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起的商业新业态——平价商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平价论文,业态论文,商场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历史性的转折中,我国商品市场出现了一种以商品“低价”、“廉价”,以卖场仓储式为特征的新业态商场,即一种以平价标识的货柜式商场(店)、量贩店、连锁店、超市等,这就是我们统称的“平价”商场或商业“平价”现象。
上海出了个“麦德龙”,广州、北京办有“万客隆”,深圳有家“山姆店”,武汉出现“量贩店”。这种带有“舶来品”色彩的商业新业态由东往西,由沿海向内地大举进发,在我国低迷的商品市场氛围中发展迅猛,给商业企业经营方式以极大冲击,引起业内人士和理论界重视。“平价”仓储式商场在西方国家至少已出现30多年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商业流通体制改革也已20年了,为什么最近一两年时间它在我国范围内如此迅猛发展呢?
一、市场切入及时
首先,由于我国现实购买力不足,消费者需求转向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为内容。亚洲金融危机出现以后,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内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去年1~7月,全国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多百分点。从消费市场走势看, 消费品市场平淡,物价持续走低,城乡居民收入增势减缓的格局仍没有改变。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处在改制、重组和转轨的过程中,大量职工下岗,因而货币工资收入暂时减少,市场购买力减弱;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水平依然较低,且收入增大量趋势减缓,1997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效益下降, 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减少,农民负担依然很重等,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市场购买力增长较慢。我国南方和北方数省市地区同时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使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为宗旨的“平价”商场应运而生,理所当然地受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支持,并得到相应的发展。
其次,传统百货商场过剩也为“平价”商场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中国的大型零售企业一直是商品流通的骨干力量,多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作出了重大贡献,企业自身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最近一两年来,一些地方重建、滥建大型商场,过度竞争,使风光多年的中国零售企业陷入了销售不畅、亏损增加、频频关门的窘境,请看以下事实。
1996年是广州商业史上最热闹的一年。2月9日,华厦康隆、天贸南大、仟村、国丰等4家面积逾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同时开业。此后, 长城、王府井、吉之岛、万客隆等10家大型商厦也粉墨登场。据统计,这一年广州百货零售业建筑面积和开张数量是过去30年总和的两倍。仅过一年,风云变幻,“仟村倒闭”,“国丰关门”、“长城易主”,各自悄悄自我调整。
在北京,曾有这样一些常常被人提及的数字,到2000年,北京逾万平方米的大商场数量将达到159家,总建筑面积56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大型百货商场最多的城市。时至今日,北京已开业的1 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已有60余家,在建的大型商场还有100多家, 这将使居民消费能力仅相当于纽约、巴黎等城市1/8的北京,大型商场的数量达到纽约、巴黎等城市的8倍左右。京城大商场严重过剩, 加快了大商场的倒闭步伐,自1996年下半年起,“信特”、“富洋行”、“保真”、“卡玛”、“万通”等不少大型商场相继关门或转向。
武汉也不例外,近几年来,武汉市的大型百货商场,豪华购物中心高速膨胀达40多家,年营业额过亿元的已达21家。据权威部门预测,西方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的营业面积也才35.4平方米,而武汉市仅就现有和在建的大型商场数量,2000年每千人拥有的营业面积就达到390 平方米,比西方发达国家同一指标高出10余倍。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商业利润也日渐微薄,致使“天合”、“武昌商场”等被迫关门或被兼并。
不仅如此,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97年1~7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3.3%,但206 家大型零售企业商业销售收入只比上年同期增长8.5%,而且其中32家企业出现亏损。 国内贸易局监测的155家大型零售企业有73家1997 年前三季度的商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比重高达47%。以上说明,我国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国内购买力不足,大型商厦的重复滥建,造成大型零售企业无序建设和过度竞争,使经济效益普遍下降,充分暴露出国内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在业态结构、经营结构、商品结构、服务方式等多方面的问题和弱点。一边是商厦林立、百货俱全,一边是便捷低价的需求层次得不到满足,因而需要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予以补充,需要有市场需求层次细分的营销方式予以填充,这样才能使零售业步入发展的新天地。在这种形势下,“平价”商场乘虚而入,寻找到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再次,我国商业体制改革经过近20年的努力,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商业经营方式,为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的多种经营方式创造了平等互利、协调发展的环境,为多种商业业态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除传统的零售商业外,一大批曾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运营中起过重大作用,行之有效的商业业态,如连锁店、精品屋、专卖店、超市、直销等相继在我国市场登陆,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平价”仓储式商场以它独特的经营优势出现在我国商品市场,又被我国消费者所接受,因而成为我国商苑中一朵竞相开放的奇葩。
最后,从历史的原因看,“平价”商场迎合了我国城乡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防灾、防病、防老的消费意识和求实求廉的传统消费心理。“一个便宜三个爱”,也为它切入市场提供了土壤。
