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李国军,魏玉峰,刘志杰,王冰,孙爱红,苏江源,连

李国军 魏玉峰 刘志杰 王冰 孙爱红 苏江源 连云 张明赳 葛海峰 李守玺

(甘肃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 目的:针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椎间孔镜和小切口两种手术治疗,分析其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人,甲组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乙组采取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方式,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各项比较上均优于甲组,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相对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来说,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上治疗有效率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眼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065-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脊柱外科一种常见病症,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以往在手术治疗上多采取开放切口髓核摘除术,不仅可能会对脊柱造成损伤,术后还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1]。本文在此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椎间孔镜和小切口两种治疗方式的不同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8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例,随机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人。其中甲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6.2±8.7)岁,包括有L3-4患者22例,L4-5患者15例,L5S1患者13例;乙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7~61岁,平均年龄(43.6±10.4)岁,包括有L3-4患者21例,L4-5患者17例,L5S1患者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

甲组小切口治疗方案: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C型臂定位。找准患者病变椎间隙处,以此为中心作一后正中纵行切口,切口长度在3~5cm左右。沿着椎间盘凸出侧椎旁肌,由脊柱椎板间开一个大小为1.5×1.5cm的骨窗,切除患者黄韧带,充分暴露硬膜囊和神经根,将神经根牵开暴露突出椎间盘内髓核,然后将椎间盘和周围脱落的髓核组织一并切除,同时对侧隐窝进行扩大,使神经根避免被压迫,保持其能够维持左右0.5~1.0cm的活动度,最后用生理盐水对椎间隙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肌力改善情况,予以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避免大幅度运动。

乙组椎间孔镜治疗方案:患者取俯卧位,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事前调整好椎间孔镜相关参数,然后在距离患者离棘突中线10~15cm范围内,将穿刺针以10°~25°的角度插入,C形臂透视见穿刺针位于椎间隙,放置导丝,作一大小约5mm左右切口,然后逐级扩张导管,置入工作套管,再将脊柱内窥镜置入。借助C型臂透视确保导管置于患者病变部位,放置完毕后再使用抓钳及射频消融器切除患者突出椎间盘,在这过程中使用盐水持续冲洗及射频消融器患者切口进行止血。无出血后移除椎间孔镜及工作套管,缝合切口。术后24h佩戴腰围下地,其余对策同甲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术后不同效果评价标准:①显著: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改善,对患者进行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等试验,结果神经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症状和体征得到好转,只在过度劳累等情况下发生,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部分影响;③无效:患者术后症状和体征未出现好转,正常工作和生活难以维持。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运用均值±标准差(x-±s)和百分比(%)表示,并且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各项情况对比

乙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各项比较上均优于甲组患者,且结果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甲组治疗后分别为显著14例、有效29例、无效7例,乙组分别为显著2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甲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一侧或双侧下肢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患者下肢出现疼痛或麻木等情况发生[2]。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一般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及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3]。椎间孔镜技术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生理结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更加安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另外,从手术过程上来讲,椎间孔镜与传统小切口治疗相比,前者能够简化后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人工探查和切除等步骤,让主刀医师借助孔镜影像更加仔细的观察患者椎间盘情况,准确找出患者椎间盘突出组织,进而提高手术安全性,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总之,由本文研究可以得出,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相比,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上治疗有效率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潘磊.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8):3151-3152.

[2]时剑辉.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05):27-28.

[3]史晓.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2(14):40-41.

论文作者:李国军,魏玉峰,刘志杰,王冰,孙爱红,苏江源,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100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李国军,魏玉峰,刘志杰,王冰,孙爱红,苏江源,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