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 230105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措施。措施:对65例剖宫产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结果:65例剖宫产病人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后精心护理使母婴平安。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护理体会
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加强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对促进产妇康复,减轻产妇的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现将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剖宫产术的产妇65例,年龄18~43岁。剖宫产原因:头盆不称17例,臀位3例,妊高症21例,巨大儿9例,羊水过少9例,过期限妊娠6例。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
2.1.1 体位:剖宫产通常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6小时内应去枕平卧,6小时后可改为半卧位或侧卧位,24小时拔出尿管后应鼓励产妇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子宫收缩、肠蠕动和恶露的排出。
2.1.2 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内禁饮、禁食,8小时后进水,次日清晨进米汤等流质饮食,禁食产气饮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进普食。产妇术后免奶、免糖,半流质饮食,排气后即可改为普通饮食。饮食要多样化,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适量脂肪及纤维素均衡的膳食可以提高乳汁的质和量,促进乳汁分泌。早开奶,勤吸吮对剖宫产后母乳不足问题极有帮助。
2.1.3室内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安静,通风良好,但产妇不能直接对着风吹,产后出汗较多,应保持身体清洁,衣着以宽大为宜,选用柔软的棉织品,经常更换内衣、床单,但应预防感冒。
2.1.4休息:产妇应保证充分的休息,指导产妇要与新生儿同步休息。
2.2特殊护理
2.2.1病情观察
2.2.1.1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及早发现或者堵绝产后出血的发生。
2.2.1.2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术后遵医嘱常规予缩宫素肌肉注射。注意观察宫底位置、软硬度来了解子宫收缩情况。手术当日宫底在脐平或脐下一横指,以后每日下降1-2cm(一横指)。在我国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一原因是产后出血,因此术后要注意观察恶露的色、量、味。若恶露的量多于月经量或无恶露排出均属不正常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2.2.1.3切口护理:剖宫产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液.渗血,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要防腹部切口裂开咳嗽、恶心、呕吐时应压住切口两侧,防止缝线断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疼痛护理:剖腹产术后麻醉药的作用逐渐消失,腹部伤口的痛觉开始恢复,一般在术后数小时,伤口开始剧烈疼痛。为了能够很好休息,使身体尽快复原,可请医生在手术当天或当夜给用一些止痛药物。在此之后,对疼痛多做一些忍耐,最好不要再使用药物止痛,以免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一般来讲,伤口的疼痛在3天后便会自行消失。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一般术后数小时麻醉作用消退,产妇伤口开始出现疼痛,通常于术后24小时内最明显,严重影响产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和按需哺乳。
2.2.4 尿管的护理:术后保持导尿管通畅,观察尿量及颜色。术后病人每小时尿量不少于50ml,术后第二天拔出尿管。
2.2.5心理护理:剖宫产术后产妇因生活不能自理,切口的疼痛,对切口愈合的担心,对新生儿状况的担心、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等因素,会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负担,最终出现产后忧郁症。护士应主动与产妇沟通,减少和避免精神刺激,满足病人的需要,鼓励产妇表达内心的感受,针对其心理特征,指导产妇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促进和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增加产妇的自信心,从而使产妇处于较佳的身心康复状态。
2.3并发症护理
2.3.1尿储留:由于镇痛药物、留置导尿后持续引流等因素会影响排尿功能[2]。因此,拔出尿管后3-4小时应及时排尿,当出现排尿困难时,可通过听流水声、热敷法、热力熏蒸外阴法等,促进膀胱肌的收缩,促进排尿。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仍然不佳时,可给予导尿。
2.3.2血栓性静脉炎:产后产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卧床休息较多,使下肢静脉血液循环较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鼓励产妇在剖宫产术后麻醉药效过后翻身和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2.3.3子宫內膜炎:子宫內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故剖宫产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同时注意卧床休息时宜取半卧位,以使炎性渗出物局限在盆腔最下部,有利于恶露的排出,保持外阴清洁,勤清洗。
3结果
65例产妇术后平均住院5-8天,经过精心护理,65例产妇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未出现产后抑郁的现象,10
例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术后未发生子痫,发生伤口脂肪液化1例,经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
4 总结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措施。随着麻醉及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剖宫产手术安全性逐渐提高,以及保护母婴安全的社会需求不断上升,要求剖宫产手术的孕妇愈来愈多,剖宫产术后患者的观察对护理要求也愈来愈高。虽然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手术质量不断提高,术后镇痛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先进仪器的临床应用,但仍有不安全的因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适时地进行剖宫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1]吴海英;剖宫产术后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5):85-86
[2]周莉莉,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5
[3]陈一静,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的因素调查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5
论文作者:张孟娟,何素敏,李翠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术后论文; 产妇论文; 切口论文; 产后论文; 手术论文; 疼痛论文; 子宫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