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一天生活误区的思考与规避--基于“幼儿园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概念启示_幼儿园论文

对幼儿园一天生活误区的思考与规避--基于“幼儿园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概念启示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一日生活误区的审思与规避——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念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幼儿园论文,启示论文,理念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活一词由“生”和“活”两字组成。人首先要生存,要维持生命,这自不必说。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探究如何快乐地、有价值地活着。[1]同样,学前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一日生活的质量上,安排与组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学习质量。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生活”一词频繁地出现了81余次,不难发现,一份承载着幼儿生活本位的价值观文本正希望将一捧清冽甘甜的泉水滋养学前教育的土壤中。

      一、幼儿生活的特征厘析

      (一)幼儿生活是经验的连续性生长

      幼儿是“微妙而又全面地活动着的生命”,幼儿生活是连续与循环的,具有生命的律动。在本质上,幼儿生活是经验连续性生长的历程,每种经验既从过去经验中采纳了某些东西,同时又以某种方式改变未来经验的性质。[2]因此,触及幼儿生活就要关注幼儿的过去生活、现实生活以及未来生活三种生活状态。幼儿在过去生活中初步积累了自身的生活观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与回应方式,储存了自我发展的内在力量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努力使自己继续不断地生存,这是生活的本性。因为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经久的更新才能达到,所以生活便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3]幼儿会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已有经验来感受生活、参与生活继续建构新的生活经验,而新的生活经验又与未来生活相适应对接,以某种形式支持幼儿迈向未来生活。

      (二)幼儿生活是幼儿学习内容、途径、目的三者全维统一

      日本幼儿教育家仓桥惣三主张“为了生活、通过生活来学习生活”,并提出幼儿园保育的真谛就是面向幼儿的生活进行教育[4]。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要以生活为扎根的基础,让生活融入教育,主要表现在幼儿学习的内容、途径、目的“三位一体”。即幼儿以生活为主要的学习对象,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学习内容取材于生动鲜活的生活世界,利用身边的生活事物与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学习。同时,幼儿以生活为主要的学习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与建构知识。最终,生活对幼儿生命成长的意义在于幼儿更好地适应生活,度过快乐的童年和感受美好生活,为将来的终身学习与幸福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二、一日生活的现状审思:从几则实例说起

      幼儿一日生活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从入园到离园的整个过程,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幼儿园缺乏对幼儿生活的深入了解,导致一日生活现状中存在一些“病根”,影响了幼儿一日生活的质量。我们将镜头聚焦,看看现实中的一日生活处于怎样的状态。

      (一)一日生活安排的自由度欠缺

      在幼儿园留心观察,不难发现每个班级都会张贴一日活动作息表和一周活动计划表,前者细致地安排了从几点到几点做什么,即活动时间的分配;后者把一周内要进行几次活动的内容一个不漏地标明出来,即活动内容的分配。但是两张表的存在却钳制了一日生活的自由度。

      在美术活动“瓶子的新衣”中,教师和幼儿一起用颜料给瓶子刷颜色。好多幼儿刷完后,又别出心裁地在瓶子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来装饰瓶子,沉浸在创作的氛围中。这时,教师抬头看看时钟,活动时间已经快30分钟了。教师连忙边收拾材料边对着幼儿拍手说道:“时间到了,赶紧收拾材料,我们要去户外活动了。”幼儿们一阵“哎哟”声,一个个都很不情愿地把画笔放下。有几个幼儿抱怨道:“哎呀,我还没画完我的瓶子呢!”

      从这个镜头中不难看出,幼儿教师倾向于机械地执行班级“表”的安排,导致一日生活的安排过于僵硬统一,完全没有顾及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至于有趣的或是复杂的活动不能得到拓展,而枯燥或简单的活动也不能够被删除或削减。“表”无异于“囚笼”禁锢了幼儿的手脚,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在流水线式的一日生活中逐步消磨。由此,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安排表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安排表是否等同于教育的实际。一方面,安排表是在考虑幼儿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来,有利于引导幼儿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形成较好的一日生活秩序感。另一方面,当幼儿能够预测到一天中事情的顺序与内容时,能为他们提供连续性与安全感。但是,对幼儿的起居行动要求那么细,表面看来似乎让幼儿守规则,其实那不过是一种管教而已。[5]安排表本身不是一种范本,而是以此为中心同时又保持一日生活的自由度,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活动或被给予拓展推进,或得到缩减删除。避免削足适履的现象,即用教师安排表的计划(履)来消解幼儿的兴趣(足)。

      (二)一日生活的活动环节失衡

      一日生活从活动形态角度而言,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环节,生活活动又包括入园、离园、盥洗、喝水、进餐等常规性活动。每个活动形态都是独特的,具有自己的内涵、速度和社会性模式。但是幼儿的生命成长是一个整体性的历程,即幼儿园一日生活在本质上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整体。笔者在观察中发现,现实状态中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形态却呈现失衡现象,原本原汁原味的幼儿生活被割裂成片段。“大片段”的教学活动扮演主导的角色,而其他“小片段”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未被纳入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中。倘若将其断断续续的零散的教育效果作为幼儿园的目的的话,那不过像是用木片在拼凑工艺品罢了。[6]曾观察一个小班的一日生活,一天内教学活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上下午分别进行了两次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到压迫枯燥,而户外活动、生活活动的安排就像送一点礼物似的,搞点活动来调剂一下气氛似的。

