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刘香

东安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湖南永州 425900

【摘 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的主要疾病包括慢性鼻窦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炎以及慢性扁桃体炎,分析患者术后所发生并发症人数以及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共7例发生并发症,发病率为11.7%(7/60),主要症状为术后出血、伤口炎症、术中出血以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抗生素使用、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经针对性治疗后,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有效控制,术后3月后复查时全部康复。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主要方式,可取的显著治疗效果,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需要提前进行预防,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关键词】耳鼻喉科;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

耳鼻喉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对患者身心健康均具有一定危害,需要及时治疗来控制疾病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后若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出现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1]。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较多,不但会增加治疗难度,还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所以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应做好预防工作,控制引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不断提高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水平[2]。本次研究主要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18~45岁,平均年龄(31.5±8.5)岁。其中2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4例慢性中耳炎患者,12例慢性鼻炎患者,18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2)所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3)所选患者均无严重内分泌系统障碍。

1.2方法

研究所选取的60例患者均为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有常规流行病学法,整理患者病历资料并将诱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统计,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以及住院时间、合并高血压等因素,在手术后3个月进行复查,统计诱发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

1.3疗效评价指标

分析患者术后所发生并发症人数以及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为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采用²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所选60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7例,发病率为11.7%(7/60)主要症状为术后出血、伤口炎症、术中出血以及呼吸道感染,经调查引起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抗生素使用、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详见表1。经临床针对性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均得以有效控制,患者全部康复。

表1 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n(%)]

3.讨论

耳鼻喉科疾病范围较广,包含了耳鼻喉三科的疾病,主要有鼻中隔偏曲、咽喉部肿物、鼻息肉、急性喉阻塞、慢性喉阻塞以及耳部肿物、鼻腔部肿物等。部分耳鼻喉科疾病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但术后会引起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疾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增加了治疗难度以及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对诱发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3]。

3.1术后并发症

3.1.1出血

手术后24h内出现出血现象称为原发性出血,手术后7~10d出血称为继发性出血,导致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手术中止血不完善以及不彻底,导致结扎血管的缝线出现松脱现象引发出血。对此,手术过程中要做到彻底止血,手术结束后需要使用双氧水以及盐水冲洗创面,将凝血块清除后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针对较大的血管应该予以双重结扎缝扎或缝扎进行止血。手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发生,减少原发性出血以及继发性出血,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3.1.2感染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该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以及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关系,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粪链球菌等。患者接受手术后3~4d若已经处于正常状态的体温重新回升,首先要考虑到是否切口感染,查看切口若出现局部发红、局部肿胀甚至有明显压痛、出现脓性分泌物,则为切口已经发生感染,需要立即进行处理。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后应用广谱抗菌素进行消炎杀菌,针对污染较为严重的切口需要延期缝合,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以及机体抵抗力[5]。

3.2并发症的控制

有研究指出,耳鼻喉科患者接受手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发生病发症后不但会增加其在康复期的疼痛感,还会影响到耳鼻咽喉等器官功能的恢复,加强对诱发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保证临床疗效,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感染是耳鼻喉外科手术后发病率较高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导致感染的因素较多,但多与手术时间有关,患者接受手术时,较长的手术时间会导致手术部位以及切口暴露时间延长,增加沾染细菌的机会,导致伤口组织遭受破坏,患者局部组织的抵抗力也会不断下降,进而加重组织损伤。另外,手术过程中麻药的使用会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进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较长的住院时间也与感染有一定关系。对此,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后做好止血处理,针对伤口未愈合的患者需要继续留院观察,住院期间减少探视次数,合理规划探视时间,避免探视者与患者过多接触,减少来访者所携带病菌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消毒,加强营养供给,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6]。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是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主要方式,可取的显著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需要提前进行预防,根据所出现并发症的原因给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本研究总结出抗生素使用、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为诱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在手术前需要做好相关防范措施,避免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保证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谭亚荣,孙玉梅,刘发香,等.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82-183.

[2]杨继志,冯先权,杨家瀚,等.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77-79.

[3]油杰.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62-63.

[4]侯丽达.819例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12-2114.

[5]顾群浩,张晓东,蔡照弟,等.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4):4666-4669.

[6]罗宏丽,叶云,王述蓉.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某院血管外科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32):3448-3450.

论文作者:刘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刘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