和内容。研究科学道德规范和科学道德失范首先要弄清科学道德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二,归纳科学道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这为分析科学道德失范打下基础和铺垫;第叁,概括科学道德失范的含义、表现和危害。 第二部分:科学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本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分别从社会环境消极因素和科技人员个人因素两方面着手,由宏观到微观、由环境到个人、由体制到观念,对科学道德失范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论述。 第叁部分:科学道德建设的对策探讨。这是本文的难点所在,也是重在突破创新之处。本部分分别从对科技人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加强科学道德环境建设、加强科研体制建设、深化教育制度改革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科学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江新华[7]2004年在《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大学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术道德失范。研究大学学术道德失范既具有深化对大学德育本质的认识,丰富大学德育理论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为整治大学学术道德失范提供对策咨询,保障大学学术良序运行的实践价值。本研究就是对该问题所做的一次粗浅而有益的探索。研究大学学术道德失范,可依据不同的研究视角,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从越轨社会学角度,采用集体主义研究范式,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层面,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路,探究了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实质、表现、产生根源与治理对策。学术道德失范是什么(学术道德失范的本质)?该问题是否在大学中存在(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和主要行为表现)?该问题有无研究的必要性(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危害)?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论文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本文依据社会学的失范概念,理论界对学术一词的一般理解和伦理学中的道德概念对学术道德失范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学术人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去实现社会价值目标(如获取职称、学位、金钱等)。基于对学术道德失范的这种理解,论文对大学领域中存在的学术道德失范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了分类,将它们划分为学术研究领域、学术评价领域及学术奖励领域中的越轨行为,并对每一领域的越轨行为依据一定的标准做了进一步的划分。最后,论文对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危害体现在叁个方面:影响大学社会功能的发挥;阻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加剧社会风气的腐败。导致大学学术道德失范尽管有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包括学术)等制度上的根源,但并非所有制度的影响力度是一样的。那么,那一种制度是影响大学学术道德失范最主要的制度?论文第二部分主要是回答该问题。文章界定了学术制度的概念及其构成,分析了现有学术制度的主要缺陷,讨论了学术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关系。文章认为,学术制度是社会或学术共同体为保障知识创新、为人类知识增量目标的实现而确立的系统的用以规约和导引学术人学术活动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学术制度包括内在学术制度和外在学术制度,前者是指学术共同体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用以规约、导引学术工作者学术活动的传统、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后者指社会或学术机构自觉制定的用以规范、导引学术人的各种法律和规则。学术制度<WP=4>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足。内在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表现为学界缺乏科学的精神气质的支撑,外在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表现为绝对供给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两种类型。学术制度的绝对供给不足是指学术制度的体系不完整,存在着一些必要的不可少的制度的缺席;学术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则是指学术制度的内容存在着缺陷,使学术制度的实质精神无法得到有效的实现。在分析学术制度供给不足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导致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根源。论文的第叁部分主要是讨论社会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关系。虽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不是影响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制度,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无关。文章分析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的缺陷及这些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关系。文章认为政治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监督制度上;经济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信用制度和分配制度上;文化(教育制度)的缺陷则表现在大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评价标准叁个主要方面。在分析了这些社会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关系基础上,文章指出,社会制度的缺陷是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间接根源。论文的第四部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整治大学学术道德失范。既然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和社会制度的缺陷是导致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源所在,那么整治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措施应是加强学术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供给和创新。论文对制度创新的主体、依据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吴俊阳[8]2013年在《大学生学风的问题、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学风是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风气,大学生学风是大学生在学习、研究、学术评估等叁类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风气,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学风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研究大学生学风问题对于提高大学生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学生学风的现有研究为基础,通过调查七所不同高校大学生学风和考察大学生学风的现实,报告了大学生学风的现状,发现大学生学风问题主要是: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考试舞弊、作业抄袭、论文抄袭、剽窃、论文AI写作、捏造、篡改实验数据、一稿多投或多发、虚假署名、伪造学术经历、未坚持评价标准、协助、包庇其他同学学术不端等。文理科大学生在学风问题上表现出一定差异。导致大学生学风问题的社会原因主要是社会风气污染、学术期刊失责、同辈群体不良影响,学校原因主要是学风教育不够、教师作用欠缺、学术制度不健全、学风查处不力,大学生自身原因主要是学术规范和道德认知水平低、欺骗与虚假问题严重、懒惰、投机取巧和侥幸心理。解决大学生的学风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风建设,一是要靠政府和社会营造社会诚信大环境,加强舆论监督,增强期刊责任感,二是要靠学校,加强学风教育宣传,改进学业评估机制,培育良好教风,加强学风问题的监督和查处;叁是要靠大学生自己提升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