二、市场定位准确
层次消费是市场细分定位的结果,是消费市场普遍的正常规律,也应是企业捕捉的目标。“平价”仓储式商场是一种新的业态,它与传统商场不同,其生命在于适应层次消费的需要。在那里,商品价格便宜、品种全,可任意选购,没有任何压力,方便自在。在我国消费层次多元化的市场中,需要这种新的业态补充。
三、经营优势突出
1.选址特殊。“平价”商场不选择城市闹市中心,而把商场设在城乡结合部的次商业区,这样租金少,地价远远低于闹市中心,而且商场装修极为简单,可节省一大笔费用。
2.仓柜合一。卖场和仓储合一,不另设仓库,可节约仓储保管费用和途中运费。经营多样化,广泛吸引城郊的工人、农民和普通老百姓,增加了他们选购的空间。
3.电脑管理。利用先进的电脑微机,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商品开架自选、顾客“自我服务”,大大缩减员工。“平价”商场的员工数仅为同等规模零售商场的1/10左右。 以武汉中商“平价”商场为例,按常理一个3.5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应配备4000人, 而中商“平价”商场仅用500人。
4.大进大销、统一核算。“平价”商场以大购大销的优势争取直接向制造商“进一手货,拿一手价”,然后再统一配送到各“平价”零售商店,实行统一核算,大批量进货,大大降低进货成本,使“低价”、“平价”做到名副其实。
5.锁定目标顾客群。商场实行“会员制”,凡愿意加盟“平价”商场购物的顾客,预先向商场办理入会手续,缴纳一定会费,凭“会员证”进店购物,享受商场的购物优惠。这样把消费者固定在商场周围,形成消费者群。商场与顾客之间已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采取以上系列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销售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价格,商品价格比传统商场或其他商店降低10~30%,形成经营的一大优势。
四、经营弱点显露
尽管“平价”商场有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特色,在市场竞争中优势突出。但是它在我国出现毕竟才两年左右时间,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自身发展不完善、不健全的弱点,这主要表现在:(1)购物环境差。 由于商场设在城市郊区,周围环境差,商场犹如一巨型货仓,装修简单,布局不合理而显得杂乱。顾客没有舒适感,连休息的地方也不提供。(2)服务不到位,由于营业员太少,对商品性能使用等问题,缺乏解释或示范。(3)耽误购物时间。收银员少,付款往往排长队。(4)售后服务不到家。
五、商业“平价”现象评析
“平价”商场之风日盛,是万客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外一批知名的货仓式销售公司抢摊中国市场的结果,也是我国商业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的具体表现,给我国商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思维。如果把国外的仓储商场样式、运作机制、管理体制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者习惯很好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将对我国商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仓储式商场最先产生于60年代的荷兰,由于经营形式独特,经营优势明显,很快风靡全球,并在商业经营中产生过一次世界性的“成本革命”。它打破传统商业“成本+合理利润=价格”的思维定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公式,这就是:市场可接受价-成本=毛利。在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市场可接受价”越低就越能吸引顾客,而商家要取得一定数量的毛利就只能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这种思维方式与经营方式,不是按照传统商业方式,在商品购销差价批零差价的基础上的层层顺加,也不是谋求“自身的获利空间”,而是按照市场接受的价格减去销售成本,在最大幅度内腾出顾客获利空间后再去寻求自己的微利,这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平价”商场根据全新的经营体制和营销方式,依靠“大出大进”直接向制造商“进一手货,拿一手价”。它一边是制造商采用大型集装箱将商品送到商场来,一边人们又用汽车、三轮车整箱整车地从商场购买走。批发与零售的界限彻底被打破,靠商品流通的“零环节”杜绝层层加价,对制造商大批量购进,降低其推销费用;对顾客大批量卖出,降低自身的营销费用。这对时下商家时兴的出租柜台,商品代销,销售回扣是一种彻底背离,与部分商家降价竞争,低于成本价倾销的违规低价,完全是两码事,其追求目标是为制造商和顾客提供最实在的商品卖与买的场所,在提供真诚购销服务的同时取得自身的微利。
“平价”商场实行现购现销、仓柜合一。一方面商品购销现款现付,商场可以避免货款拖欠,形成“三角债”、“连环套”,不为货款拖欠所累;另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制造商因货款及时到位,减少银行利息而向顾客让价。这种直接向厂家进货的“零环节”或“少环节”经营是我们一直盼求的商品流通渠道。因此,大进大销加速着商品流通,现购现付加速着资金周转,仓柜合一缩短了时空距离,把商品与资金有机地结合起来运营,进而由商品运营过渡到资本运营。
“平价”商场通过采用全方位电脑管理,使营业人员“以一当十”,这里不存在冗员,完全依靠效率和竞争去为顾客赢得最大的获利空间;依靠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业务素质,工作效率,靠减少商品的时空滞留寻求企业利润。
“平价”商场的发展虽然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但无论从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还是运作机制等方面来看均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性的仓储商业业态相比,仍有相当距离,仍需进一步完善,应当逐步改变偏重注意“平价”而较少考虑为顾客提供周到服务的倾向,低价格不能低服务,降低服务标准的低价格一定脱离顾客,远离消费者,这是当前“平价”商场的致命弱点。在现代经济生活环境中,如果一味从服务上“省吃俭用”,就会渐渐失去优势,最终“省”掉的是顾客。又比如“平价”商场所实行的会员制虽然能有效地锁住顾客,但如果服务设施、服务措施及服务手段跟不上,计算机管理、电脑网络等高科技上不去,其服务对象范围将会大大缩小。由此可见,从目前情况看,“平价”商场应从量上适当限制,而从质上加以提高。
仓储式平价商场对传统大型商场的冲击是必然的,也将要延持一段时间。它的出现从某些方面来说只能是对大商场的有益补充,只是在需求层次进一步细分化,购物形式和经营方式等方面填补了我国商业业态的某些空白。目前未能对我国传统商业业态构成威胁,也尚无同大商场争雄的实力与可能。这可从消费者购物的普遍规律:即购买日常用品,食品到“平价”超市,而购买大件物品,贵重物品则到大商场的事实得到证明。因此目前是这两种不同的商业业态“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时期。大型百货商场面对“平价”商场的挑战和冲击应处惊不乱,加快商品经营结构的调整和促进优势资本的合理流动,进行科学的现代化管理,降低成本,发挥本业态优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中站稳脚跟,力求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