      (三)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流失

      一日生活中每个活动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而这些大多是隐性的教育素材。笔者观察发现,在现实状态中的幼儿一日生活偏重于满足幼儿生理需要,而其中的教育价值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午餐结束后,教师带着幼儿散完步。幼儿们坐在台阶上休息,有几个幼儿围着看地上,兴奋地喊着:“老师,快来看,这里好多蚂蚁。”其他幼儿一下子也围了过来看,纷纷说道:.“蚂蚁是不是在搬家?”“蚂蚁的家在哪里呢?”“蚂蚁力气怎么那么大呀?”“老师,蚂蚁搬东西为什么要排队啊?”教师看了一眼说:“不要再看了,我们回教室准备午睡了。”然后让幼儿们赶快排好队。

      镜头中选取的是一日生活中餐后散步活动的片段,散步时突发的生活事件调动了幼儿浓郁的学习兴趣,而幼儿教师却不善于解读出其蕴含的教育意义,让教育价值白白流失。George Forman曾提出寻常时刻(Ordinary Moments)观点,即指对幼儿日常生活的记载,认为简单细小的寻常时刻是幼儿认知思维方式的缩影,教师对寻常时刻的理解影响对幼儿主体的理解程度。同时,提倡教师挖掘寻常时刻的教育价值,相信它能给予幼儿丰富的资源和自主的权利,也使幼儿的学习经历“变得可见”。[7]不得不承认,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与一日生活教育价值发挥的大小是成正比的。[8]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低,无法抓住蕴含其中的学习与发展的契机,那么寻常时刻也就只会从幼儿生活中平淡地流过。

      三、一日生活的应然状态:《指南》理念的启示

      上面描述的是一日生活现实状态,那么我们如何跨越相割裂、相僭越的误区,使它回归应然状态呢?《指南》在理念层面对优化一日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一)更新一日生活组织模式,促进预设与生成灵活结合

      一日生活的组织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发展的方向。教师安排,幼儿执行,亦或教师制定规则,幼儿服从规则这样的一日生活组织模式在潜移默化中扼杀了幼儿的自主性,违背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那么,什么才是合理的一日生活组织模式呢?《指南》中明确指出:“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强调“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指南》理念中蕴含着对一日生活珍视的同时也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性,给予个体的“合理期望”。为此,一方面,幼儿应该从服从和执行的被动状态向安排、选择的主动状态转变。幼儿教师意识到真正满足幼儿需求的一日生活组织合理模式应该是预设安排与生成活动灵活结合,根据幼儿的兴趣程度和注意力情况适当地延长、缩短活动的时间或删减、增加活动内容,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发展,让幼儿能充分感受到一日活动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另一方面,幼儿为生活的客体向幼儿为生活的主体转变。培育生物不是根据培育者的节律来进行的,而是培育者根据被培育者的节律来进行的。[9]幼儿有其自身的生活观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与回应方式,倘若强调一日生活模式的普适性而忽视个体差异性,则无法突显幼儿为生活的主体地位。为此,幼儿教师应该在对幼儿个体进行细致观察,充分地考虑幼儿发展水平与需求,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一日生活。同时,在开展实施中能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来修正调整,支持和满足幼儿的需要。

      (二)转变课程观念,推进一日生活结构全维整合

      课程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者如何思维和行动。一日生活的活动形态失衡主要受到“狭隘课程观”影响,不少幼儿教师仍以教学活动作为一日生活的核心,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偏废另一方面。但是,在儿童那里,所有的事物都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在这里,思维是一种身体的知觉,而身体则同时也就是精神,这就是他们几乎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刻起就有的学习过程的方式。[10]幼儿园正规的、高结构的教学活动只是一日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活动环节紧密相连,在一日生活组织中要注重各种活动环节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教育整体。《指南》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不难发现,《指南》也重在提倡整合的精神。为此,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应该强调整合是幼儿园课程的原则,将生活与课程融合,将一日生活各个活动环节整合纳入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即提倡“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笔者建议可以将一日生活利用“主题式”进行推进,将主题的思想全面地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围绕主题思考各个活动环节应当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幼儿的一日生活和主题的开展变成了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整体。

      (三)珍视生活是课程的原素材,充分挖掘生活教育价值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来源,饱含着丰富多样的教育素材。细读《指南》,发现其教育建议部分蕴含着许多生活的观念,将隐秘的生活教育价值变得可见,为挖掘生活教育价值指明了方向。《指南》中渗透出生活教育的价值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等,重在倡导将生活资源充分利用成为课程生动的教育资源。其二,生活规则与习惯的养成。“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游戏规则。”重在提倡生活习惯与规则在幼儿生活中的自主培养,而不是由成人强加,引导幼儿将规则与习惯视为自我内在需要,将其内化。其三,利用生活情境获取经验。“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条件机会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体验知识后面蕴含的具体价值和功能,建立与自我生活的联系以及运用其在生活中以解决问题。

      《指南》的理念为我们审视当前幼儿园优化一日生活以及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风向标,希望幼教工作者在《指南》精神鼓舞下努力创造条件,改变幼儿一日生活不合理的地方,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发展的乐园。

标签:;  ;  ;  ;  

对幼儿园一天生活误区的思考与规避--基于“幼儿园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概念启示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