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观念的创新与理论的发展_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观念的创新与理论的发展_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概念的革新和理论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方经济学论文,概念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623(2001)01-0041-05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20世纪20、30年代形成,50、60年代以来又有了重大发展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理论概念的革新,反映了“理论的革命首先是概念的革命”这一经济理论演进的规律。一个植根于实践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的观点、概念,可以产生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或学科。这方面的典型例证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其中的劳动二重性概念,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内核变为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他首次对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和生产方法进行了科学表述,使这一概念成为马克思理论大厦的基石。西方经济学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虽然概念革新依然是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和谐的诠释,但概念革新带动理论发展这一规律是成立的。对经济学概念与理论相互关系的方法论研究方面,库恩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他认为:“科学发展的特征是:从连续和进步(常态科学)走向严重的反常(危机)和不连续(革命)的可能性。”[1](P28)在描述理论的“连续”到“不连续”、“常态”到“革命”的一般规律时,库恩也是从基本概念的革新出发的。他提出“范式”概念,并进而建立起他的方法论核心:如果把“范式”看作“一种世界观”、“一种体系,当一个学科趋向理论上的共识,并对一个公认的观点有共同的群体承诺时,这个学科就成熟了”[1](P28)。这里所谓“一种世界观”、“一种体系”、“公认的观点”,虽说法各异,实质上就是经济学基本概念。学科的成熟和思想流派的形成亦包括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完成。因此,概念革新成为理论发展的基石,或者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是理论体系的“硬核”,理论发展是中心概念的延伸、解难与阐释[2](P67-69)。一个反映经济活动规律与现实的概念,可以产生本质上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理论。用这个方法观察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是认识其理论体系和评价其实用价值的重要前提。

概念革新是经济学流派和新学科的旗帜

经济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各流派理论和政策上的论争,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流派的划分标准,最基本的一条是不同流派有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作为不同理论体系的一面旗帜,都是经过革新的一个或一组经济学概念。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发展史上,影响较大、使其理论发展为不同派别的当首推边际学派。它以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分析为核心,以“边际效用”概念或理论为旗帜。这一概念的重新提出和这一理论的阐发,结束了自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穆勒以来的关于价值基础的论争,劳动数量决定价值(实则为价格)的观点失去了最后的阵地。边际效用价值论从此成为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这面旗帜的树起,被西方经济学界誉为“边际革命”。所谓“边际革命”,实质上是商品价格决定理论发展过程中,技术分析和心理分析最终取代了纯理论分析。这一分析方法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实际需要,因此得到英国、法国、意大利乃至后来美国经济理论界的重视。边际分析的推广应用,由杰文斯用数学方式表达的“最后一级效应”的理论,演变扩大而产生了数理经济学派。门格尔虽然在数学上缺乏训练,但也独自创立了边际效用分析法,在他身边聚集起一批信奉者而形成奥地利学派。门格尔的学生、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把边际分析法应用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研究,提出后来被称作“帕累托效率”的概念,进而发展成为洛桑学派。帕累托因提出效率原则而成为现代福利经济学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以所谓“凯恩斯革命”为标志的凯恩斯学派的崛起,使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从以马歇尔为核心的剑桥学派营垒中分化出来,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影响最大的派别。凯恩斯早期作为一名货币理论家,信奉经济自主主义传统。促使他转变的首先是概念的革新,或者说,基于对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的怀疑。在他的思想中逐渐酝酿最终趋于成熟的是一个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凯恩斯全部理论的核心和基础。他第一次在理论上承认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事实,把波动的原因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这就为国家干预铺平了道路。在有效需求概念的基础上,凯恩斯巧妙地吸收了他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支出乘数、消费倾向、灵活偏好等一组概念,形成他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概念革新与理论上的发展,使他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以他的思想为号召的经济理论也成为长期影响西方主要国家政策导向的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流派。

凯恩斯主义对传统经济学特别是“萨伊定律”的巨大冲击,应该说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在他之后,或是坚持、阐发与修补凯恩斯理论,或是反对、攻击和否定这一理论,都推动了各个不同流派的争论和理论的发展,围绕凯恩斯主义的是非功过也在产生新的学说。