李文静[9]2014年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生既是学生也是研究人员,是科研力量的重要推动者,肩负着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重任。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也成为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频繁发生,为解决此问题,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各高校也陆续制定了关于学术道德规范和惩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管理办法。本研究旨在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深层次原因的剖析,并借鉴国外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来完善与重构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长效制度。本研究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学术道德相关的前沿研究现状,并对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等问题作深入探究。第二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主要包括相关概念解析与研究生学术道德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前者主要是对核心概念进行解读与辨析,如学术道德规范、学术道德失范及长效机制等。后者主要对学术道德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如自我效能感理论、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及系统管理理论。最后对国家和高校有关学术道德政策进行梳理,探析政策变化对学术风气的影响。第叁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国际经验。主要是在比较的视野下,分析美国和欧洲各国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历史、管理理念与方法、运行机制、优化发展等方面的个性和共性,对各国的具体实践经验作详细挖掘,以求通过国际眼光来研究学术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第四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实证研究。首先通过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典型案例分析来透视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继而以江西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对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总体状况进行深层挖掘。第五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深层原因分析。经由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挖掘出制约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治理的困境,进而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检视与刍议。第六部分:优化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在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国际经验、实证研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思路,主要从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两方面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熊欣[10]2003年在《科技工作者学术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今日中国学界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成果迭出,队伍壮大,颇令人振奋。然而,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学术规范之缺失、学术失范之弥漫,实已到了令人悚然心惊的地步,也引起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有识之士的思考,学术失范成为当今我国学界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已长期存在,有的已相当严重,有的还在继续蔓延,还有的尚处在潜伏的状态,但都对我国的教育与学术风气、学术形象、学术环境、人才培养等造成了严重危害。 严重的学术失范会阻滞我国学术的发展与繁荣,延缓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正因为如此,整治学术失范的呼声近年来在学界日益高涨。也成为2003年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的一个讨论话题。何为学术失范?有哪些表现?其主要根源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地整治?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如何?本文尝试着对上述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找出解决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首先从学术失范的定义入手,将学术失范界定为:学术人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来实现个人目标(职称、金钱等),接着指出学术失范在现阶段的表现,如研究工作中少数人违背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学术成果,或抄袭剽窃,或请他人AI写作论文,或署名不实;粗制滥造论文,个别人甚至篡改、伪造实验数据;受不良风气影响,有的人利用权利为自己谋取学位、文凭,有些学校在利益驱动下降低标准乱发文凭等。并进一步阐述了学术失范对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学术新人培养等方面的危害,使得科学的公正性被践踏,学术风气受到不良影响。 第二章分析了学术失范的原因,首先是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的缺乏。科学精神气质是科学共同体成员为保障学术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而约定俗成的基本道德规范。由于种种原因,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在我国一直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得我国学术界的科学精神气质的发育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由此导致了学风不正。其次是学术评价机制也存在严重的缺陷,量化管理方式并不适用于学术管理。学术研究者的精神产品的质量和绩效是无法用数量来界定或衡量的,高校的评价机制同样存在严重的缺陷,现在的学术鼓励制度,存在着明显的急功近利现象,而急于求成的学术管理正是产生大量学术剽窃、论文抄袭现象的根源之一。学术失范产生的第叁个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追惩制度,使失范者有恃无恐。第四是行政管理替代学术管理,行政权利支配学术事务,导致了官员的“寻租”行为。 第叁章提出了解决学术失范问题的措施,第一,完善现行的学术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学术立法,明确学术规范。要惩治学术失范,首先应明确规范,使人明白哪些行为是违规的,因而是不可为的,一旦违规后果会怎样。第二,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必须实行学术回避制度,在程序公正的基础上,依靠学者的学术水平来实现实质上的公正。依法建立成果评价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为独立法人,具体负责学术成果的鉴定、评奖工作。第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学风建设。首先政府应加强政风建设,为学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学术人应提升自己的学术道德素质和自律精神。面对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学人应有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素质。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学术失范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和对策研究[D]. 赵文文. 扬州大学. 2013

[2]. 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D]. 贾佳. 重庆工商大学. 2012

[3]. 科学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陈艳.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4]. 大学学术道德管理制度研究[D]. 王娜. 华中农业大学. 2012

[5]. 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对策[D]. 姚宗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6]. 科学道德失范与科学道德建设的对策探讨[D]. 王作军. 西南师范大学. 2003

[7].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 江新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8]. 大学生学风的问题、原因及其解决对策[D]. 吴俊阳. 湖南大学. 2013

[9].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D]. 李文静. 南昌大学. 2014

[10]. 科技工作者学术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熊欣. 武汉科技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科技工作者学术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