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加大,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分析,总结心得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来促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的重点与常见问题
1.实施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施工方案在施工前期要做好研讨工作,杜绝影响后期质量问题的发生,重点改良施工方案,防范于未然。长久以来混凝土技术施工的应用,也让我们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和汇总极易发生的问题。例如:1、裂缝问题,因为混凝土会在内部水热的影响作用下出现不同的裂痕。2、实施中的技术方案,实地的考察评估实施的工地特点、环境、天气等,然后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质量的监控;3、混凝土施工的养护,随着施工方案与实际成效质量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做好养护方案,更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标准与行业的要求来实际的进行养护。
2.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于对预埋材料的实施步骤与混凝土切合时宜的浇筑。在整个的实施工程中,必须抱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合理的施工方案执行;着重注意结合混凝土等材料特点,在浇筑时注意清理污染物,做好浇筑工作和捣实工作,规避裂缝发生风险,保证工程质量。
3.施工完成后期的养护。我们在施工前期要做好施工的后期养护方案,而且在后期的实地养护中,更要根据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浇筑捣实程度以及考虑环境地理等问题情况来实际进行养护,还要考虑到外在的浇水、拆模等的时间问题。
4.创新技术不足。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目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效率停滞不前,工程质量水平有待提高。要想长足发展,立足当下建筑行业,混凝土施工技术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创新,促进工程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二、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预防
通过上述的问题阐述,在施工前期的准备中,需要注意做好如下预防措施:
1.预测裂缝问题,建设预防措施方案。在建筑实施工程中如果不能进行有效设计来控制混度问题,在后期的验收必然产生很大的麻烦和影响。但是通过对混凝土的混度应力的计算,可以实现对裂缝的提前预知,做好相应的预防准备工作,提高实施要求与质量规范。所以建筑工程实施中的设计人员,要有着严谨的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认认真真的负起责任来。
2.实时的防控措施方案。尽管混度应力可以计算预测出裂缝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实施防控中,我们还要进行实际的评价与预防裂缝问题情况情况。因为混凝土本身材质的特点,或多或少会出现裂缝,这也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是针对混凝土裂缝却有着有害与无害的差别,无害的裂缝不会发生渗漏等情况,也不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但是有害的裂缝就会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般我们把有害裂缝分类为沉缩裂缝与贯穿裂缝等,目前这些有害裂缝已经有了完善的预防措施方案,所以需要在实际的施工操作前,尽可能的预测推算出裂缝产生的种类,然后提前做好实际的应对措施及防护预案。当然如果无法准确的推算出裂缝类型,就需要我们的监督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察,实时的注意观察裂缝的变化情况,做好记录,然后在进一步的分析裂缝可能发生的变化走向,进而做到实施中的预防作用。
3.混凝土材料与配料的选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材料与配料的选择尤为重要,合理的选择主料和配料,适宜的配比混合,更加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效果质量。为了加强对主材料、掺合料及外加剂与配料的作用机理深入分析探讨,将进一步完善混凝土的机能质量效果。目前我国通过进行三掺技术试验混凝土的材料添加与选用,得出了实验结果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第一点: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以有效维持一个小时塌落度少于30毫米,进一步的为施工泵送大面积混凝土;第二点:膨胀剂与粉煤灰的添加使用,进一步的提高了混凝土的粘聚性与保水性,也改善了浆体体积;第三点:大量的加入UEA和粉煤灰,有效的减少了塌落度的损失,而且也改善了水热化让内部温度过高的难题,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变大。
三、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
对于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通过长期的试验,总结经验教训,得出有效结果提高工程质量。
1.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第一点,在具体的实施操作过程中,首先要以材料的质量情况和性能指标、实施的具体环境情况条件为核心,合理的安排储存、搬运及施工搅拌,在施工管理方面着重注意混凝土选材的搅拌和浇筑的质量。其次,做到浇筑前的三个重点保证,保证没有影响质量的污物,保证没有影响效果的杂物,保证数据模板信息的完整,施工前先检验一次。再者,严格执行行业标准,一层脚注后就一层质量检查,跟踪查阅到位;最后完成时,还要进行原物件检查是否发生变形,是否发生移位等现象,对有发生的后果进行及时的处理等应急预案。
第二点,完善混凝土实施方案,增强其抗裂能力。适当的给混凝土加入膨胀剂,使其在硬化途中进行体积膨胀,弥补冷缩与干缩部分的混凝土,有效的防止混凝土的裂开。而且通过加入金属纤维、无机纤维以及有机纤维等增强材料到混凝土中,能够明显的改善混凝土的實际使用的抗拉强度。
第三点,合理的运用捣实混凝土技术,可以提高完工的质量。我国目前建筑工程应用混凝土捣实技术作为广泛的方法是三道振捣,它是通过对混凝土工程分段分层,在每一段中反复的振捣,保证充分,并让每个施工层段的质量差异减少到最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在使用中要控制好振捣棒插入的位置深度和捣实的时间计量,通常我国建筑工地上对于混凝土的振捣棒插入的深度控制在50毫米之上,保持它移动的距离在400毫米左右,捣实之后还要对其表面进行刮杠刮平,并铺上一层碎石,再次抹平。
2.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方案。建筑工程混凝土完成后的养护工作,由于每个工程的实施方案与实际使用的材料不同,所以每个工程的养护都会有着一定的差别,这里我们只是简单的论述几种比较常见通用的后期养护方案与需要注意的事项。①洒水养护是一种常见的养护手段,在实施中,我们需要注意对其做到隔离保温,这样有助于其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发生。②对我们常见的建筑顶层与隔空层都需要后期的表面养护,常见的手段是麻袋或者薄膜等进行覆盖。③还有中小型建筑需要对混凝土墙体进行带模养护,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养护的时间,一般情况是根据振捣之后的7天以上。
