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_张永鹏

张永鹏

(青海省海东市人民医院骨科 青海海东 8106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应用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56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横行小切口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70-02

生物力学的研究显示,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而后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屈伸旋转中最为重要的结构,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其损伤多由暴力所致[1]。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后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后交叉韧带在胫骨上的附着点较为宽大,一旦发生撕脱,多需进行手术治疗,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将严重影响患者膝关节的功能[2]。为了研究临床上应用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笔者选取56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56例,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经X线、MR和CT等检查确诊。

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8.46±2.17)岁;左膝16例,右膝12例;骨折原因:交通伤13例,运动伤5例,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4例。采用关节镜下横行小切口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8.43±2.19)岁;左膝15例,右膝13例;骨折原因:交通伤14例,运动伤5例,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及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后,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全身麻醉后嘱患者取俯卧位,于膝关节后方稍内侧做一S形切口,从腓肠肌内外侧头间穿过,并将腓肠肌牵拉向腓侧,纵向切开后方关节囊以充分暴露后交叉韧带止点,最后复位撕脱骨块,并用空心钉进行内固定。

观察组: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术: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抬高髋部,使髋关节屈曲15°,膝关节屈曲25°~50°,将大腿、小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保持在15°和25°左右,充分暴露胫骨结节。于膝关节后内侧做一约5cm的横行切口,依次将皮肤、皮下、浅筋膜、深筋膜切开,暴露出腓肠肌内侧头和半腱肌的间隙,将腓肠肌内侧头、腘血管和神经牵拉向外侧,暴露并切开关节囊,显露出撕脱骨折处,将骨折断端清理后,复位骨折,之后用空心钉内固定,最后进行抽屉试验为阴性。

患者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并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功能锻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3]及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数据处理

研究结束后,将数据准确录入到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可信区间为95%。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3例,关节粘连1例,关节僵硬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比较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816,P<0.05)。

3.讨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镜下横行小切口手术是目前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常用的方法[4]。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S”形切口较长,手术过程中须经过腓肠肌内外侧头肌膜间进入,以将膝关节腔后侧部分充分暴露,易损伤腘窝部的血管和神经,术中出血量较大,严重时会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5]。

关节镜下横行小切口手术在向外牵拉腓肠肌内侧头时,不需要解剖血管和神经即可到达手术操作界面,减少了对腘窝血管和脂肪组织的影响,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同时,避免了血管及神经损伤、手术切口愈合欠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6]。

研究显示有效、合理的固定和及早的功能锻练可促进患者骨折的康复,因此,患者术后应遵循循序渐进、缓慢适度和主被动结合的原则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7]。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飞,徐青镭,卢廷胜等.应用后内侧微侵袭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点撕脱骨折[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1):1-2.

[2]张发元,段广斌,董勇勇等.膝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2例[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9):664-666.

[3]王良勇,李建刚,张春等.植入物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4):3793-3797.

[4]王克华,张昊,杨永明等.关节镜下聚乙烯带“8”字套扎加纽扣钢板固定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3):47-48.

[5]韩立民,宓士军,张远成等.C型臂透视下定位腘窝纵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胫骨嵴撕脱骨折[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920-921.

[6]张成亮,盛威忠,谭诗平等.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70-72.

[7]李朋斌,马友发,武庆梅等.小切口微创治疗膝后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性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4,11(2):58-60.

论文作者:张永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_张永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