战后在新自由主义旗帜下兴起了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也有维护其自由主义传统、在新的条件下革新其基本理论的伦敦学派和弗莱堡学派。这些学派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提出了自己的新概念作为其理论的基础或中心。货币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费里德曼全面革新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提出新的货币需求函数概念,修补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灵活偏好函数,从而认为利息率有较低的弹性,因此收入的任何变化几乎都是货币流通量变动的结果。费里德曼用他的货币需求函数作为抨击凯恩斯主义收入一支出理论的基本工具,并针对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提出“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从长期看,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接近于一个常数。这样,费里德曼以货币需求函数为基础建立了“总量经济理论模型”,以“持久收入假说”、“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收入指数化”、“浮动汇率制”等一组概念为核心,创立了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货币主义理论体系。

其它新自由主义学派亦有一个或一组基本概念作为各自学说体系的轴心。“拉弗曲线”是供应学派通过减税以增加供给的理论依据;“理性预期”概念,成为理性预期学派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的思想基础,并由此逐步形成现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布坎南提出“公共选择”概念,把经济分析用于政治决策过程,拓展了经济理论研究领域,并形成新的流派:具有经济自由主义传统的伦敦学派到了战后又有进一步发展,其主要代表哈耶克的以“理想社会”、“消费者主权”、“机会平等”和“货币非国家化”等一组概念为核心的学说,使这个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有了新的发展;弗莱堡学派在欧根的“竞争秩序”概念基础上,提出“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成为德国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理论。这一理论力图使自由竞争原则与社会平等原则相结合,对国家干预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了独特的解释。以上战后新自由主义各流派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理论的革新都是通过概念的革新实现的。这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演进的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现象。

经济学概念革新的作用也突出反映在新学科或新理论体系的产生上。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发展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在经济思想史上发端于宏观分析从传统经济学中的独立。这种独立由凯恩斯的以有效需求为核心的一组概念的革新为标志得以完成。宏观经济学的独立,也推动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深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为微观经济分析奠定了现代基础。20世纪30年代初,张伯伦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和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都使微观经济分析更趋完善,而“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是张伯伦和罗宾逊分析市场类型提出的核心概念。

战后直到80年代,西方经济学进入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时期,不仅旧流派提出新理论并产生了新流派,而且产生了一些反映西方国家新的发展阶段的新学科。主要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在对市场运行和产业结构长期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创立了“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提出和首创“产业生命周期假说”和“生存技术”概念,以全新的理论分析了规模经济和产业结构问题。他用“生存技术”考察了美国制造业的情况后得出结论:凡是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因而最佳规模是一个范围相当大的领域。施蒂格勒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创立了一个新学科,而且使传统微观经济分析大大深入了一步,是对现代经济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他所提出的基本概念如“生存技术”已成为产业结构分析使用的基本工具和手段。概念革新推动新学说的产生和发展,还表现在施蒂格勒把经济学基本理论运用于对信息的分析和政府管制的分析。与布坎南用传统经济学方法分析政治决策相类似,施蒂格勒也把经济学基本范畴和方法用于分析信息问题,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说明搜寻信息的成本,认为信息生产不仅有成本和价格,也是竞争性的。他的研究为信息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施蒂格勒也是“管制经济学”的开创者,首次尝试用经济学基本范畴和方法分析政府管制,认为管制类似于普通商品,存在价格与成本,管制的供求关系决定管制最终为谁服务。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建立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经济学基本范畴和概念应用方面的一种更新。

利斯分别于1937年和1960年发表的两篇论文《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在80年代被理论界重新发现,原因是人们在新的条件下,认识到了科斯进行的概念革命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科斯提出“交易费用”概念,用来解释企业的产生和确定企业的边界。他认为交易活动是有成本的,是要付出费用的,“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包括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企业是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产物,企业形式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相等的那一点,决定企业的边界或规模。“交易费用”概念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由此,科斯把制度因素纳入了经济分析,极大地拓宽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以“交易费用”为前提,科斯提出了系统的制度安排与选择理论,认为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产权如何配置,自由的市场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尽管零交易费用的假定并无实际意义,但“科斯定理”以交易费用为核心,对于说明外部性及其解决办法、产权明晰化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作用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思路。科斯的交易费用概念以及理论思想,在80年代掀起了一场制度作为内生变量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讨论热潮,由此产生了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新经济史学等新兴经济学科。把制度纳入经济分析,已得到国外经济学界的认同。以“交易费用”为核心的一组新概念,凝结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精华,使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新凯恩斯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都是近十多年活跃在理论界的青年经济学家。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凯恩斯在《通论》中表述的基本思想,同时注意汲取非凯恩斯主义各派学说的某些观点。其学术研究特点也突出反映在一组新概念、新观点上。在传统凯恩斯主义日渐呈颓势的今天,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新凯恩斯主义者用“效率工资”说明劳动市场非出请的原因,提出“工资粘性”概念;用“菜单成本”分析企业缺少变动价格的积极性,解释商品市场非出请的原因,并提出“价格粘性”概念;用“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来论证市场非出请假设,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传统;用“货币非中性”理论否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中性”概念,其意图在于坚持短期经济波动的分析,重新强调了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的作用。新凯恩斯主义通过概念革新,力图建立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使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更具现代气息。