3.鼓励创新,引进先进施工技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技术创新问题停滞不前,工程单位应该积极以身作则,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技术进步。①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知识技术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员工创新思想及传播创新观念。②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混凝土技术,与世界保持先进的技术水平,并积极的进行开拓创新。
四、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控制浇筑的时间。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对浇筑的时间要严格控制,这对一些无法一次性完成浇筑的施工,应将两次浇筑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5h内,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开裂,应确保在5h内完成整个浇筑过程。
2.控制混凝土高度。采用串筒方式浇筑高度低于2m的混凝土,并严格控制浇筑层到出料口之间的垂直距离在1.5m以内。
3.控制振捣。在浇筑混凝土梁板的过程中,浇筑工作应从梁柱节点位置开始,并确保该部位具有足够的密实性。针对混凝土标号有着高低的区别,应从高到低依次进行浇筑,并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保证标号高混凝土较标号低的混凝土高度要高,为确保梁柱节点具有足够的密实性,应对钢筋进行强化,从而避免混凝土浇筑质量出现问题。
4.控制养护。通过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多次的抹压实现混凝土养护,并可通过薄膜密封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养护的质量。
五、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前准备
首先,检查施工所需的材料。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材料是浇筑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浇筑施工前应对现场的材料结合相关的标准严格的检查,其中水泥和砂料等是重要的检查对象,主要检查材料的性能、编号以及品种和强度等内容,从而确保材料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在完成材料检查后还应对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清点,从而进一步满足施工的需求以及设计的规范要求。可通过抽样检查方法对施工各种材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确保浇筑施工能够顺利的开展。
再者,运输和搅拌混凝土。在该过程中,为了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同时尽可能节省用料,应结合工程需求以及设备情况,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并且,搅拌机或运输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故障,应调配专业人员定时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施工进度。混凝土自身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和粘勃性,通常也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外加剂,针对外加剂的种类,以粉煤灰为例,应将搅拌时间延长10到30秒。
2.混凝土搅拌
在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不凝土的配比进行调整并进行搅拌。结合施工的要求选择骨料和掺合料并进行合适比例的调配,从而使混凝土具备足够的特性,在加入适量水的情况下均匀的搅拌,并结合混凝土到达浇筑现场所需的时间确定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和易性和实用性,从而为混凝土浇筑做好充分的准备。
3.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某些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根据工程现状采取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方式,在混凝土的分层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确保分层厚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时,在混凝土的分层浇筑过程中当其间隔时间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时将会造成裂缝现象从而促使混凝土的抗渗能力、抗剪能力、结构强度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并且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澆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间隔时间的有效计算,从而有效减少裂缝现象的出现。
4.混凝土振捣
应选择性能符合标准的机械参与混凝土振捣,并合理设置振捣距离和次数,对机械振捣力以及频率进行调试,并结合振捣质量相关的要求对振捣施工进行监督,管理振捣的质量,通常来讲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裂缝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就是振捣工作不到位。
六、结束语
目前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我国的建筑企业单位要正视其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积极改正,努力创新,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实施工程的质量水平,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尚岭,徐明明.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J].科技资讯.2015(03).
[2]招伟鹏.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J].广东科技.2016(02).
[3]李俊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4).
[4]成冠.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8(6):89+160.
论文作者:把海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