新概念的产生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经济学概念革新史,但基本概念的变革不能等同于有意构造生僻华丽的词藻。认识这一点有助于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推动经济科学的发展。

1.有一定生命力的经济学概念,来自经济发展的实践,经济学家的任务是提炼出有价值和有理论研究意义的命题。例如“恩格尔系数”是由德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恩格尔在研究了英、法、德等国的居民家庭生活支出统计数据后提出的,认为家庭食品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与收入增长呈反向变动。这个论点后来由美国的赖特命名为“恩格尔定律”,此后这个概念成为分析和衡量居民家庭富裕程度的主要依据。在西方经济学中,根据经验数据形成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虽然西方经济学家们只能在现象的表面做文章,但不少概念在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类似的概念如“微调”、“奥肯定律”、“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菲利普斯曲线”等,由于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因此,这些概念不仅反映了提出者的实践洞察力和理论概括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学概念形成的规律。一个基本概念要演变为一般化和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论观点,来源于对实际经济问题的考察,也要经得起实践的验证。一个论点,只要产生于实践,即使实际经济活动的变化必然要求对其进行修正,但在理论上这种观点仍具有使用价值。例如“菲利普斯曲线”,尽管经过费里德曼等许多人的修正甚至否定,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交替关系并未完全失去意义,当然,前提是承认短期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必要性。战后,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现实主义倾向突出反映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经济更趋多元化、国际化、复杂化。简单的辩护性理论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只有更为深入地研究实际经济问题,并从中概括出新的理论观点,才能为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依据。新现象或新情况必然产生一系列新观点、新概念。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不确定性”概念来论证国家干预的无效性;新凯恩斯主义用“不对称信息”概念力图为宏观经济学建立一个微观基础。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可以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都在努力使自己的理论体系更贴近现实,因为他们都懂得,不能解释现实的理论是难以立足的。由此可以看到,无论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经济,无论是经济增长问题,还是社会的全面发展问题,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考察,并从中发现与概括出新的概念以推动理论的发展,是经济科学最基本的方法论问题。

2.任何概念和范畴只有成为一种新理论的基石后才有价值,任何理论和学说只有在一个或一组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和阐发才能成为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例如“边际效用”一词,戈森最早作过简要叙述,在经济分析中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维塞尔,但“边际效用”在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的著作中用来说明商品价值时,才成为一般化的概念。此后经济马歇尔的发挥,边际效用成为现代均衡价格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微观分析的基础理论。“乘数”概念也不是凯恩斯的创造,是他的学生卡恩在一篇论投资与就业相互关系的论文中最先使用的,但乘数只有在凯恩斯的《通论》中成为有效需求理论的核心概念后,才作为一般化概念被研究者所使用。与此相似,“创新”一词也不是熊彼特的发明,是他的学生首先使用这一概念。但熊彼特建立了“创新理论”,不仅赋予“创新”全新的内涵,而且用“创新”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形成了自成一说的理论体系。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有力地证明了基本概念和范畴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作用。就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一般意义而言,理论的革新离不开概念的革新,概念的一般化也离不开理论的诠释。任何社会条件下的经济都是在不断变革中向前发展的,任何新理论的产生,首先需要概念的革新。许多新说代替了旧说,一个重要原因是新的更贴近现实的概念代替了旧的概念,或者旧的概念被充实了新的内容。关注基本概念变革应当是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经济学的理论建树首先是反映现实的概念革新。

[收稿日期]2000-03-10

标签:;  ;  ;  ;  ;  ;  ;  ;  ;  ;  ;  ;  ;  

西方经济观念的创新与理论的发展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